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职业规划分析
80后在经历了无数的质疑后考验之后,已经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但随着这批人群的成长和成熟,问题也在随之而来,这些成长的烦恼是否成为他们的事业阻碍,他们未来有那些职业规划,现在又遇到了什么样的瓶颈,通过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基本可以看出这些人的未来走向了。
在1980年到1989年之间,在中国出生的人约为2.04亿,这就意味着我国现在约有2亿人口已经涌入或者正在涌入职场这个大家庭,成为新一轮的职场主力。当80后后期这一群体逐渐成熟之时,第一批的80后早已走在奔三的路上时,“三十而立”这一话题再次将80后推向社会关注的中心,因此职业规划势在必行。
“四十岁挣够退休的钱”,“35岁环球旅行”等等。多年前刚刚踏入职场的80后豪情万丈的跨入职场大门,10年后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与最初的职业发展目标越走越远。对于大多数80后而言,不可否认他们的职业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期”。在这个时候职业规划的强大推进力就体现出来了。
瓶颈类型一:
jack男 30岁 北京工商大学 本科
人力资源总监 工作时间7年
jack是第一批“三十而立”的80后,毕业后一直就职于一家小型企业,由于工作能力较为突出,毕业之后的前4年职位不断得到提升,一年一个级别,从人力资源部助理升到现在的人力资源总监,企业规模也从20多人扩充到300多人。任人事总监一职已经快3年了,对于本职工作已经轻车熟路,但是职位不可能再提升,薪水也在原地踏步。Licm感到自己好像遇到了发展瓶颈,他不知道自己的下一步职业规划该怎么做。
考虑7年来到跟随企业一起成长的经历,难以割舍,他不想通过跳槽来改变,那么在原公司如何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呢?
专家建议:有过多年工作经历的人在面临职业规划时,重要的是你要热爱这个职业,而不是某个职位,职业发展并不是获取某个职位才能说明你的价值。像jack很幸运也很执着地坚持在HR领域发展而没有轻易改变,这就为今后的职业道路走向更大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家企业,而要放在一个行业里,职业规划要有长久的眼光。
如果在不离开本企业的情况下,一方面加强和同行业人士学习交流,参加更高级别的培训提升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从企业实际出发,将部门职能从治理变为开发,开发员工潜力,帮助员工超越自我,创造新的职业发展目标。还有就是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综合考虑向CEO方向努力,关注财务、市场、销售等工作,或者申请换岗,为具备CEO的素质而做努力。
瓶颈类型二:
职业名片
Sking 女 27岁 南方人大专科
办事处经理 工作时间6年
Sking是一所二线城市普通学校毕业的大专生,毕业后在当地从事了几份工作后感觉不适合,毕业3年后来到上海。Sking一直就职于一家广东电子公司驻上海办事处,通过3年的努力已经从一个普通的客服人员提升为办事处经理。去年年底公司人事变动,办事处的领导需要调回总部,领导向总部推荐了Sking接替自己任上海办事处负责人,但是遭到总部的否决。原因是由于学历低,专业性不够,即使很了解公司的情况,但对总体的把控仍需要更多的磨练。
Sking感到委屈,回想3年来的努力和付出没有得到肯定,感觉上升无望,产生跳槽冲动,但又觉得放弃这个工作有点可惜,毕竟自己学历不高,在上海是否还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还是未知数,跳还是不跳,该如何选择?
专家建议:Sking因为没有获得总部认可感到委屈萌生去意,但对未来不确定产生困惑,自己遇到了发展瓶颈。Sking能在3年内得到不断提升,并被领导作为候选人,虽没有被总部认可,但也说明她的能力、忠诚度等是符合公司要求和期望的。没有被认可,原因是多方面的,学历只是一个。作为负责人,除了业务能力,还需要组织管理、人事处理、与总公司的协调沟通等多方面能力。
接下来,Sking可以调整心态,一方面在继续作好工作的情况下,选择学立提升教育,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储备。另一方面,对负责人岗位所需的能力进行学习和锻炼,并主动保持和总部的沟通,让总部逐渐了解和接受自己。
以上案例是80后目前职场现状的缩影,80后遇到职场瓶颈如何摆脱,关键在于职业的长期规划和心态的平稳。职业选择其实就是在综合各种条件下的一种平衡决策,当职业发展面临瓶颈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跳槽的方式来给自己的职业发展作一个“决定”,这带有很大的风险和盲目性,只有结合自身情况,正确认识工作世界,把握职业发展的本质,才会顺利度过瓶颈期,进入新的更广阔的职业空间。
通过这两种情况,我们会发现早期80后很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看是从一帆风顺走向步履维艰。其实步履维艰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心态使然。遇到瓶颈后,不要过分的担心和紧张,冷静的分析自己的处境才是最好的选择,而突破瓶颈的最好办法则是转型或是增强自身修养,从而达到规划未来职业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