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功利职业规划的困局
为客户做职业规划项目的时候,总结归纳了一些问题,思索感悟并予以记录,也做为睿明猎头(咨询)内部学习的素材吧。
现象一:职业规划的同质化
个人简历昭示了一个人的职业经历,看过很多简历,也谈过N多高层人士,总结职业规划正统的道路是学而优则仕或者是绩而优则仕。一种是进名校、入名企、道路正、不折腾;一种是补短板、借时机、建功业、有小成,进入成功人士阶层。一般猎头在找人的时候,也往往会找正统职业发展的人士,就像去树林比着板凳腿去找树杈。
现象二:职位供需的矛盾
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发展规模是有限的,所提供的职位也是有限的,个人职业规划如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对员工的影响是负面的。职业规划的知识告诉我们,职业通道是多样的,一般来说,除了向管理岗位发展,还有技术岗位方向,多通道设计会分流职业发展的方向。但也会存在天花板限制,也就是说当企业有序的职业岗位提供遇到员工无序的个人发展的问题,或者个人在职业发展阶段性的期望得不到满足时候,就会有人跳槽或内耗,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对个人也是会遇到挫折与困惑。
现象三:职业规划目的功利化
一般来说,职业规划的中短期目标为能力提升、职位提升、薪资提升,职业规划要结合自身,包括个人素质、能力、性格、态度、资源、爱好兴趣等;也要结合外部需求,人才市场需求、组织需求,通过职业机会和自身修养,达到职业目标。
以此来看,职业规划是为了尽快的达到职业目标,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升官发财,而且可以浓缩为升官,因为高职位与高薪大都成正比的。但以上注重的大都是物质层面,有点点像GDP的发展一样。
职业规划是员工与企业的期望目标形成交集,达成双赢的过程,相对于个人的成功,职业目标的达成也是一个过程,衡量成功标准价值观的单一性,更会放大职业道路进程中的急功近利。
根据以上现象可以提出问题:
一、非典型员工的职业规划如何设计? 比如非名校毕业,或没有取得高学历的员工就没有前途了吗?
二、职位供需的矛盾如何解决?
三、职业目标的达成仅仅是靠员工与企业利益得失衡量的吗?如何解决功利化职业规划的副作用?
为此,睿明猎头顾问们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进行交流得出几点看法。
一、多渠道满足需求层次
不同人员的需求层次各异,而且是变化发展的,这与个人的认识、环境、背景、经历等各方面有关系,如果可以不断满足各类人力资源的需求,激励他们与工作相结合,职业规划只不过是个过程而已。所以激励方式太过功利化,就像一把双刃剑,会使员工时时计较、考量。随着社会发展、物质丰富和员工需求层次的提高,单纯物质激励是不足以满足人的所有需求层次的,而使人得到尊重、个人实现也不一定需要高额的成本。在员工的职业年龄期间,一方面是职业发展、薪资提高的过程,同时是需要认可、寻求尊重的过程,甚至还包括满足兴趣爱好、探索实现自我的过程。
禅宗六祖慧能不识字,非出身显赫,但深得法理,讲求顿悟,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职业发展也像修行,只要心存善念,哪怕添一砖一瓦,也会受人尊重。睿明顾问认为要以人为本,各得其所,只要尽职尽责,有利于组织发展、符合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个人积极性,都可以作为职业规划的激励点。而如果把过程当成目标,把积累的知识、经验和职位当成弄权或者谋利的资本,陷入事理之障,离大道渐远。
二、多方位设计职业目标
有的企业会尊崇“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也有的会号召员工要服从企业调配,哪里需要哪里搬,到底职业目标何去何从呢?
如果大家都想坐轿子,谁来抬轿子?一个团队,不仅需要带兵的将军,也需要踏实的士兵。一是因为在成本压力和市场供给情况下,也满足不了很多优秀人才聚集的;二是一个团队的最佳配置,不是多个“能人”累计就可达到绩效最高的。所以,在引导大家上进心的时候,不一定简单的引向升官发财,对一些有一技之长、愿意在某个岗位踏踏实实,忠于职守的人,一样要重视、激励与尊重。不能因为某人的在工作中的优势对企业现实损益影响不大而进行压制,他们就像武侠小说里面的扫地僧,或许他们正因为自己的这些工作中的某些兴趣、爱好得到应用与认可才对企业产生归属感,或许某时会因他们的某些特长之术而给企业挽回重大损失,或者正因为企业多了这些稳定剂而去了些浮躁。
三、多元化衡量成功标准
职位和金钱是有形的、可衡量的和可攀比的,所以作为衡量职业规划的阶段目标,但人生的追求和价值体现不仅限于以上二者。有句话说“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手,高手不如高兴”。无论是否有道理,但里面所含的因素:事业发展的平台,满意的薪水,能力的提升,工作的幸福感都要兼顾;个人的修养、朋友的相处、家庭的照顾、身体健康、爱好兴趣发挥等方面也是成功的一部分。离开了以上的和谐,只顾追求过程,无异于缘木求鱼。企业需要长期与人才共同发展,也要照顾到员工的各个方面,这是激情、稳定、团队合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