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更新时间:高考猫

2016课改心得体会范文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一年多了。新教材真正体现了这次课改的精神,学习过程与结果并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因此,课堂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教学场景,学生忙于收集资料,课上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我认为新课改体现在以下方面:

1、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教师从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师放下架子,让学生有一种平等感、亲切感,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形成。教师反映“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

2、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转变,学生学得主动了,变得大胆了。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改变过去学生跟着教师转的被动局面,学生学得主动而灵活,由过去的苦学变成乐学。由过去的课堂上不愿发言到抢着发言。我们在《各地民居》的教学中,设计了“我们假设在北京有一个四合院住着六户人家,夏日晚饭后,他们在院子里一般会做些什么呢?”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四人小组便讨论开了,确定主题、分配角色,各组同学争先恐后上台表演。有下棋的、观棋的、跳绳的、闲聊的,还有请邻居共享美食的,一时间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同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这么大胆主动,这是过去不可想象的。

3.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没有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已从过去的注重老师教,转到了注重学生学。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互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旋律。

4.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新课程要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过程更加开放。为适应新课程带来的教学变化,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在一年多的课改实验中,我们积极发挥教育创新的精神,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演绎得有滋有味,已经形成了一种具有特色的新课程课堂教学。一般地说,它有四个要素: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合作探究、产生新疑。新课程促使教师与学生、课程一起成长。

一年多的新课程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课堂、学生和教师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新课程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努力去解决。

2016课改心得体会范文2

由于大学刚毕业,刚刚步入教师岗位,参与课改教学也不过三四个月,对于课改也没有太多的认识,自己也没有教学经验,只是对照自己学习的经历和感受来体验课改,课改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始。

这段时间的上课中,无论是从实质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跟以前上课完全不一样,尤其学生变化很大,由以前的不说,变成现在的会说,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想要以课改的方式上课,课下必须做好充分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让预习成为学习习惯,预习只有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体会,只有这样才明白自己会了哪些,还有哪些不会,明天上课怎么办,以便于在课堂上探究。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做好后进生工作,让他们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意见,在合作中善于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补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增强凝聚力,组员之间也会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印象不但会加深,自觉学习的兴趣也会提高。

这样都是科学的进行分组,做到生教生,生帮生,老师起引导作用,分组时会考虑到男女生的搭配,好中差学生的问题,语言表达问题,这样团队力量就比较重要了,学生也会因为奖惩问题变的积极起来。

对与课改心得体会如下:

1、课改很必要,所以很多教师要激活僵化了多年的课堂,是学生由接受性学习,变为探究性学习。这里教师真正成为"导师",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了解在倾听。学生完全主宰课堂,他们时而静心思考,时而热烈讨论,时而激烈辩论,时而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而去书写反馈学到的知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2、课改使教师更注重课前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与课后的反思。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3、这就要求我们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更新,鼓励探索创新,发扬教学民主,培养学习兴趣,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所以在课改教学中,通过这三四个月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教学中我坚信两点:不管教师用什么办法,让学生在快乐中把知识掌握;在掌握知识中,以最简单明了的方式让学生明白。

2016课改心得体会范文3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入校园,带给我们一个明媚春天。下面,谈谈我的粗浅的课改心得。

一、课改改善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学校组织的为期一个星期的听课活动中,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学生真的了不起,我们教师交给他方法,放手让他们自学、交流,学生回报你的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新课堂不以教师的“教”为主,也不以好学生的“说”为重,而是全班每个学生各抒己见、老师画龙点睛的教学相长。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与学生共同探讨,平等交流,一起争鸣,使语文课堂不再有权威,不再有条条框框,让师生的情感、态度、认识真正地走进课堂。

二、课改应以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给学生创建了自主学习的良好平台,它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但如果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引导,学生的自主阅读就会显得十分渺茫,无从下手。所以,明确要求、合理而有序的学习步骤是学生自学的前提和保障。

第一步:读准字音。

课文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汉字组成的。在阅读中,学生通常为了顾及对主要内容的了解,遇到不认识或不确定读音的字不去查字典,只是囫囵吞枣。这样,不仅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就文章内容而言,也是一知半解。因此,在初读课文时,教师必须让学生一字一句的读,要真正做到掷地有声、顿挫抑扬。如此一来,学生既积累了知识,又养成了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第二步:读通句子。

读通句子是理解课文内容的核心环节,但其关键在于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在许多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对文章中心的揭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步:读出感悟。

在读文中,学生已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基本体会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带着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去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画出来,再反复朗读,最后将体会到的感受真实地写在句子的旁边。这样,便使学生做到了由被动阅读到主动体验的情感角色转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大大提高了。

第四步:读出有价值的问题。

读懂文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就语文的精神而言,在教学中还必须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独到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所以在学生自己学文的时候,除了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理解的知识之外,还应该结合文章中心或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不懂的问题。

所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自学课文能力的培养,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清楚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模式,养成一种习惯,也就为学习找到了钥匙,插上了翅膀。

总而言之,要使语文课改取得实效,我们必须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谨记语文学科特点,不忘学生年龄特征,与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的共同研究,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相信我们的课改一定会取得更大成功!

2016课改心得体会范文4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2016课改心得体会范文5

经过一年的培训学习及教学实践,听取了学景专家们的指导和介绍,在课改的道路上我又成长了一步。学景专家们异彩纷呈、深入扎实的专题讲座,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讲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先进地区的教育经验和课改新理念、新举措、新方法,总结了三点心得体会:

第一,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适应课程改革;第二,必须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第三,必须转变教师角色,做课堂的引领者而不是包办者。

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向。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操作:

1、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为学生自主创新创设条件。在教学前,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在把握住教材实质的基础上,能创造性的设计教学,弥补教材的某些不足,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通过精心备课,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教案。

2、营造自主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尝试。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情景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

3、以“合作学习”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创新,把“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

4、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活动中探索创新。活动是学生学习乃至培养创新意识的最根本途径,我们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依据“思维从动作开始”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究、思考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面对同一难题,有的学生采取独立探索的方式,有的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最终都很好的解决了问题,可见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完全可以达到很好效果。

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在的教学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基本上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过度练习,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学生追求惟一的正确答案。教学内容偏难、偏多,学生对书本知识关注比较多,而对情感、态度关注比较少。

2、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经常要用到,教师不自觉地把每一个要教学的内容,分得很细很细。这样不利于学生思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采用“大步骤”提问方法,多留点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让学生探索其中的奥秘,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

3、有时课堂内的讨论与交流,流于形式。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有些讨论时间时间过少,学生在叽叽喳喳地说,谁也听不清楚。课堂讨论效果有限。

4、展示积极,但是广度和深度不够,没有达到所有人都参与的效果,并且学生们还没有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每个教师都不希望自己的课堂规规矩矩、死气沉沉,而是希望还课堂一派生机与活力。努力改变我们教师自己,积极探索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所有教师应当努力去做的!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