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李保国式党员干部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高考猫

【2016争做李保国式党员干部心得体会1】

争做李保国式党员干部,就要学习他视科技如生命的学习追求。他大学毕业20年后,为了不断接受新知识,毅然放下教授的架子去读博士,因为他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帮助更多山区百姓脱离贫困、远离贫困。在学习中,他坚持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以较真精神先后完成太行山板栗、苹果、核桃栽培等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实现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在扶贫战役攻坚拔寨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要坚持学习学习在学习,让技术扶贫进一步根植于太行大地,向李保国同志一样,不仅要为太行山区“输血”,更要激活太行山区一个个“造血”细胞。

争做李保国式党员干部,就要传承他带百姓似亲人更胜似亲人的民本情怀。30多年来,李保国把生命的点滴融入到带领群众发展致富,做好为群众服务的具体实践中,用他的话说那就是“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诚然,他已与农民血脉相连。农村脱贫是河北省全面脱贫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如今,李保国同志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逝者已去,在哀思与追忆之后,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他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民本思想,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惑,让千千万万的“李保国”在本职岗位上践行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强化党章党规学习,除了要求党员干部在平时加强个人自学之外,还要有规划,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进行集中学习或辅导;有督查,看看各级党组织有没有将相关要求落实到位;有检..

争做李保国式党员干部,就要砥砺他让绿浸染太行的责任担当。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在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的太行山区,要想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唯有“滚石上山”式的勇气才能攻下一座座贫困的城池。面对如此险而艰的形势,李保国并没有选择做安逸的大学教授,而是立志做“太行新愚公”,带领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不断的攻坚克难中,让穷山沟变成了花果山,成为太行山区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地方。我们唯有向李保国同志那样,敢于与困难较真、勇于对问题亮剑、乐于同险阻作斗争,才能让河北人民全面脱贫奔小康的目标早日实现。

岁月无痕,惟石能言。岁月如歌,惟其精神历久弥坚。让我们提振精气神,继承和发扬“太行新愚公”精神,争做李保国式党员干部,为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增添一抹抹新色。

【2016争做李保国式党员干部心得体会2】

4月9日,李保国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石家庄主持了河北省山区苹果、核桃、特色杂果产业技术创新与示范体系建设3个项目的验收会.先后培育了“全球生态环境建设五百佳”提名奖典型??邢台县前南峪村、全国科教兴村先进典型??内丘县岗底村和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与学生面对面的实施教育,因此,咱们就必须言传身教,以身作责。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作为常常是最好的教材。比如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安全生产等,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首先不能违犯,要以实际行动为学生做出表率。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螃蟹妈妈教诲自己的孩子说,你们应该学会直着走路,不要横行。小螃触们说,那么妈妈,你走给我们看。”可想而知,这位螃蟹妈妈只好吃窘了,在身教上她是失败的。它明知横着走路不美,想教育自己的后代改变这个固疾,恰恰自己身教不到,则言教无以附焉。推而广之,如果我们当老师的不注重自己形象的塑造,小则失之于教容教态的检点,大则失之于品德情操的修养,久而久之,就会使自己的言教在学生中失去威信。

良好的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每一位教师都应刻苦学习,严于律己,努力践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这对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会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因此,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为人民教师,必须自重、自励、自爱,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意识和使命意识。唯有教师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高尚的师德水准,做到以德修己,以德育人,才能真正担负起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因积劳成疾近日突发心脏病与世长辞。他去世的消息传开后,保定、邢台、石家庄等多个地方举行了追悼会,上万群众自发地“送他最后一程”。

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后,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第一时间作出批示,称他为“时代楷模”,随后中共河北省委又决定追授他为“优秀共产党员”,号召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

一位大学教授的去世,为何感动了这么多人?是什么引发了全社会的“共振”?又是什么让群众对他的离世感到扼腕痛惜?

“这段时间我们特别忙,好多地方都打电话来,请他去指导帮助乡亲脱贫扶贫。”李保国教授的妻子、同在河北农大工作的郭素萍老师说,“今年是小年,没有年三十,我们都不知道,结果饺子都没准备好,年夜饭都是在亲家家里吃的。”

郭素萍与李保国教授,在外人眼中是特别恩爱的一对,夫唱妇随一起从事扶贫事业。郭素萍说,“除了特别忙碌的时候分开跑之外,我们基本上都是一起外出,一起回来。”

河北农大林业学院原党委书记周怀军说,他是看着李保国成长起来的,“他媳妇还是我们这些老师给把关的呢,当时我们就觉得郭素萍老师能够成为保国的贤内助。”

“按说我们两个都是高校教师,每年应该都有寒暑假、节假日,但是感觉几乎没休息过。保国就记着周几有课,有课他就回学校,没课他就在外边跑。”郭素萍说,“他这个人脾气比较倔,他要干什么就得干什么。他认准的事,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地干下去。别人说什么也没用。”

正是有了郭老师这样的贤内助,李保国教授才得以全身心的扑在太行山扶贫事业上。从1981年至今,30多年的时间里,他每年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他的身影几乎遍布整个太行山脉……35年来,李保国在太行山区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纯增收28.5亿元。

“他是农民的儿子,看不了山区农民过苦日子,他想用自己学到的这点知识,为山区农民做点事,为社会做点事。”郭素萍说,要干事、干成事是李保国教授一生最大的动力。

郭素萍说,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忙工作。4月9日,他在石家庄连续参加了多场会议。直到当天傍晚,李保国教授才又一次迎着朦胧的夜色踏上归途……

不但是为扶贫事业奔波出了名,李保国的“土”也是出了名的。

第一次见李保国,平山葫芦峪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涛都懵了。刘海涛回忆说,当时邀请李保国教授来指导工作,结果车上走下两个人,一看全都土了吧唧的,“我当时想到底哪个才是教授呢?”

感到惊讶的不止刘海涛一个,太行山区许多百姓都曾调侃,“他比我们农民还像农民”。“稀疏的头发打着卷儿,皱巴巴的裤腿沾满泥土。”曾是媒体描绘李保国教授的一个标准画像。

对于自己的“土”,李保国教授曾有另一番解读:“跟农民说话就得通俗易懂,满嘴是术语,谁还听你的?”

今年春节前本网在邢台采访时,曾亲身体验了李保国教授的“土”话教学。他说,“‘去掉直立条,不留扇子面’。像这棵树,凡是往上长、往起抬的枝,超过40厘米一概不要。现在不舍得剪,以后就会长成大锅盖,影响采光……”李保国用他通俗易懂的语言赢得当地农民们频频点头。

“用农民的语言和他们交谈,传播新技术”是李保国帮助山区群众脱贫的一大心得。不光“土”,在山区百姓眼里,李保国教授还是个“杠头”。

刚到内丘县岗底村发展苹果产业的时候,李保国曾指导乡亲们对果树进行修剪,不过对于这种做法,村民们都不理解。村民王群书说,“以前种树都是自然成长,不修剪、不疏果。论筐卖一筐值不了几个钱,也就十块八块的。李老师来了以后让我们疏果,我们不疏果他就盯着我们。我们正愁花、愁果呢!他说你自己忙不过来,你雇人也得给我疏果。”

“李保国脾气比较硬,常说‘必须听我的’‘我的技术必须落到实处’,只要是对的,他就坚持。”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说,“其实‘杠头’没什么不好,‘杠头’是为了让技术落到实处,最后产生效益,结果就是带动了山区百姓脱贫致富。”

多年来,李保国教授共开展培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经他培训的许多果农,如今都成了四里八村的技术把式。对此,他曾自豪地说,“这辈子最过瘾的就是干了两件事,一是把我变成了农民,二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了‘我’。”

李保国把课堂摆在山间地头,为农民送上用得上、真管用的技术,让科技真正成为农民摆脱贫困、改变命运的“财神”。

【2016争做李保国式党员干部心得体会3】

随着媒体的持续报道,李保国??这个扎根太行山35年,带领10万群众战山斗地,脱贫致富的鲜活人物被挖掘了出来。

他那种“看不了山区群众过苦日子,想用自己的所学干点事”的朴素情怀,也许就是他备受喜爱的最初动因。“想干、会干、能干,把科学技术传授给百姓,带着大家一起干”则是他引得万千群众喜爱的根本原因。

35年来,李保国一头扎进太行山,带领群众把荒山变成金山,让许多在贫瘠山沟里“刨食”的农民因他而一甩“穷帽”。这样的教授怎能不让广大群众深深眷恋?这样的成就怎能不被百姓深深铭记?

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评价李保国教授时说,他是扎根山区、脱贫攻坚的时代楷模。是情系百姓、技术扶贫的先进典型,是知识分子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优秀代表。他对党忠诚,心系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30多年扎根太行山,研究推广农业科技事业,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去世,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损失。

35年来,他总是奔波在路上。35年来,李保国用矢志不渝拔穷根的奋斗精神,因地制宜搞科研的执着精神,一丝不苟传技术的杠头精神,树立起了“太行新愚公”的经典形象,为科技扶贫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太行山区,是中国最为贫困、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也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能如期共同进入全面小康,太行山这座山躲不开、绕不过。

正如赵克志书记所说的那样,在齐心协力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当下,需要更多像李保国这样的先进模范,到农村去,到山区去,到农民中去,用科技和知识的力量,帮助他们拔除“穷根子”、甩掉“穷帽子”,通过科技扶贫来帮助山区百姓脱贫致富。

2024年李保国学习心得体会,李保国先进事迹

2024年李保国事迹心得体会,李保国事迹报告会

2024年李保国心得体会,有关李保国心得体会

2024年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3篇

2024年机关干部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24年学习李保国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优秀篇

2024年优秀党员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党员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