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看千年包公观后感4篇
我市利用网站、微信、短信转发观看纪录片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认真组织党员干部按时观看,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党员干部进行深入思考和认真感悟,并撰写观后感。
观看纪录片的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包拯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清官,他秉公执法,一身正气,世代传颂,历久不衰,赢得世人敬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顺应人民期盼,铁面无私、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主持正义,勤政有为,造福一方,力争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包青天”。
党员看千年包公观后感
历史上真实的包公以孝、刚、廉、明著称,后来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包公以善断狱案闻名,被誉为折狱断案“箭垛式人物”、“东方的福尔摩斯”,并形成独特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包公司法文化。
以包公为代表的司法文化历经千年,其重要价值在于它树立起清正廉洁司法官员的崇高形象,有利于提高司法工作者的素质;它倡导社会正义的价值取向,有利于推动依法治国。
包公司法文化应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但有人认为清官司法突出个人,抹杀制度的重要性。这种观点从法治理论上来说是正确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们保护正当利益要通过健全法制,而不必祈求清官。但将制度与个人割裂或对立起来也是不现实的。任何制度都要靠人实行,选好人、用好人才能执好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须用好人。有包公式的清官才能执好法。我们所说的清官品德与严格执法实际是统一的。当今执法中的问题,不少不是制度问题,而是官德失范问题。所以我们既要强调为政之制,也要重视为官之德。
另外,包公的严格执法有着更深一层的含义,这就是追求社会正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权者可以官官相护或以权枉法,而处于社会底层的小民在经历了无数次抗争失败、问题仍得不到公正的解决时,便把希望寄托在包公一类的清官身上,希望讨个“说法”即公理。所以包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良的愿望,凝结着社会正义。人们推崇包公就是追求社会正义,这正是包公断案故事的意蕴所在,也是包公司法文化久传不衰的根本原因。
党员看千年包公观后感
近日,阜阳市审计局要求全体干部职工通过网络、电视等平台,收看三集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积极撰写影评及观后感并上报。
包公以清廉刚正形象传世。《千年包公》纪录片再现真实的包公故事,寻访包公精神的当代体现和要求。通过观看此片,让审计机关党员干部树立清正廉洁、以民为本的包公形象,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目的和要求,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丰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容,从纪录片中领悟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如何做到依法独立审计。
党员看千年包公观后感
由省纪委牵头组织,中央电视台、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三集高清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将在央视纪录频道、安徽卫视连续三天播出。为进一步丰富“两学一做”内容,黑石渡镇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纪录片《千年包公》。
该镇通过QQ、微信、短信转发观看纪录片通知,要求机关党员干部和镇直各单位认真组织党员干部按时观看,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教育活动,进行深入思考和认真感悟,认真撰写观后感,并在报送观后感中择优向宣传部门推介。
据悉,三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由虞国芳、于继勇担任总导演,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在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后,摒弃戏说,完全根据史实,进行人物再现与现实拍摄,全片力争呈现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拯形象。
党员看千年包公观后感
在老百姓心目中,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的包公执法如山,无所不在,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违法必究,铁面无私。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清官。包公的正气、勇气和灵气,已成为中华民族灵魂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了老百姓心灵的寄托。因此,包公,这个形象的核心内涵和价值作用是一致的:有包公在就有天理在,有包公在就有正义在。只要人们有维护正义、惩恶扬善、渴望公道的心愿,包青天的价值和魅力就不会衰弱,包公形象就不会消失。
司法判决是经过法官良心过滤后的法律,要求法官要有良知,还要有善行,如果法官心灵的源泉受到玷污,那他的学识越高、技巧越丰富,对社会的危害则越大。有了法律的规则,司法运作的全部过程需要法官的行为来展示,法官要在与公众互信的法律信息交涉中确立司法的权威和公信,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孕育滋养法治信仰,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
人民法官是国家公仆,所应有的职业道德,决定了人民法官必须致力为公、甘于奉献,职业尊荣感与价值感要靠不断完善专业素质与提高个人情操来予以保障。舍去社会风气中的浮躁虚华,静以修身,耐得住寂寞。当明镜高悬、法槌高举之时,法官的灵魂深处要有一尊静默的独角兽,公正是它的身体,良知是它的血肉,智慧是它的经络,为民是它的呼吸,而奉献则是它不断运转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