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员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高考猫

【篇1】

深秋十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其中就包括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贫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的简称,又称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是国家为帮助贫困地区设立的一种标准,1986年以来,国家先后三次确定和调整扶贫开发县级扶持单位,目前国家级贫困县是592个。

2011年底,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全国共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涉及县域665个。虽然“集中连片特困区”与“国家级贫困县”概念不同,不过都对我国扶贫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扶贫政策和资金的倾斜,这就赋予了“贫困县”这顶“帽子”不同的意义。

“帽子”引申义为“标签”,“扣帽子”、“贴标签”是一种非常简单粗暴修辞手法,也是一种典型的人身攻击,让人在还无法深入了解、思考之前就被负面的标签所影响、产生负面的情绪与认知,一个人如果被贴上了“贫困”的标签,在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中,是极其耻辱、伤自尊的一件事,往往让人觉得“没本事”、“懒惰”、“没文化”。

然而,当贫困“帽子”与扶贫政策挂钩的时候,这顶帽子就成了“高帽子”,成了一种政治资源,成为争取国家扶贫项目资金的理由,“脱贫不愿脱帽”还可以说是一种政治惯性,然而“争当贫困县”,为成为贫困县而弹冠相庆却已经暴露出部分干部政治观、价值观严重扭曲的现实弊病,这些人不仅脑袋上带着一顶“帽子”,脑子里也带着一顶“帽子”,如果不把脑子里的“帽子”摘掉,即使摘掉“贫困县”这顶“帽子”,这样的领导依然会去千方百计寻找另外一顶“帽子”。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风气已经由上至下逐步蔓延到了乡镇、到了村寨,甚至到了个人。部分人已经开始有以“吃低保”、“吃国家补贴”为荣的扭曲价值观,甚至在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下,本来是最低生活需求的保障品,变成了政治交易的商品,一些人为了低保名额不惜走关系、请吃喝、装病装残,一些村组干部也把低保名额当成了基层选举的“政治承诺”和“利益输送”,严重践踏了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践踏了社会公平和价值观,践踏了人民群众的尊严和民族的自尊。这种价值取向如果不扭转,将严重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威胁到政治的稳定,动摇执政的根本。

正因如此,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不仅是要向物质的贫困做决战,也是要向这种“安贫”的思想做决战。

鲁迅先生曾在《呐喊<自序>》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虽然“贫困县”这顶帽子算不得什么“铁屋”,但我们仍然应该拿出“呐喊”的勇气,以承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的决心去解决脑子“摘帽”的问题。纵然“摘帽”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一个痛苦绝望的过程,“帽子”摘去,意味着不能再享受特别的关照。然而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真正清醒,只有直接面对贫困所带来的物质匮乏和“没本事”“懒惰”等舆论压力,人们才会意识到贫困是多么绝望,多么可怕的一件事。鲁迅先生也提到“既然起来,就有希望”。正视贫困是痛苦的,总好过无知死灭,因为中国人并非自古“安贫”,中国人的骨血里依然有应对艰难困苦的正确方法和价值观,那就是“勤劳”和“变通”。

“勤劳致富”是中国传统的财富观,“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也是*的要求,在现实中,在农村同样也是这样的,辛勤肯干的人家在村中总是不落人后的,反映在我们的走访情况中也是如此,大部分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直接或间接都与缺乏劳动力有关。当然“勤劳”不光只有汗水,脑子也要“勤思勤变”。

“穷则变,变则通”是中国《周易》中传承千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变通”一词在今看来依然具有活力。应对贫困关键还在于“变通”,即创新,这也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求。扶贫要以改革、创新同步,农村扶贫千万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思想。前几天听到一个村支书,也是他们村致富带头人的一句话:“这几年三七价格不行,别人都不种,我偏要种,等我的三七种出来的时候,别人家都没有三七,(市场上三七少),我的价格就会好。”虽然他一直说自己没有文化,但却通过朴素的观察总结出了市场经济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价值规律: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确,在市场经济中,没有什么商品的价格会一成不变,也没有什么产业可以一直兴盛。在农村推广一项产业,与其说是在推广产业,不如说是借转变一种经营方式来推广这种随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的经营方法。要适应市场经济,农民特别是从事种养殖的农民来说,最主要的两条途径就是“从变”、“从优”。“从变”就是运用价值规律调整种养殖的种类,“从优”就是在同等条件下,以产品质量即使用价值来提高商品价值。“从变”即变通,“从优”需勤劳,万变不离其宗,归根到底,只有破除心中的桎梏,摘掉心理贫困的“帽子”,正视贫困,才能产生破除贫困,摘掉脑袋上贫困帽子的勇气和动力;只有被贫困现实逼到绝境,才能唤起骨子里那种不服输,敢变通的艰苦奋斗精神。

最后,也是做一下自我勉励,那些跟我一样不是在“贫困县”、“贫困乡”工作的同志们,让我们一同坚持正确的贫富观,就算没有额外的政策支持,我们也要用自己的辛勤和变通,为域内还没有脱贫的群众谋一条自力更生脱贫之路;那些在“贫困县”、“贫困乡”工作的同志们,让我们也同样坚持正确的贫富观,把“贫困”当做压力而不是福利,努力工作,积极进取,早日从思想上和物质上都实现“脱贫致富”。

【篇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十二五”即将收官、“十三五”将要启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坚持和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就如何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结合西三镇工作实际,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坚持创新发展,点燃增长引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竞争力。全会提出,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根本出路。大至国家,小至乡镇,只要牵住了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了创新这步先手棋,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西三镇属山区乡镇,贫困面广,贫困程度较深,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773户、2611人,贫困村3个,贫困人口规模较大,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第一轮“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后虽退出部分,但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仍有586户1986人。要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新贫困对象管理机制迫在眉睫,必须尽快研究探索“脱贫即出、返贫纳入”动态管理办法,瞄准贫困对象,提高扶贫的针对性,提高扶贫工作实效,最终达到摘除贫困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根本目标。

二、坚持协调发展,深化农村改革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在乡镇,建设*,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也在乡镇。虽然改革开放30年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广大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新形势下,山区乡镇经济也面临许多困难和困惑,稳定压力大,农民增收难,政府依法行政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面临许多新问题。从区域差距到城乡差距,再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同步,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西三镇要发展,解决集镇与贫困村的统筹发展、旅游景区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风俗的传承的矛盾等问题不可忽视。我们要牢牢把握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发展中利益与代价的矛盾关系,既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也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增强发展协调性,真正做到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三、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西三

绿色发展是当前适应经济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需要,也是促改革调结构,进一步培育新的增长点的需要。特别是作为山区乡镇,要全面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五位一体协同推进的发展合力,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搞好“环保”,解决“生存”问题的同时搞好“生态”。结合西三镇森林覆盖率高达72%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得不考虑到,搞好镇域经济建设必须要以维护森林资源健康,保障生态资源安全,强化护林与防火的有机结合为前提,严格落实“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原则,在搞好建设的同时坚持功能区域定位,壮大生态产业、狠抓生态保护、强化制度保障、培育生态文化,把绿色发展理念变成积极主动的作为,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四、坚持开放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山区乡镇必须坚持以开放促进改革和发展,抢抓云南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弥勒市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示范城市等发展机遇,在破解山区乡镇发展难题中坚定不移地深化开放,扩大开放意识和观念,拓展开放深度和广度,扩大开放领域和范围,主动融入弥勒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发展旅游产业时,积极争取向全市旅游市场和产业发展趋势靠拢,与周边乡镇旅游景区捆绑抱团,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管理力度,创新旅游宣传推广模式,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从根本上突破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旅游要素功能不全等瓶颈问题,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构建“大西三”旅游格局,把西三旅游品牌做活、做大、做强,助推弥勒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占领红河民族特色旅游新高地。

五、坚持共享发展,释放民生红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大要务,也是“十三五”时期必须完成的目标。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就是保民生、促民生,将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到追求幸福生活的目标上来。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如何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如何让23949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如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镇人民群众?面对种种民生之问,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在医疗、教育、就业、扶贫、食品安全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健全完善卫生院、卫生室管理机制,破解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教育激励机制,鼓励山区学生努力读书学习,走出大山,阻止贫困代际传递;促进就业创业,大力培植旅游服务业,带动农民就近就业创业;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扶贫方针政策,实现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不让任何一个人在全镇实现与全国、省、州、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掉队”;适时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检查,让“食品安全”从口头承诺变成现实遵循。在通往全面小康社会的五年道路上,加快加强各项保民生、促民生措施的制定与落实,让更多的老百姓切实享受到镇党委、政府烹制的“民生大餐”。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让山区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全镇上下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同心协力、攻坚克难,以扶贫为落脚点,以旅游为引爆点,推进西三经济率先在山区乡镇中闯出一条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党建办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党政办学习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街道社区主任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政协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青年党员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当代大学生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校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镇党委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