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的天空》电影观后感
《乌鲁木齐的天空》观摩研讨会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来自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对这部影片给予了高度评价。下面是高考猫为大家整理的《乌鲁木齐的天空》电影观后感,欢迎参考~
篇一:《乌鲁木齐的天空》电影观后感
今日,我有幸和同事们再次一起观看了献礼建党90周年的“本土”电影??《乌鲁木齐的天空》。
该片以现实与回忆相互穿插的艺术手法,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汉、维、哈、回、蒙古等多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住进乌鲁木齐甜水巷1号大院后共同生活,团结友爱的感人故事,展现了半个世纪中乌鲁木齐城市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折射出时代的进步和民族关系的融洽,描绘了一幅新疆民族大团结的和谐画卷。从某种意义上说,《乌鲁木齐的天空》是新疆民族大团结的缩影,是体现新疆社会和谐的经典力作。
我认为《乌鲁木齐的天空》这部影片有很多看点。
一、语言特色突出。此片对话以汉、维语言为主,又夹杂着回、哈、蒙古等语言特点,平实中透着华美,朴素中蕴含风趣。如“羊烈士”的故事,“不下奶”的述说,“裸体画”的评论等等,让人忍俊不禁。影片全程采用字幕(中、英)的方式,也给观众听懂对白,理解剧情提供了保障。
二、民族特色分明。剧中除了语言之外,还在服装、饮食、文化、建筑、信仰、人物性格等方面体现了民族特色,如维吾尔族男子的小胡子,回族男子的小白帽,哈萨克族男子的小毡帽均显示出各个民族的特点;维族人爱吃馕,穆斯林吃活羊,蒙古人爱喝酒等饮食文化在片中得到了展现,还有剧中的清真寺等建筑风格也体现了穆斯林文化。
三、本土文化明显。据了解,影片中除了两位领衔主演之外,其余演员都是新疆本土演员,导演和编剧均是新疆人。剧中的取景也主要是在乌鲁木齐。因此,剧中的人物刻画和剧情的演绎始终弥漫着新疆的本土气息,让人看了感到真实、自然、纯朴、有趣。
四、故事感人。这是最大的看点,剧中如“刘沛勇救落井儿童”,“画家卖表为母婴买营养品”,“茹仙古丽寒冬打奶子摔倒在地”,“哈萨克人吾奴别克命令小羊跳崖自尽”,“蒙古人巴图尔通过人情买古巴糖”,“贾如云先结婚后恋爱”等几个小故事把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氛围演绎得淋漓尽致。
篇二:《乌鲁木齐的天空》电影观后感
作为新疆人,虽然我生活在克拉玛依市,但是对乌鲁木齐,我们的首府,却有特别记忆,特殊情结。每一个人,都在以不同方式,但却同样深情的为乌鲁木齐描绘着色彩斑斓的天空。如今,有这样一部关于凡人小事的影片,生动记录了乌鲁木齐半个世纪以来的风霜雪雨,见证了乌鲁木齐一路走来的荆棘与坎坷,这就是电影《乌鲁木齐的天空》所能带给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和精神盛宴!
在特殊年代里,生活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甜水巷某大院中一群鲜活的小人物,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几个民族的家庭,男女老少,尽管他们有着不同的职业、经历、语言、习俗,和各自不同的性格和待人处事的方法,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和生计,但在平淡、快乐的生活中,大家共同面对、相互帮助,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着美丽的家园,营造着和谐的生活,结下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友谊,随着大院的拆迁变化也见证了乌鲁木齐这座城市的巨大变化和光彩未来。
联想到我们克拉玛依市,昔日的戈壁荒漠、恶水草滩,在各族市民的辛勤努力下变成一片片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如今的克拉玛依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各个民族之间,和睦共处,宽容、尊重、互助、和谐,民众之间无法割舍的情感,让人处处感觉到这是一个阳光温暖的城市。我们作为政府公职人员,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以只争朝夕,时不待我的干事创业的精神去开创我们克拉玛依市美好的明天。
篇三:《乌鲁木齐的天空》电影观后感
50多年前,电影主角刘沛,一个背着画板来历不明的年轻人,突然闯进乌鲁木齐“甜水巷1号” 大院,在海里且姆和贾如云的帮助下,住进了这个多民族的院子。他用画笔和感恩回报他的街坊,却阴差阳错,因几张原先练习的人体素描画,以流氓罪被送去劳改,在意外事故中右手致残……这对一个画家几乎是致命的打击。电影剧情就尾随着刘沛和贾如云的感情而发展,而刘沛的心中则一直有个疑问:是谁举报了他?电影通过镜头转换,多个故事的组合,给观众也给刘沛解答这个疑惑。
故事跨度半个世纪,昔日的戈壁荒漠、恶水草滩,在各族市民的辛勤努力下变成一片片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如今的乌鲁木齐,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随着时代的大发展,故事的结局也让每一个人从情节释然到大爱的感染,点睛的勾勒了新疆各族民众之间无法割舍的情感维系,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发生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民族团结是多么重要,我们要学习刘沛这种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