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素质教育读后感
更新时间:高考猫
美国的素质教育读后感
陈锋
对于《美国的素质教育》一书早有耳闻,也略读过一些片段,觉得有思考和借鉴的价值。全书一共有十部分组成,再加上一个引子和一个后记。每一节都剖析了一个问题。
一、创造性能不能教?
在许多中国教育工作者的认识中,创造性是可以“教”出来的。创造性思维是可以“训练”出来的。作者认为,创造性是“创”与“造”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包括方法、理论、产品、事物等。也就是说,创造必须具有两个要件:不打破常规,无所谓“创”;不“造”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只能是天花乱坠的想入非非。因此,创造性或创造力是指能打破常规去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的特性或能力。“教”是指“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正像人的智力不能从老师那里传给学生一样,创造性是潜伏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特质,也是无法从a传到b的。因此,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创造这样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所以作者的美国教授总是爱说“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
二、要不要投自己一票?
美国人从小教育孩子:做你认为应该做的事!而我们中国人首先考虑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别人会怎么看我做什么?在一张记名选票上投自己的赞成票很难,难就难在实现内心的飞跃!(www.gkmao.com)“如果连你都不相信你自己,谁还敢投你的票呢”。
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
三、要不要教育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美国学校并不禁止老师表达自己个人的观点,限制的只是把老师个人的观点作为“对”或“错”或者“是”或“非”的判断标准。因此,如果老师一定要表达自己个人的观点,必须声明是自己个人的观点,不能企图用自己个人的观点来影响学生,更不能以此作为判断是非或对错的标准。
四、要不要惩罚孩子?
“美国是个法制社会。法律条文摆在那里,没有人苦口婆心地劝你不要犯错误,有的只是照章办事的人员。”我们国内有一个理论是:“在学生犯错误的内在念头刚刚萌生,但还未变成外在的行为之前,就在及时加以制止。”但是,美国学校的惩罚制度,允许孩子在走上社会以前有犯错误的经历,有了这种“自己教育自己”的经历,才有可能在将来不犯或少犯错误。”
总的来说这一本书写得通俗易懂,就象是一个普通人一样让人觉得亲切,不要以为是本小说,其实记的全是真实的生活。作者既是一个父亲又是一个教育家,他用边叙事边议论的形式,以小见大的方法,剖析了中美教育的差距。
书中描述的是美国的教育情况,对照的是中国的教育现状。正是在比较中我们才能真正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异。全书说道理的地方也不多,例子倒是非常有趣。而这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实例却说明了一个个让人无法释怀的道理。使我们深受启迪。通过学习和阅读,对我的美术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和思考。
陈锋
对于《美国的素质教育》一书早有耳闻,也略读过一些片段,觉得有思考和借鉴的价值。全书一共有十部分组成,再加上一个引子和一个后记。每一节都剖析了一个问题。
一、创造性能不能教?
在许多中国教育工作者的认识中,创造性是可以“教”出来的。创造性思维是可以“训练”出来的。作者认为,创造性是“创”与“造”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包括方法、理论、产品、事物等。也就是说,创造必须具有两个要件:不打破常规,无所谓“创”;不“造”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只能是天花乱坠的想入非非。因此,创造性或创造力是指能打破常规去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的特性或能力。“教”是指“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正像人的智力不能从老师那里传给学生一样,创造性是潜伏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特质,也是无法从a传到b的。因此,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创造这样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所以作者的美国教授总是爱说“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
二、要不要投自己一票?
美国人从小教育孩子:做你认为应该做的事!而我们中国人首先考虑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别人会怎么看我做什么?在一张记名选票上投自己的赞成票很难,难就难在实现内心的飞跃!(www.gkmao.com)“如果连你都不相信你自己,谁还敢投你的票呢”。
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
三、要不要教育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美国学校并不禁止老师表达自己个人的观点,限制的只是把老师个人的观点作为“对”或“错”或者“是”或“非”的判断标准。因此,如果老师一定要表达自己个人的观点,必须声明是自己个人的观点,不能企图用自己个人的观点来影响学生,更不能以此作为判断是非或对错的标准。
四、要不要惩罚孩子?
“美国是个法制社会。法律条文摆在那里,没有人苦口婆心地劝你不要犯错误,有的只是照章办事的人员。”我们国内有一个理论是:“在学生犯错误的内在念头刚刚萌生,但还未变成外在的行为之前,就在及时加以制止。”但是,美国学校的惩罚制度,允许孩子在走上社会以前有犯错误的经历,有了这种“自己教育自己”的经历,才有可能在将来不犯或少犯错误。”
总的来说这一本书写得通俗易懂,就象是一个普通人一样让人觉得亲切,不要以为是本小说,其实记的全是真实的生活。作者既是一个父亲又是一个教育家,他用边叙事边议论的形式,以小见大的方法,剖析了中美教育的差距。
书中描述的是美国的教育情况,对照的是中国的教育现状。正是在比较中我们才能真正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异。全书说道理的地方也不多,例子倒是非常有趣。而这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实例却说明了一个个让人无法释怀的道理。使我们深受启迪。通过学习和阅读,对我的美术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