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全国两会精神热点

更新时间:高考猫

2017全国两会精神热点

第一矩阵以“经济发展”与“金融改革”为主,其中“股市”和“资本市场改革”为内核的话题热度最高,“经济形势、经济走向”、“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国际化”、“双创”等话题排名靠前。第二矩阵中,关系国计民生的“民生”、“医改、养老”、“教育”以及“三农”问题紧随其后。第三矩阵中,则以“国家关系”、“体制改革”以及“安全生态”问题最为集中。

1

经济发展

1.双创:实际效益与大学生创业或成未来焦点

(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大聚类节点判断

国务院总理*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一词由此开始走红。在6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双创”再度吸引了人们的注意。直到10月,“双创”所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开始凸显,迎来“双创”关注的舆论最高峰,一条关于《“双创”热潮带动中关村核心区个税收入激增》的新闻,以事实以数据说话,为“双创”赢得舆论肯定。

(2)地方宣传溢散全国配套政策或推高舆论热度

从的“双创”政策传播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地方具备的各类“双创之星”比赛极大地推动了舆论热度的不断上扬,其中,江苏、安徽、海口等地的表现较为突出。此外,来自两方面的内容舆论聚合度不断增强,一方面,随着年度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不断开展,双创成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新途径,大学生群体成为“双创”政策关注的重点人群;另一方面,国务院出台各项举措部署建设双创基地,为发展众创空间提供支持,相关跟评随着涌起。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更多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双创”的受关注度会对应提高,而在舆论关注方面上,对“双创”的效果检验与评价将成为未来舆论的主要类型。

2.经济形势、经济走向:“下行说”“崩溃论”干扰舆论

(1)“经济发展判断类”相关话题关注度整体抬高

以“经济形势”与“经济走向”为关键词的经济发展判断类相关话题,相比有了整体的、较大幅度的抬高。其中,国际化的宏观背景下探讨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初的网络舆论主要切入口。而从地方上来讲,北京、山东、浙江、江苏、广东、上海、四川、河南、湖北以及河北,成为对经济发展相关话题最为关注的地区,这也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联系。

(2)“经济下行说”“经济崩溃论”干扰舆论走向

以“经济形势”与“经济走向”为关键词进行网络舆论观察:一方面,发现在上半年,“克强经济学”等相关表述成为舆论集中的热点;另一方面,“经济下行说”与“经济崩溃论”的相关表述在下半年集中出现,并且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判断的重要干扰因素。可以预见,进入,经济形势与经济走向的话题或将持续走高,仅2月相关话题的讨论热度就同比2月上涨了48%,其中,来自移动端的相关搜索行为同比上涨了43%。

3.中国制造2025:两会点燃热点持续关注仍需政策投入

(1)“两会”节点公布计划围拢舆论目光

12月,“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3月5日,*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两会上的这一行动纲领的提出,迅速围拢舆论目光,成为此议题的舆论热度最高峰。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以专家为主体的评论纾解网民困惑,中国制造2025被称为是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2)“互联网+双创”的中国智造新模式

从现阶段来看,“中国制造2025”的舆论关注度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网民对于“中国制造2025”的宏观规划、中观执行以及微观落实细则仍有较强的求知欲,特别是对国务院正式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解读,可继续深挖;另一方面,行业层面极具专业性的发展政策,特别是“互联网+”与“双创”带动下的制造业可能面临的“智能化”新发展,使得核电、重工以及汽车等工业领域成为舆论重点关注的对象。但是,倘若在接下来的时间,更为细化的内容与具有时效的政策支持不能尽快出台,“中国制造2025”的热度将持续维持在低位运行状态。

4.国际产能合作:与一带一路等“走出去”战略相互配合

4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来自两个方面的内容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舆论热点,一方面,国务院提出《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引发多方解读;另一方面,中非产能合作、中哈产能合作以及与“一带一路”有关的内容与该议题紧密相关,国际产能合作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指导方略。(与“国际产能合作”相关热词的舆论热度排行榜)

2

金融投资

1.金融风险:着眼消解不稳定因子对症互联网产品新议题

(1)总理讲话成稳定舆论的“压舱石”

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以来,国内银行不良贷款持续攀升,银行风险事件也有发生,金融风险有累积的趋势。3月15日,国务院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在金融风险上,中国的确是一个个案性的金融风险,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总理的一番讲话,成为稳定舆论的“压舱石”,同时也成为“金融风险”相关话题的舆论热度高峰。

(2)互联网金融产品风险将成新议题

内,关于“金融风险”的话题主要围绕外汇、金融危机以及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金融风险展开,较之来看,在话题类型上变化不大。但是在末,互联网金融风险迅速崛起,成为金融风险议题中的新成员。12月8日,e租宝涉嫌违法经营,接受有关部门调查。1月警方公布e租宝非法集资500多亿。随着e租宝非法集资一事的不断浮出水面,其他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合法性以及风险性成为普通网友聚焦的核心。在接下来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发展过程中,金融风险将持续成为热点议题。

2.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步伐与增信释疑并行

(1)领导人出访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相较于“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国家化”的网络热度较高,且紧随汇率波动而发生变化。1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欧元对人民币6.9795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409个基点,一举跌破“7”整数关口,再次刷新欧元正式流通13年以来的新低,此信息也成为影响整个“人民币汇率”相关话题热度上扬的重要推力。10月*访问英国,并强调要加强中英金融合作,其核心就是人民币国际化。随后的11月30日,多位美国金融和工商界领袖宣布成立在美人民币交易和清算工作组,寻求在美国建立人民币交易和清算。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

(2)纾解舆论压力增信释疑是关键

通过分析,发现与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美元、欧元汇率,石油等重要国际战略性物资以及SDR等方面。但值得注意的是,围绕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议题周围,对国际化的意义以及成功与否的疑问和质疑不断增多,“重挫”等表述接连出现,未来的舆论可致力于该议题相关内容的增信释疑。

3.股市下跌舆论震荡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成年度热点

的中国股市经历了诸多的跌宕起伏,资本市场改革也在股市的涨涨跌跌中悄然进行,7月底,有英国媒体表示“不必对中国股市大跌感到惊慌可对中国经济放心”,这正是在沪指经历了8年来单日最大跌幅后的一次境外舆论反馈。

关于股市以及资本市场改革的话题热度,往往会受到来自市场面、政策面以及外交等各个层面的影响。仅2月相关话题的讨论热度就同比2月上涨了246%,其中,来自移动端的相关搜索行为同比上涨了227%。

3

体制改革

1.简政放权:简政放权“深切手术”满足“人民的愿望”

(1)简政放权纵深化推进获舆论期待

3月15日,*总理表示,政府必须继续下更大力气来推进简政放权,重点包括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探索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模式等三个方面。5月*总理出席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政府在简政放权方面的努力不断创造新的舆论高潮。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始终是改革发展的一大高频词。政府深化改革、转变职能获舆论热议和点赞。

(2)简政放权从“政府端菜”向“群众点菜”转变

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新一届政府把转变职能作为开局第一件大事,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改革的“先手棋”。整体上,舆论对于简政放权的改革措施和成效最为关注。一方面,简政放权改革成效明显,对我国改革意义重大。新华社文章指出,简政放权之于中国,不仅是审批的减少、权力的下放,是“壮士断腕”的自我革命,更是政府治理方式革故鼎新的跨越。另一方面,简政放权改革从重数量向提高含金量转变,从“给群众端菜”向“让群众点菜”转变。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简政放权的新着力点或成为舆论的焦点。

2.干部不作为:反腐杂音及时得到驳斥

(1)舆论关注整治“干部不作为”文件出台

“干部不作为”相关内容持续处于较高舆情热度。其中,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提出,对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作风上不实在的领导干部,要坚决进行组织调整;同时,及时把那些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起来。《规定》有关“不作为”的内容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2)多方合力回应“反腐使官员不作为”论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的*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抓贪官、治污吏、纠四风、彰法纪,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但是,在反腐败赢得广泛赞誉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反腐使官员不作为”的杂音噪音。相关部门和媒体及时发文澄清,如7月2日,人民日报刊文《出于公心方能干大事》指出,一些人所说的“出事”,指的并非是工作中的失误或者改革创新中的失败,而是涉嫌腐败。文章强调,在这里,“出事”与“不出事”的分水岭就在于是出于公心还是出于私心。出于公心,不仅能干事、做好事,而且能成大事;出于私心,“出事”的可能性确实比较大。

3.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舆论聚焦创新驱动

(1)科技发展重大成就引舆论围观

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科技体制改革再发轫获舆论期待。10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消息传来,舆论沸腾。同时,屠呦呦女士获奖,引爆国人对科技教育界存在的问题的讨论和反思。

(2)从“蓝图”到“施工图”

,我国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要求。科技计划和项目资金管理改革、院士制度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央对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指明了方向,绘就了“蓝图”。《光明日报》评论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10个方面、32项改革举措以及143项政策措施,突出内容的涵盖性、制度的可持续性、措施的针对性,被认为是一张脉络清晰、操作有序的“施工图”。

4.减税清费、减轻企业负担:舆论点赞“惠民红包”

(1)社会关注减税清费成绩单

以减税清费增进民生福祉,这是新一届中央政府一直力推的大事。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也不断亮出减免的成绩单,“惠民红包”获社会高度关注。比如,从2013年新一届政府履职以来,中央层面已累计取消、停征、减免了42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每年可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约1000亿元。在地方层面,仅,我省就取消或暂停征收49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预计为企业减负46.2亿元。

(2)清费减税传递出财税改革理念

4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清费、降价、减税等三项措施。舆论对于政府在清费减税中推进财税改革极为关注。如有媒体称,在当前形势下,清费减税具有稳增长的作用,同时,也会对财税改革起到推动作用。具体而言,这些措施传递了财税改革的几个理念:第一,清费减税传递了宏观税费不宜太高的理念;第二,清费减税传递了税费征缴要透明、合理的理念,并且要接受社会的监督;第三,降低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比例,传递了税收要具有稳定器作用的理念。

4

国际民生

1.三农:“三农”发展舆论引导能力不断提升

(1)舆论关注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三农”

,“三农”问题继续被网络媒体和网民高度关注。舆论对农业农村可圈可点的发展成就予以积极肯定,对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进行了广泛建言。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聚焦“三农”,引发舆论高潮。,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三农”,三农问题始终是社会舆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2)三农问题引舆论多角度解读

12月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我国已经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坚持“一条主线”,就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关三农重大精神、重大政策和重大部署以及党和*对三农的重要论述一直都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三农宣传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目前,“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形势下,利用新媒体加强对三农发展的舆论宣传和引导尤为重要。

2.民生:加强舆论对群众理性表达民生诉求的引导

(1)民生难题获民众普遍关注

加快解决民生难题、早日补齐民生短板,既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1月,*到云南调研,走访鲁甸地震灾区等地,深入企业、工地和乡村。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新年来首次离京考察。专家认为,*选择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作为考察的首站,体现了对民生,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民生的高度重视,也会对新一年的民生和扶贫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2)引导群众理性表达民生诉求有待进一步加强

民生无小事。两会事关民生话题相对集中,据法治周末报道,以搜索引擎数据配合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网络媒体的两会热点调查,可以看出普通网友的民生诉求点集中于以下话题:收入分配、食药品安全、环境治理、就业创业、教育改革、住房保障、养老改革、户籍改革等。让人民群众表达各类民生诉求,是当前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问需于民”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人民群众的各类民生诉求也日益增多。然而,用各种法外方式表达诉求、“信访不信法”等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出现“以命抗争”等极端维权事件,这不仅无助于民生诉求的有效表达,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引导群众理性表达民生诉求应给予足够重视。

3.医改、养老:舆论期待破解医改和养老问题痛点

(1)医改、养老相关话题活跃度高

(图片来源:人民网,图片综合百度指数2014.3.1?2015.3.6数据)

医改,是网友一直十分关注的焦点话题。近几年,医保、医疗、医药几大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推进。据人民网整理数据显示,搜索引擎上,“大病保险”“医患关系”“医药分开”“新农合”等关键词的活跃,表达着网友对“医改”的高度关注。

有关“养老”的话题方面,1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决定》一经发布旋即引发舆论热议。

(2)舆论期待破解医改和养老问题痛点

,有关“医改、养老”话题极易引发社会关注,社会对相关新动向反映强烈,舆论期待破解医改和养老问题痛点。比如就医改问题,央广网文章曾指出,为什么会步履维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医改千头万绪,比如,挂号难,看病难,既有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原因,也和资源分配不均衡有关。而对于看病贵来说,则涉及药企、患者、医生、医院等方方面面,更涉及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如何权衡,以及良性竞争机制的建立完善问题。

4.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公平发展

(1)教育公平措施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促进机会公平、推动资源配置公平,还是实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覆盖,都记录着我国教育公平行进的一串串足迹。同时,有关教育公平的负面新闻则极易戳中公众“痛点”,参与度高,讨论热烈,容易形成重大舆情。

(2)用互联网重塑教育形态

如今,互联网技术在生活各个领域不断渗透。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大众再次将目光聚焦到了“互联网+”的概念上。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也会是中国发展的重点之一。“互联网+教育”成为解决教育公平的舆论新关注点。如《湖南日报》文章认为,长期以来,“择校”是实现教育公平公正无法回避、无法绕开的沉重话题。要真正破除义务教育中的“名校”情结,一个重要途径是,善借“互联网+”的平台,实现教育方式、教学手段的创新,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5

安全生态

1.雾霾治理、生态文明:季节性特征显著娱乐消解式解读增多

初与年末是“雾霾治理”话题被热议的高峰,这也与实际的空气状况密切相关。特别是进入冬季,连续数场雾霾席卷华北地区,将“雾霾治理”的呼声不断推高。相比之下,“生态文明”的热度较为均衡,且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但由于雾霾对于个人的感官刺激更为直接而强烈,在与雾霾治理有关的话题,如“如何根治雾霾”、“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雾霾的危害”以及相关调侃式解读与表达,将不断增多。

2.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突发事件沉淀网络舆论

与“安全生产”以及“产品质量”有关的网络舆论相当一部分是由突发安全类事件所引发,例如“天津港爆炸”以及“深圳滑坡”等事件,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成为与安全生产有关话题的主要热议点。而且随着事件的不断深入调查,相关责任方逐渐明晰,有关安全生产的网络舆论继续下沉,形成了留存在集体记忆中的更深层的认知。

总结

通过对2015政府工作的20组热词进行分析,发现与以往有所不同,来自内外环境的新因素、传播新手段、发展新政策以及舆论生态新特点,均对相关政策以及执行的推广产生影响,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互联网+”对经济工作以及相关网络舆论影响较大。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出,不仅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还促进了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不断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双创”以及“金融风险”等议题在网络中的发酵,“互联网基因”愈发浓重,渗透至其每一步的发展中,成为观察政策舆情不可忽视的因素。

第二,国内国际两个舆论场融合加深。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打破了新闻传播与舆论聚合的地理边界,国与国之间在网络的环境中界限逐渐模糊。的政府工作相关热词,与以往有所不同,无论是“经济形势、经济走向”这样原本属于国内经济判断的议题,还是诸如“中国制造2025”、“国际产能合作”、“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国际化”这样原本就与国际局势紧密相关的内容,在均受到了大量的国际化因素影响。

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给我国政府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新媒体已经成为舆论的集散地,政府工作中必须加强新媒体建设、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和传播力,利用新媒体占领舆论的制高点,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传递社会“正能量”。另一方面,新媒体发展也给政府工作带来了新空间与新途径,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为政府各项工作的展开构建积极的舆论传播环境。

全国两会热点话题调查深度解读

全国两会六大经济话题值得关注

全国两会六大经济热点话题最新篇

关于精选全国两会召开时间

最新全国两会召开时间【荐读】

关于全国两会热点【汇总】

全国两会精神及主要内容深度解读

精选关于全国两会提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