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全国两会学习的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高考猫

第一篇

又是一年春好时。今天,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将履行法定职责,听取和审议各项工作报告。见诸报端的各种热词中,“协商民主”最引人瞩目。自去年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对协商民主全面、深入阐述之后,这一中国特色的“商量着办”模式,便受到各界的聚焦。政协的协商能不能再进一步,显然是今年两会一大看点。

政协,顾名思义,就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与专门机构,搞好政协协商责无旁贷。事实上,政协协商有着光荣的历史。从建国前关于国旗、国歌、国号广泛而激烈的讨论,到新时期调研考察、专题协商、双周协商的创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众人商量,已成为政协工作的创新亮点。并且,诸如姚明等委员的体育提案、民生提案,被相关部门积极吸纳,有效地推动了实际工作的开展。

当然,也有人质疑,政协委员的“商量”到底有多大分量,又有多少建议能落到实处。回答这一质疑,必须要分清楚形式的民主与实质的民主。我们常说,那种只有投票时被唤醒、投票之后便休眠的民主,徒有其形;而两党倾轧,会场上辱骂、泼水、互殴的民主,同样徒有其形。打破民主的形式化,就必须真协商,让协商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大事小情,众人的事全都要众人商量着办。

以这个标准来评判,我们的协商民主实质上可更多、更实在地解决问题。譬如,去年一年,全国政协已办复提案5041件,办复率达99.78%。当然,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协商随意化、提案质量不高的问题,点赞的多,开炮的少。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多层次协商的制度建设。把“民主”二字用实实在在的制度确定下来,让好好商量成为办任何事的前奏曲。

协商民主极具中国特色,根植于中华文化。事前、事中,习惯商量着办,不仅能避开互相掣肘的低效率,还能汇聚民心、凝聚共识,把制衡、监督更好转化为改革发展的合力。执政党、参政党、无党派人士,都是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我们期待,更多协商的声音、民主的智慧,快些走进人民大会堂,走进这个春天里。

第二篇

3月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会议,拉开帷幕。来自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齐聚一堂,代表广大人民,履行职责,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共商国是。

人大会上,既有“高大上”的国是纲要,更有“接地气”的民生议题。但是,说到底,国是里面有民生,履职当中有民意。,治霾工程将如何开展?“有牙齿”的环保法在执行过程中,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如何实现?如何实现餐桌上的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