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最新首善意识和红墙意识学习材料
“红墙意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实践,今天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契机,就是从一个街道的工作理念和精神的旗帜,成为整个西城区的工作理念和精神旗帜。下面是高考猫小编推荐的首善意识和红墙意识学习材料,欢迎阅读。
首善意识和红墙意识学习材料一
西长安街街道地处中南海周边,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带头维护中央权威和辖区安全稳定的意识。在实践中,这种意识逐步演变成为一种自觉为中南海服务的“红墙意识”。
西长安街街道提出的“红墙意识”,起始于一种特殊的责任意识,就是对任何事情都很敏感,具体表现为“四个必须”:必须始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必须始终具有昂扬的精神状态,必须始终具有高新的工作标准,必须始终具有务实的工作作风。随着时间的推移,“红墙意识”发展成为凝聚地区单位及居民共住共建共享的精神象征和动力源泉,主要体现为“五个一流”,即一流的精神风貌、一流的和谐环境、一流的工作标准、一流的工作业绩和一流的干部队伍。
搞清楚“红墙意识”的本质,是进一步研究、宣传和践行“红墙意识”的关键环节。近期,区社科联组织了一些专家、学者围绕“红墙意识”展开了进一步研讨。本报10月30日3版的一组文章,重点探讨了“红墙意识”的内涵、外延以及实践经验等重要内容。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来看,“红墙意识”的本质是一种面向中央的服务意识。
“红墙意识”是首都意识的凝结。中南海是中央办公区的代表,这是西城区最基本的区情。亮出“红墙意识”,就是亮出首都核心区意识,这是首都意识的一个集中体现、一个凝结。“首都核心区意识”意味着更高的政治自觉、更高的服务意识、更高的工作标准。作为*、国务院的驻地,西城区在政治上应该更强,在服务上应该更好,在工作上标准应该更高。
“红墙意识”是首善意识的升华。首善意识和首都意识紧密相连,首善的标准和首都工作的标准密切相关。西城区要建首善之区,就要用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做出持续不断的努力。“红墙意识”正是这种首善意识的具体表达,也就是要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成绩、工作水平,努力使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全国的前列。
“红墙意识”是一种面向中央的服务意识。西城区作为国家政治中心的主要载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等党和国家首脑机关及其办事机构在西城区,二是中央部委比较集中,三是驻区央企众多。这是任何其它一个行政区所不具备的特殊资源。这既是我们特有的资源优势,同时也意味着西城人肩负着特殊的政治责任:西城区的每一个部门、每一名工作人员以至普通居民都要确立强烈的面向中央的服务意识,为服务中央办公的发展需要,做出各自的努力。
“红墙意识”诞生于西长安街街道,发展于西长安街街道。现在要将其延伸放大到全区,使之成为全区人民的一种共同意识,笔者认为需要解决好两个问题。
首先要克服地域差异的影响。“红墙意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西长安街街道产生“红墙意识”,是因为其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渊源。而全区各个街道、各个部门的情况千差万别,人们的认识更是参差不齐。将产生于西长安街街道的“红墙意识”延伸放大到全区,为全区人民所接受,必然要经过一个感情认知、思想认可、文化认同的较长过程。这就需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融合等工作,逐步予以解决。
其次要克服领导和群众认同的不一致性。实际上,“红墙意识”在西城区各级领导的层面比较好确立。因为“四个服务”的思想在西城区早已深入人心,并且已经贯彻到各方面工作之中;但是在社会层面,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群众认同起来,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宣传推广“红墙意识”,取得各方面的认同,用“红墙意识”推动未来的工作,需要有关方面针对实际情况做出更为深入的研究。西城区所有党务工作者、宣传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要为进一步研究、宣传、践行“红墙意识”做出自己的贡献。
首善意识和红墙意识学习材料二
日前,西城区委宣传部、区社科联召开关于《西城区“红墙意识”内涵及实践路径》课题调研的座谈会。来自西长安街街道、白纸坊街道、月坛街道、新街口街道、椿树街道的工委副书记、工委宣传部长以及西交民巷社区、西四北三条社区、马连道社区的书记和群众代表参加了座谈会。负责课题调研的中央党校教授沈传亮和课题组同志与到会人员一起,对“红墙意识”的由来与内涵、落实与发展,及如何在全区推广“红墙意识”进行了深入交流。
“红墙意识”是西城区干部群众在长期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思想意识,最早于2001年由西长安街街道提出,是一种特殊的客观环境下形成的特色文化意识。如今,“红墙意识”从西长安街街道不断延伸,不断被西城区干部群众所认同。区委书记卢映川在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关于区委常委会工作的报告中提出:“牢牢把握‘四个服务’职责,进一步强化‘红墙意识’,坚持用首善标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品质,用‘国际一流’标准与和谐宜居‘两把尺子’来审视衡量各项工作”。目前,西城区正在开展《西城区“红墙意识”内涵及实践路径》课题调研,提炼“红墙意识”深层内涵,探索将其提升为区域价值认同,使之成为新时期西城区培育践行*的重要途径之一。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围绕“红墙意识”的内涵和意义及如何实践推广“红墙意识”各抒己见。各街道工委干部重点谈及如何以“红墙意识”结合本地区工作,用更高的工作标准推进地区服务,建立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社区书记和居民代表表示在“红墙意识”指导下,街道精细化的工作标准给居民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确实提升了地区居民的价值认同和责任意识。
大家一致认为,“红墙意识”是具有西城独特地域特色、培育践行*、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新载体。区委区政府有责任整合各方资源,加大对“红墙意识”的教育宣传力度,从实处、细处、小处着手落实,让“红墙意识”的种子在西城这片土地上生根成长,枝繁叶茂。
首善意识和红墙意识学习材料三
紧靠“红墙”,辖区内有中央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654家,部级以上中央单位120家,“与红墙最近的地方,工作标准必须最高”; 贴近百姓,下辖15个街道、261个社区,常住人口110多万,“小事要当大事办,工作标准必须一流!”这里是北京市西城区。
践行“红墙意识”,西城区将服务中央与服务百姓相统一,将不折不扣落实中央方针政策和凝心聚力推动区域发展相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员干部个个争先,将“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绝对忠诚、责任担当、首善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掌握科技破难题俯身苦干解民忧
“红墙”内是*、国务院的办公区,“红墙”外是老北京传统的胡同民居,这让西长安街街道风光无限又“压力山大”。
“政治意识和工作标准必须时刻向*看齐。”西长安街街道工委书记田巨德介绍,作为“红墙意识”的起源地,“在这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里的“红墙读书会”把“两学”学深学透,同时把学与行相结合,把服务与创新相结合。
“嘀嘀嘀……”4月23日中午,西单商业区综合管理办公室的铃声响起。“君太百货门前过街天桥人流过密,请速到现场疏导。”根据大数据管理预警系统发出的预警,工作人员迅速前往指导分流。
“系统运用了人工智能视频图像识别技术,对人流状态进行准确‘感知’,实时反馈。”西长安街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桑硼飞是个熟悉基层工作的博士,“精细化管理要有时代特征,‘首善标准’可不是说着玩的。”
西长安街街道的“社会治理创新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平台”于底正式建成,运用大数据管理,将视频图像信息、2.5维地理空间信息、各类业务数据汇集一处。街道还设立了大数据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指挥中心,对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应急处置等信息梳理、分析,24小时全天候响应。
做合格党员,既要掌握前沿科技,还要俯下身子实干苦干。
阴暗潮湿、电线乱搭、层层转租,最小的房间仅两平方米。离“红墙”直线距离仅1000米左右的和平门地下,也出现群租现象。长期以来形成的地下空间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必须下决心彻底解决。
街道党员带头上。经过一年的细致工作,万余平方米的违规使用面积被清退。根据居民意见,现在这里建成了“红墙氧吧”:读书看报的文化氧吧、安放居民闲物的便民氧吧、警示消防安全的教育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