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最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的*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到关乎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的要求部署,紧密结合吉林实际,把扶贫开发作为“十三五”时期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落实“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实现新时期奋斗目标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准抓实抓到位,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
聚焦“一个也不能少”宏伟目标,肩负起扶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
*在吉林视察指导工作时特别强调,“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这是*对我们的殷殷嘱托和明确要求。“一个也不能少”,就是不能让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家庭、任何一个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掉队。贯彻落实*的重要指示,必须深刻认识到:这是坚持党的性质宗旨、践行党的执政理念的根本要求。我们党所做的一切工作、进行的所有努力,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我省人民群众总体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但还有一些群众生活还不够富裕。让这部分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是全省各级党组织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必须对他们格外关注、格外关心,尽最大努力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全体吉林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坚持和完善*制度的根本要求。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的本质要求。如果贫困地区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制度的优越性。必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上,让全体人民真真切切感受、实实在在获得*制度带来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看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群众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把扶贫攻坚切实突出出来、有效强化起来,尽快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发展能力和富裕程度。这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的根本要求。吉林全面振兴,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不仅是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包括社会的全面进步。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补齐“短板”,其中最大的一块“短板”在农村、在贫困地区。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进扶贫攻坚,既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发展问题、社会问题。必须把扶贫攻坚放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当中通盘谋划、统筹推动,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十二五”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我省贫困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总体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重大历史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与中央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相比,我省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任务依然相当艰巨。全省15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占全省县市的30%,有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按国家标准有贫困人口83.8万,贫困发生率为5.5%,按省定标准有贫困人口129.3万,贫困发生率为9.1%。当前,我省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和决战时期。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按照“一个也不能少”的要求,到2019年,提前一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当前,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有能力、有条件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帮扶力度,贫困地区条件日益改善,广大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干劲越来越足。对于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中央对扶贫攻坚有明确要求,群众对过上小康生活充满期待。中央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人民的期待就是我们的方向和力量。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是我们向*、国务院立下的“军令状”,是向全省人民作出的“承诺书”,任务多么繁重都要限时完成,困难多么巨大都要逐一攻克,“骨头”多硬都要坚决啃下。全省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坚决打赢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扶贫攻坚战,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与全省各族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贯彻“精准扶贫”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提高扶贫攻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深刻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这一重要论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扶贫开发理论,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必须深刻领会、牢牢把握“精准扶贫”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进一步明确各项工作的主攻方向,着力在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下更大功夫,确保扶贫开发各项举措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实际工作中,要把“精准”的理念贯穿于扶贫开发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持续的扶贫措施,努力实现五个新突破。
一是在推进贫困地区振兴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消除贫困,根本靠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扶贫攻坚的核心要务,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充分挖掘发展潜力。贫困地区在发展条件和空间上往往存在先天不足,但这不是决定性因素。只要路子对,总会有机遇。要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深挖“身上宝”、苦练“点金术”,什么有条件就发展什么,什么有可能就推动什么,把资源利用起来、优势发挥出来、潜力释放出来,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对于我省而言,扶贫开发的“短板”与现代农业的“短板”相互交织、相互牵动。要积极稳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突出发展特色经济。根据各地实际,大力发展种养业、园艺特产业、林业、乡村旅游、服务业等产业,推动贫困地区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组织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不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来源。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扶贫开发最终要靠贫困地区内生发展,让贫困群众用自己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要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增收致富能力。要进一步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让贫困地区自己会造血、能长肉。
二是在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上实现新突破。
这是夯实贫困地区发展基础、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必须下大力气加以突破。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各类基础设施向贫困地区延伸、向薄弱环节倾斜,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解决好“最后一公里”和“毛细血管”不通不畅问题。着力改善农村环境。以“厕所革命”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建设,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着力加强生态保护和开发。结合推动东部长白山林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中部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西部“河湖连通”工程“三大工程”,加强贫困地区生态功能区建设,完善贫困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突出绿色扶贫,把扶贫开发、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结合起来,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促进贫困地区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
三是在发展贫困地区社会事业上实现新突破。
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落后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必须把加快发展贫困地区社会事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固本培元的工作。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推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尽快改善学前教育普及和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靠教育“拔穷根”、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加强贫困家庭学生精准资助,不让一个孩子因为经济困难上不起学。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改善医疗服务条件,让贫困人口更好地享受到安全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完善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加大扶贫对象补助力度,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建立稳定的贫困地区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他们的基本公共文化需求,丰富贫困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是在创新扶持方式、提高扶持实效上实现新突破。
随着扶贫的深入推进,面临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必须把精准扶贫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不断强化扶贫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扶贫实效。务必摸清贫困底数。对扶贫对象要做到情况清、问题清、任务清,有村情档案、有问题台账、有需求清单,有的放矢地推动扶贫工作。务必坚持问题导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研究脱贫路径,制定帮扶措施,因地制宜把扶贫工作做到点子上,做到精确制导、靶向明确、心中有数。务必突出关键环节。盯紧资金、项目、组织、人才等重点,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精准投放、合理配置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务必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把握规律,不喊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提脱离实际的指标,不做超越实际的事情,确保按照中央部署和省情实际推动扶贫攻坚。
五是在扶贫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
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最大限度用好各种扶贫力量,打出“组合拳”、啃下“硬骨头”。建立完善精准工作责任机制。建立健全“省负总责、市(州)协调、县(市、区)抓落实、乡(镇)管理、村为单元”的管理体制,完善“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防止出现职责不清、政出多门现象,确保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我省扶贫攻坚。建立完善精准保障支持机制。完善扶贫资金项目整合机制和管理办法,加强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到最贫困地区、最贫困群众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绝不允许截留、挪用、扣发扶贫资金。建立完善精准考核评价机制。把扶贫开发成效作为考核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内容,把考评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看贫困地区面貌是否变化,贫困人口收入是否提高,坚决防止谎报瞒报、弄虚作假的情况发生。
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凝聚扶贫开发强大合力
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不是一句空口号,关键要下硬功夫。必须动员各方广泛参与进来,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形成上下联动、各界参与、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各级党委、政府是扶贫攻坚战的主攻手,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落实领导责任。党政“一把手”特别是贫困问题突出地区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扶贫攻坚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既要抓宏观决策又要抓具体实施,更要以身作则,深入到贫困群众中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发挥表率作用。要强化工作推进。打赢扶贫攻坚战,关键在决心,重点看政策,成败在落实。要拿出背水一战的意志和勇气,以超常规的力度和措施,大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要加强督促检查。扶贫攻坚是一项硬任务、硬指标,不能有丝毫动摇、半点含糊。要层层传导压力、层层督促落实,对扶贫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要大胆使用,对扶贫工作任务完不成的干部要及时调整。要弘扬优良作风。大力弘扬“严”的要求和“实”的作风,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切实推动贫困地区发展、带领贫困群众脱贫,做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行业部门在扶贫攻坚中肩负重要职责,必须做到协同配合、大力协作。要落实扶贫任务。把扶贫开发与本行业、本部门整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重点突出出来,做到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要履行部门职责。根据行业特点,把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作为本行业、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方向和重要内容,积极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要注重协调联动。建立联动机制,促进各项政策措施整合发力,形成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通力合作的扶贫开发工作格局,避免“九龙治水”、各行其是。
扶贫开发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引导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共同发力。以往扶贫工作中,社会各界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十三五”扶贫攻坚,更加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要扩大参与范围。支持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扶贫攻坚,举全省之力、集各方之智,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要丰富参与方式。支持社会各界结合自身特点和能力,开展定点帮扶、资金援助、产业帮扶等各类扶贫,让社会各界在扶贫攻坚中有参与的平台、创新的动力。要调动参与热情。切实加大舆论宣传和引导力度,调动各界参与扶贫攻坚的主动性,着力在全社会形成扶危济困人人乐为、人人可为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