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当代金奖对联赏析与创作有感
更新时间:高考猫
读《中国当代金奖对联赏析与创作》有感
单小苏
自去年以来,我一直在关注沈建华先生和徐俊杰老师等南通楹联界的前辈们所编撰的《中国当代金奖对联赏析与创作》一书的相关讯息。近日在南京出差期间得知此书已正式发行,归来当晚我一下高速就驱车直奔沈建华先生家中登门索书,只求一睹为快。
回到家中,我顾不上旅途劳顿,沏一壶香茗,坐在书房里展卷开读。当一副副金奖对联扑面而来,那些精炼而优美的文字所展示的画面和营造的意境仿佛一下子浮现在我的眼前,映入了我的脑海。该书每一幅对联的联作赏析与创作心得更是深深地吸引了我,以至于我产生了不一气读完不罢休的念头。
作为一个楹联爱好者,我衷心感谢沈建华先生等南通楹联界的前辈们。正如已故的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郭殿崇先生所言,“《中国当代金奖对联赏析与创作》一书的问世,为学联、赏联者提供了一道别致而丰厚的文化大餐”。正是为了尽情享用这顿饕餮盛宴,使得我独坐南窗,两夜未眠!
我喜爱古典诗词与楹联文学,在填词赋诗之余,我也尝试创作了一些对联,但我始终与对联若即若离,总觉得对联比诗词难得多。正是苦于水平所限,我从未参加过征联活动,因此对于联界赛事的获奖者,我始终怀有敬畏与仰望之心,总觉得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对于我而言是高不可攀的。但是在拜读了此书后,我的想法开始改变了。
《中国当代金奖对联赏析与创作》一书的一大优点就是在分门别类地向读者展示获得全国442副金奖对联的同时,通过作者小传、联作赏析与创作心得等三方面来自对联作者的文字,既如同一本速写画册,向读者勾勒了作者的大致轮廓,又仿佛一本有声读物,由作者将自己的创作过程和鉴赏要义毫无保留地向读者娓娓道来。这一由作者自评和介绍创作体会的创新做法,极大地拉近了作者与读者在时空上的距离。通过作者与读者分享创作经验,对于引导楹联爱好者提高欣赏与创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透过这些文字,我发现很多金奖对联的作者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古之士,而是与我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同龄人和凡夫俗子。(m.gkmao.Com)沈建华先生似乎要通过此书告诉我们:楹联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文学形式,不仅具有民族性与思想性,更具有实用性与趣味性。一个普通人,只要热爱生活,加强学习,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和勤于创作,通过一定的努力,一样可以创作出优秀的楹联来。(www.gkmao.com)
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不能不提书中的六幅分类签名联书法作品。其书写者张晏、丘石、魏武、储长林和曹如公等先生均是在江苏省内,乃至在全国有较高影响力的着名书法家。他们分别用行楷、草、篆、隶、行、楷等六种书体进行创作的传神墨迹,与文伟、董汝河、卜用可、武文宝、魏艳鸣等楹联家撰写的精彩联文结合在一起,交相辉映,真可谓“墨韵联花同焕彩,文人雅士共吟风”,为该书的出版增色不少。
楹联的传播离不开书法独特的表现形式,书法的创作也离不开楹联精彩的文字语言。自有楹联始,历代的大书法家们恐怕没有不会作楹联的,很多甚至是楹联高手,他们为后人留下了无数“联墨合璧”的传世之作。但目前书法与楹联界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很多书法家不懂楹联,二是很多楹联家不会书法,这两种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楹联书法艺术的发展。我曾与沈建华先生谈论过这两种现象。也许沈先生邀请张晏、丘石等着名书法家为分类嵌名联作书的另一层用意,是通过展示“联墨合璧”的艺术魅力来吸引更多的书法家和楹联家们开展互动与交流,促进联墨增辉吧!
我期待沈建华先生编纂的下一部着作。身为楹联与书法的爱好者,我更希望是“联墨合璧”的金奖对联书法集,那不仅是楹联界与书法界的喜事,更是广大联友与书友们的福音。我期待那一天的早日到来。
单小苏
自去年以来,我一直在关注沈建华先生和徐俊杰老师等南通楹联界的前辈们所编撰的《中国当代金奖对联赏析与创作》一书的相关讯息。近日在南京出差期间得知此书已正式发行,归来当晚我一下高速就驱车直奔沈建华先生家中登门索书,只求一睹为快。
回到家中,我顾不上旅途劳顿,沏一壶香茗,坐在书房里展卷开读。当一副副金奖对联扑面而来,那些精炼而优美的文字所展示的画面和营造的意境仿佛一下子浮现在我的眼前,映入了我的脑海。该书每一幅对联的联作赏析与创作心得更是深深地吸引了我,以至于我产生了不一气读完不罢休的念头。
作为一个楹联爱好者,我衷心感谢沈建华先生等南通楹联界的前辈们。正如已故的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郭殿崇先生所言,“《中国当代金奖对联赏析与创作》一书的问世,为学联、赏联者提供了一道别致而丰厚的文化大餐”。正是为了尽情享用这顿饕餮盛宴,使得我独坐南窗,两夜未眠!
我喜爱古典诗词与楹联文学,在填词赋诗之余,我也尝试创作了一些对联,但我始终与对联若即若离,总觉得对联比诗词难得多。正是苦于水平所限,我从未参加过征联活动,因此对于联界赛事的获奖者,我始终怀有敬畏与仰望之心,总觉得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对于我而言是高不可攀的。但是在拜读了此书后,我的想法开始改变了。
《中国当代金奖对联赏析与创作》一书的一大优点就是在分门别类地向读者展示获得全国442副金奖对联的同时,通过作者小传、联作赏析与创作心得等三方面来自对联作者的文字,既如同一本速写画册,向读者勾勒了作者的大致轮廓,又仿佛一本有声读物,由作者将自己的创作过程和鉴赏要义毫无保留地向读者娓娓道来。这一由作者自评和介绍创作体会的创新做法,极大地拉近了作者与读者在时空上的距离。通过作者与读者分享创作经验,对于引导楹联爱好者提高欣赏与创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透过这些文字,我发现很多金奖对联的作者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古之士,而是与我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同龄人和凡夫俗子。(m.gkmao.Com)沈建华先生似乎要通过此书告诉我们:楹联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文学形式,不仅具有民族性与思想性,更具有实用性与趣味性。一个普通人,只要热爱生活,加强学习,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和勤于创作,通过一定的努力,一样可以创作出优秀的楹联来。(www.gkmao.com)
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不能不提书中的六幅分类签名联书法作品。其书写者张晏、丘石、魏武、储长林和曹如公等先生均是在江苏省内,乃至在全国有较高影响力的着名书法家。他们分别用行楷、草、篆、隶、行、楷等六种书体进行创作的传神墨迹,与文伟、董汝河、卜用可、武文宝、魏艳鸣等楹联家撰写的精彩联文结合在一起,交相辉映,真可谓“墨韵联花同焕彩,文人雅士共吟风”,为该书的出版增色不少。
楹联的传播离不开书法独特的表现形式,书法的创作也离不开楹联精彩的文字语言。自有楹联始,历代的大书法家们恐怕没有不会作楹联的,很多甚至是楹联高手,他们为后人留下了无数“联墨合璧”的传世之作。但目前书法与楹联界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很多书法家不懂楹联,二是很多楹联家不会书法,这两种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楹联书法艺术的发展。我曾与沈建华先生谈论过这两种现象。也许沈先生邀请张晏、丘石等着名书法家为分类嵌名联作书的另一层用意,是通过展示“联墨合璧”的艺术魅力来吸引更多的书法家和楹联家们开展互动与交流,促进联墨增辉吧!
我期待沈建华先生编纂的下一部着作。身为楹联与书法的爱好者,我更希望是“联墨合璧”的金奖对联书法集,那不仅是楹联界与书法界的喜事,更是广大联友与书友们的福音。我期待那一天的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