晁补之咏物词思想情感转化过程探究

更新时间:高考猫

摘 要:词本为艳科。苏轼提出“以诗为词”的创作理论,用写诗的态度填词,将词的题材、内容、手法、风格引入词的领域。晁补之,宋代词人,山东巨野县人,“苏门四学士”之一,晁补之词力追苏轼,扩展了词的题材,创作了较多的咏物词。但其咏物词随着人生际遇的变化,风格也在转变之中。早年其咏物词多为应答酬唱之作,后来随着宦海的沉浮,其咏物词便兼具有了抒怀和言志的特点。他的咏物词格调较高,沉咽刚劲,成为北宋咏物词的典范。

关键词:晁补之 咏物词 思想情感

最早的词主要描写女子的神韵体态和男女之间的恋情,词品并不高,词境比较局限。后来的“敦煌曲子词”中,出现了咏物词,比如咏月、咏燕、咏剑,艺术上较为粗糙。到了唐五代,韩?的咏柳词,温庭筠的咏泪词和牛峤的咏燕、咏鸳鸯词,成为咏物词的代表,开始借词来表达一些情感,但情感意境不够高。宋朝以后,咏物词逐渐发展起来。在北宋初期咏物词相对少,优秀的作品也不多见,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柳永所作的几首咏物词。直到苏轼提出“以诗为词”的创作观点,让词作的题材内容一下子丰富了起来,苏轼创作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就是咏物词中的优秀作品。晁补之追随苏轼的创作观点创作了近二十首咏物词,在当时的词人当中算是咏物词较多的词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他前期创作的作品,主要是聚会宴游时的应答酬唱之作。另一方面的作品,主要在晁补之宦游漂泊的人生阶段创作的。一类咏物词借物抒情,另一类咏物词托物言志,都抒发了词人真挚的感情。因此,晁补之的咏物词兼具社交和抒怀两种特性,提高了词品,对宋代咏物词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一、晁补之入仕前期的咏物词

自元丰二年(1079)入仕到元?八年(1093)被贬齐州,这段时间是晁补之比较满意的人生阶段。晁补之进士及第,在各项考试中都名列前茅,曾被任命为澶州司户参军、国子监教授、国史编修官等职,可谓是志得意满。在此期间,他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生活优越,由于情趣相投,他和师友文人常常聚会,共同宴游,赏花观景,应答酬唱,写了很多社交词,其中较多的就是咏物词。比如:《洞仙歌?温园赏海棠》中的“群芳老尽,海棠花时候”指出海棠花开的季节,不在姹紫嫣红,百花争艳的时节,而是在百花凋零,繁花飘落的时候。就在这个时候海棠却像一个妆容未就的婷婷少女,缓缓而出??“最妖娆,一段全是初开,云鬟小,涂粉施朱未就”,用比拟的手法生动的写出了海棠花的情态。“瘦”字用的绝妙,为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开创了法门。再如《喜朝天?秦宅作海棠》用铺排的方式展现海棠花如女子一样的情态。这时期大部分的咏物词,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出是应答酬唱之作,都是侧重所咏之物物态的描摹刻画,事物特征的展现。典型的作品有《下水船?和季良琼花》:

百紫千红翠。唯有琼花特异。便是当年,唐昌观中玉蕊。尚记得、月里仙人来赏,明日喧传都市。

甚时又,分与扬州本,一朵冰姿难比。曾向无双亭边,半酣独倚。似梦觉,晓山瑶台十里。犹忆飞琼标致。

当时的晁补之任扬州通判,扬州是花的世界,琼花又是扬州花王,晁补之为其倾倒,写词和季良词。全词层层描摹,用典铺排,写出了琼花的风韵和姿容,充分展出了琼花之美,展现出词人所具有的才学和功力。

二、晁补之贬谪期间的咏物词

晁补之一生处在激烈的党政漩涡中,受党争的影响,造成了他在宦海之中起伏漂泊的人生命运。从元?九年(1094)六月起,晁补之离开京城出知齐州(今山东济南),便开始了他宦游漂泊的人生。绍圣二年(1095)正月晁补之因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名降通判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到贬所不久,又因岳丈杜纯的弟弟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公事,为避亲嫌,将晁补之改通判亳州(今安徽亳县)。期间,其母去世,晁补之回家守丧。元符二年(1099),晁补之为母亲守丧之后赴信州。元符三年(1100)正月,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向太后听政,再次启用元?党人。晁补之被赦免,被召回京师任命为著作佐郎。建中靖国元年(1101),授尚书礼部员外郎、哲宗实录院检讨官、神宗国史编修官。在京师任职不到一年,晁补之被谏官管师仁所论,出知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崇宁元年(1102)又改知湖州。从崇宁元年(1102)八月开始至大观四年(1109)词人晁补之被罢官闲居。

在这段宦海沉浮的人生时期,晁补之也创作了一些咏物词,但这时期的咏物词和先前的应答酬唱之作已经有了根本的不同。此时的咏物词大约有两类,一类是抒怀性的咏物词,另一类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词。

第一类,抒怀性的咏物词。这类咏物词,作者不是简单对事物进行外形特点方面的描绘,单纯地表现自己对事物的喜爱之情,而是将主体的情感巧妙地融于所咏的事物当中,达到借物抒情的目的。例如《江神子?亳社观梅呈范守、秦令》是一首咏梅花抒情的词作:“苏晋长斋犹好事,时唤我,举离觞。”展现词人总是处在贬谪羁旅途中的生活。在春天又来的时候,词人回忆在春色茫茫中,晁补之曾在友人的陪伴下共赏梅花,词人沉醉在风姿嫣然、清香彻骨的梅花丛中,陷入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中。《夜合花?和李浩季良牡丹》词中铺叙了牡丹是花中之王,描写海棠花以绚烂的姿容妆点花的世界,但如此雍容的花朵,终究逃脱不了坠落的命运。面对这样的情景,感伤的词人最后说道:“纵归来晚,君王殿后,别是风光。”抒发出时光飞逝物是人非,功业难成的感伤意绪。全词先铺排咏物,最后直接点题抒情,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还有《尉迟杯?亳社作惜花》:

去年时。正愁绝,过却红杏飞。沉吟杏子青时。追悔负好花枝。今年又春到,傍小阑、日日数花期。花有信,人却无凭,故教芳意迟迟。

及至待得融怡。未攀条拈蕊,已叹春归。怎得春如天不老,更教花与月相随。都将命、拼与酬花,似岘山、落日客犹迷。尽归路,拍手拦街,笑人沉醉如泥。

词中说到,去年还没有好好赏花,花开的季节就已经过去。今年花儿按时开放,等待人们的观赏,可是人们却不能如约而至,以致花儿匆匆离去。于是,作者感叹春光本来就匆匆,不珍惜短暂的美好年华,只有悔恨了。作者借惜花感慨自己如花朵一样希望在最好的年华得到赏识和重用,但是,他自己的期盼总是以失望而告终,词人只能在老去的年华里感叹命运。“尽归路,拍手拦街,笑人沉醉如泥。”看似放?,其实无奈与无助尽显其中。全词借咏物惜春表现自己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

第二类,托物言志的咏物词。晁补之也有些咏物词,词品极高,已不仅是抒情,而是借助事物的特性言说自己的品格和志向,托意高远。最出名的当数《盐角儿?亳社观梅》,这首词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作者从齐州知州贬为毫州通判之际,是一首咏物之作。此时的作者不断遭受贬谪打击,当他看到高格绝俗的白梅花时,产生共鸣写下了这首词。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作者通过对梅花的色、香、形的描写,赞美梅花的骨中香彻与别有情致。上阕写梅花的奇??开在寒风刺骨,雪花飘飞的季节;梅花的香??梅花的清香不是从花蕊散发出来的,也不是从花萼散发出来的,而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突出描写了梅花的香彻透骨的特点。下阕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山桃花衬托梅花非凡的神韵。另外,梅花虽花影稀疏,清香淡淡,最终还是具有一般媚俗之花所不能与之媲美的超凡情致,有疏落横斜篱落之韵,香淡有清香淡雅之美,这便是梅花高洁的品格。这首咏物词,虽没有点题抒情,通篇写的是梅花的非凡的神韵和高洁的品格,但实际字字句句是词人高洁品格的写照,词人在梅花的超凡脱俗的特征中寄托了自己的志趣和情操。又如《浣溪沙?樱桃》:

雨过园亭绿暗时。樱桃红颗压枝低。绿兼红好眼中迷。

荔子天教生处远,风流一种阿谁知。最红深处有黄鹂。

虽咏樱桃却以荔枝作对比,衬托出荔枝虽好但不为人知的事实,最后一句“最红深处有黄鹂”可以理解为,荔枝虽别人不知,但善歌的鸟儿黄鹂却能欣赏荔枝的之美为其歌唱。这首词托意高远,借咏物折射主体的个性情?,使咏物本身具有了寓托性。

三、晁补之咏物词的价值

晁补之本身善于作画,对事物的观察比较细腻,因此他笔下的咏物词刻画精致传神。但他却不单纯的就物写物,而往往能将事物的特点和自己的遭遇情感联系在一起,把他们相互熔铸在一起,塑造出鲜活生动、打动人心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在咏物词初步兴起的时候,晁补之力推苏轼创作理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作了较多格调较高的咏物词,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境,对咏物词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沈耀峰.晁补之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04).

[2]徐博文,何尊沛.论晁补之词中的沉咽悲凉之音[J].贵州社会科学,2002,(02).

[3]岳振国.北宋党争中的晁补之考论[J].中州大学学报,2014,(01).

(刘春梅 内蒙古呼和浩特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商务系 010070)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