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目的漫谈

更新时间:高考猫

语文教学的特点之?,在于教学观点更为多元。以文言文教学为例,教什么样的文言文,教到何种程度,各路专家可谓是意见纷呈。在诸多意见当中,著名语言教育专家刘国正的观点简单明晰??必须做强!笔者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感觉学生大多对文言文兴趣不大,学得吃力者不在少数,这其中有学生的主观认识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要想真正做强文言文教学,并非易事,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充分认清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本文以《六国论》一文为例,谈谈笔者的观点。

一、培养浅易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文言文教学的意义不言而喻,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第一困难,即在于习惯了白话文的学生对文言文的第一感觉不佳,学生在解字断句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认知困难,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加工输入的信息的时候多了一个先理解字、词的过程,其后才能建构句义。

如《六国论》中,开头部分“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经验表明,绝大多数学生理解此段文字是有困难的。事实上,苏教版必修二课本选录这一文本,更多的是从人文性角度所作出的选择,正如教材这一单元以“历史的回声”以及“后人之鉴”来界定的,并在开篇语中说“其中有英雄的喟叹,有智者的思索……”。而要达成这样的人文理解,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必须的。

因此,对于教材中这段文字的教学,除了用好已经烂熟于心的常规性文言文教学技艺之外,要建立另一个重要认识,那就是激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资料的内在动力。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多是通过文言文流传下来的,要了解中国“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过的无数令人感奋、发人深省的事件”,要让学生“在记录历史、追踪历史时……浮现联想”,就必须从最原始的文言文资料中寻找知识源头。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一个重要的认识是,大凡真正能够建立起这样的认识的人,对于文言文几乎有一种天然的?好,而这恰恰可以激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内在动力,进而让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自觉化解难题,在这种问题的自我解决过程中会生成许多默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于学生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化解字词困难,有着极大的好处。

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技巧

从学习心理的角度来看,阅读能力所形成的高效阅读对应着信息的输入及加工,而文言文学习的另一个目的,则在于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技巧。且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技巧的培养,既包括理解文言本身,也能迁移到现代白话文的运用当中??学生在写作中恰到好处地引用文言名句,往往可以使文章增辉。

从这个角度看《六国论》选入教材的目的,笔者有这样的两点认识:

其一,简单文言语句中,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事件发展或思维判断的逻辑。如文章开篇的“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里指明了“六国破灭”的“表面原因”与“真正原因”,一个“非”字,亮出鲜明观点,进而在此基础上点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样的逻辑关系,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往往是能够读懂的,这为学生迅速入文奠定了重要基础。而这种熟稔程度可以让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自然产生模仿的想法,表现在文中就是“果,‘非伪因,真因”的句式,以“非”字亮明观点,也就成为一种表达技巧。

其二,纵览全文,可以领会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古人作文,估计考虑体裁者甚寡,但今人写作,已经有各种体裁之分。当前高考作文常常体裁不限,而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常常会给学生布置一些议论体裁的作文要求,这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写作多种体裁作文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高中学生理性思考的需要。在这一背景下看文中的开头及“……,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看“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等等,可以发现因果逻辑关系明确,论点鲜明而论据充分,这种短暂、有力的笔法,笔者以为正是高中学生所必需的。

当然,语言运用能力与技巧的培养,还是离不开以读促写的基本思路,只是在文言文教学中理解这一思路,却常常会有新的发现与认识。

三、有效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谈及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常常让人感觉到假大空,但实际上爱国主义教育是可以与具体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的,是可以将前者巧妙地蕴藏于后者之内的。

《六国论》论的是六国之间的求战与求和、破灭与统一、封疆与裂土的故事,在教学中,笔者以为如果以之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去对“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进行判断,去对“三千越甲吞吴,百二秦关属楚”进行思辨,去对中国疆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进行思考,那就可以激活学生对国家、人民,对国情、人情的思考,可以充分发挥高中学生知识基础较为扎实、逻辑思维较为精密的特点,从而衍生出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认识。

这种认识与天下、国、家、人有关,既有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也有关注当下中国与邻国领土争端的意识。于是,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乃成。

所以,类似《六国论》这样的文言文,引入高中教材,应当宽思之、深研之,如此方能进一步挖掘其教学价值。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