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平安家庭事迹材料精华篇

更新时间:高考猫

农村平安家庭事迹材料一

在大石乡李川村,有这么一位平凡而朴实的女人,她用20年的真情与公婆相依相伴,十年如一日地精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白天端水、送饭、喂药、洗衣,晚上陪床、翻身……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在别人看来她是孝道的遵守者,是好儿媳。但是,她却说,这都是应该做的,她就是李平安。

1997年10月,邻居不慎进入有沼气的水窖而中毒,和她生活了2年的丈夫在营救时不幸遇难,此时他们的儿子才刚出生20多天。不敢想象,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顷刻间失去了顶梁柱,在亲人心中留下了永远也难以抚平的伤痛。自此,父母失去了儿子,妻子失去了丈夫,小孩没有了父亲。

面对突发变故,李平安心中悲痛万分,但为了老人和孩子,她咬紧牙关,硬是挺了过来,用她单薄的身体扛起了操持整个家庭的重任。

2012年8月,不幸再次造访,李平安的公婆突患肺心病导致半身不遂,卧床不起,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李平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时候会偷偷一个人落泪,但是看到眼前的婆婆,她更多的是心疼。为了让婆婆能够舒服点,无论多忙多累,细心的李平安每天按时给婆婆准备一日三餐,一勺一勺地喂到婆婆嘴里。为了避免长褥疮,她每隔两小时就会给婆婆翻一次身,晚上睡觉也会陪在婆婆身边。

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她每天既要干农活,又要照顾老人和孩子,一天下来,累得浑身酸软,却始终面带笑容。为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她很少回娘家,偶尔去一趟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着老母亲恋恋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3年来,她任劳任怨,没有嫌弃更没有怨言,在她看来,照顾婆婆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精心的照顾和调理,婆婆的身体状态有所好转,身体也开始渐渐恢复了。外边天气好的时候,细心的李平安经常会扶着婆婆出去晒太阳,等婆婆坐好了再回家收拾屋子,洗衣服,到点了再把婆婆接回来吃饭。“这个媳妇比女儿都好”,李平安的邻居说。李平安的孝心感动着村庄周边的人,只要提起她,周围的邻居都会为她竖起大拇指。虽然命运让这个家庭不完整,但邻居们都很羡慕李平安的婆婆,能有个这么孝顺的儿媳妇。李平安的婆婆发自肺腑地说:“我是贫苦农民出身,老伴去世,又失去儿子,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碰上这么一个好闺女(媳妇)”。

每当别人问李平安这样付出是否值得时,她总是笑而不答。在她心里,婆婆就是她最至亲的人,伺候婆婆是天经地义很自然的事情,不需要理由。的确,孝顺老人不需要讲道理,关键在于如何去做。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们相持相扶,彼此关爱,度过生活的难关;在漫长的生活长河里,她们宽容以对,互为慰籍,共享人生的平实和精彩,这细水长流般的爱,将会感染更多的人在平平淡淡中体味真、弘扬善、享受美。

农村平安家庭事迹材料二

一、悉心照料公婆,久病床前有孝子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对于她来说却成了婆婆久病床前的好闺女。她的婆婆患有先天的风湿性心脏病,一年365天,时刻防备着病情发展,她一边要乐观的安慰婆婆做好心理疏导,一边还要为了减少老人家发病的次数,少受病痛的折磨。通过各种途径,四处求医问药,后来终于查询到一种有效的中药调理方法,于是从2005年3月就每日早起为婆婆熬上一碗汤药,由于以前没有熬药的经验,掌握不好火候,经常被呛得直流眼泪,虽然气味难闻,让人作呕,但为了婆婆的病,她坚持了。苍天不负有心人,两年多的坚持,换来了婆婆病情的好转,发病次数减少了,脸色也红润起来,看到老人能够健康快乐地和孙子玩耍,心中再没有苦味,尽是满满的蜜汁了。然而好景不长,可能是因为年龄的缘故吧,随着花甲之年的到来,婆婆的心脏似乎比以前更重了,近几年,每每有个“风吹草动”的小感冒都要住院。否则将难以维持,于是,她经常往返于单位、医院、家庭之间,每天,她都不顾一天工作的繁忙与辛劳,为婆婆送上可口的饭菜,为婆婆清洗随身的衣物成了她每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回到家又要辅导孩子的功课,虽然辛苦,但她却觉得很幸福。天有不测风云,尽管她这么无微不至的照看婆婆,但婆婆的病情还是在5月再次复发,她实在无法看到婆婆再受此病痛的折磨,经与丈夫商量后,毅然带着婆婆走上了进京看病路,为了照顾好婆婆的身体,又把病看好,就先把婆婆安顿在亲戚家,自己独自一人拿着病历奔走于京城的各大医院,先后来到北京阜外医院,安贞医院、协和医院,301医院.....均确诊为先天性风湿性心脏病,需要更换心脏瓣膜,这不婆婆心里有压力,一是不敢换,担心有风险,二是不想换,担心昂贵的医疗费。目前,她正为此事做婆婆思想工作呢,因为这一家人中婆婆最听她的话了,经过她耐心细致的劝导打消了婆婆的顾虑,于3月完成心脏瓣膜更换手术。

二、担负家庭重任,支持丈夫工作。

她的丈夫是一位气象工作者,忙碌而又艰苦的检测,增雨工作,通常会下乡工作,每天很晚才回家,有时闲暇的假日也会被紧急的任务所占用,因为这样,沉重的家务,年迈公婆和幼小孩子的照料就都落在她一人身上,作为一个妻子,她也需要丈夫的陪伴和分担,她也曾有过抱怨,但是,每当看到丈夫回家时被淋湿了的衣衫,被晒得黝黑的脸颊时,就会在心底默默的理解了他,因为她知道干旱的季节里,渴水的秧苗需要他,全县的百姓更需要他,他爱岗敬业,不正是他可敬可爱之处吗?为了丈夫的工作,为了家庭的美满和谐,她默默支持鼓励丈夫,从不给他增加负担,使他在工作中表现出色,每年都获得省市单位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三、爱岗敬业,尽显巾帼风采

虽然生活中她有着太多的苦与累,但在服务三农的工作中她依然精益求精,任劳任怨。曾先后获取得省级科研成果5项,撰写优秀论文10余篇,历任农业局信息中心主任,《梨树农网》主编,梨树县专家协会农业分会秘书长、梨树县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多次被省、市、县及农业系统评为先进个人,是梨树县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奠基人,工作中勇于创新,乐于奉献,通过《梨树农网》,“农业专家110服务”,“搭建四电合一”等工作方式,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为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在如今所负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她始终把“让食者安心,让耕者获利”做为她的出发点和落角点,始终为全县百姓把守着安全农产品的道道防线。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制,开展速测,确保连续多年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成为全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农产品检测工作也始终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四、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积极投身慈善,热心公益事业

她不仅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典范,更是一个乐于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楷模。组织一部分青联委员为四平烧伤的聂秀丽母子捐款;参予梨树一中的金秋助学活动,为那些成绩优异且经济有困难的同学送去温暖;参加“梨树爱心快递”联盟组织,对白山乡中学二年三班的学生韩育(因父亲残疾,母亲常年有病)进行大学前的救助,每月都为韩育送去自己的一份爱心。她所做的这一切不仅快乐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先后被县委宣传部分别授予“梨树好人”;全县“书香家庭”的光荣称号。被县妇联评为最美家庭“好媳妇”的光荣称号。

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是她有一颗真诚,善良和宽容的心灵,她没有声名显赫的伟业,但是她有一个温暖、幸福和谐的家庭。始终怀着一颗美好的心灵,学会尊重,懂得关爱,善待他人,为建设平安梨树,放飞青春梦想,构建和谐家园贡献力量。

农村平安家庭事迹材料三

张明俊,男,汉族,大专文化程度,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天柱山村人。1965年1月出生,198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4月起担任天柱山村党支部书记,因积劳成疾,6月25日身患胃癌不幸病逝。曾任陕西省第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陕西省“郭孝义式农村党支部书记”、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十大最美村官”、“安康好人”等荣誉称号。

对党忠诚,勇于担当。张明俊同志始终把永远听党话、坚定跟党走作为最重要的人生信条,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1986年高中毕业后,张明俊开商店、包零工、办企业,靠勤劳智慧率先致富,他把这一切归根于党的好政策,主动向党组织靠拢,198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1年,原天山、水泥、汪梁三个村合并为天柱山村。3000多人的乱村无人敢揽村支书这“瓷器活”。经过镇党委研究和党员群众推荐,张明俊扛住家人的反对,不顾朋友的劝阻,将原本效益很好的建筑公司交给妻子管理,毅然挑起党支部书记重担。“组织和群众这么信任我,这‘担子’再难挑,我也得挑起。”

面对并村前“水泥人好赌,天山人爱酒,汪梁扯皮?筋啥都有”,并村后村民心不齐、气不顺的烂摊子,张明俊下定决心,坚信事靠人为,事在人干。他给其他村干部反复讲:“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党支部,咱们一定要当好乡亲们的主心骨。”他带领班子进组入户了解情况、询计问策,倾听群众呼声和需求,建立树干部轮流坐班、定期例会、包片负责、量化考核等管理办法,为班子齐心干事立规矩。确立了建好“两个阵地”(党员活动室及文体娱乐小广场)、穿好“两双鞋”(胶鞋、皮鞋)、唱好“两台戏”(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工程建设)、开好“三条船”(发展个私经济、搞好劳务输出、壮大集体经济)、扛好“三面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达到“一个目标”(为民谋福利)的村党支部工作思路。张明俊常讲“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干好村上的事,村干部和全体党员首先要拧成一股绳,形成一条心”。他坚持与党员干部大事小事多商量、有事无事常来往,定期召开班子成员碰头会,每月召开党员会,经常开展谈心谈话活动,要求干部“下乡穿胶鞋,跋山涉水、走乡串户;进城穿皮鞋,广泛交际、引资招商”。他还多次组织村干部到延安、富平、黄龙、大寨等地学习取经,开阔眼界。重视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全村13年发展26名党员,劝退不合格党员3名。张明俊模范带头作表率,带好队伍促发展,忠实履行了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职责。就在他病重难以言语时,还通过手机短信安排工作,病危期间还向村班子交代修缮村小学和整修天柱山旅游景点塌方等工作,弥留之际反复念叨“要是能再活个三五年,我一定要让村上大变样”。张明俊同志无论担任村上党支部书记,还是兼职省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区工商联副*、瀛湖商会会长等,都能尽职尽责,用心干好每一项工作,带富了村子,带好了风气,让昔日的“烂杆村”、“贫困村”变成山清水秀、村美人富、文明和谐的“明星村”。

开拓进取,产业兴村。张明俊同志始终把拔掉穷根、加快发展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坚持带领群众走上富裕道路,体现农村基层干部的使命担当。天柱山村面积18.6平方公里,是典型秦巴山区落后村,常年“守着青山没饭吃、望着湖水没水喝、依着电站没电用”。张明俊深知群众要脱贫致富、村上要跨越发展,必须找到突破口、选准好路子,一张蓝图绘到底。上任后,张明俊不忘根本、不忘初衷、不忘使命,结合村情实际制定《天柱山村新农村发展规划》,提出“生态农业、旅游服务、个私经济、劳务输出”四大产业发展和修路建园等七大梦想工程。他凭着“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仰,紧紧抓住西部开发和退耕还林的政策机遇,采取支部+协会+农户、产业+基地等模式,流转治理土地3500亩,建起核桃、板栗、枇杷等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5500亩。依靠紧邻瀛湖景区地理优势,打造白云古寺旅游景点,引导农户建成农家乐等个私经济66户,帮助3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针对天柱山村面积大耕地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的实际,他让150名村民到自己的公司打工,帮助250人到安康水电厂长期工作,让村民就近转为产业工人。如今,全村建起3个居民安置点,450户村民盖起了楼房,建成文化娱乐广场3处,还成立了村篮球队、民俗文艺宣传队、舞蹈队。全村人均纯收入10937元,比他担任支书的13年前翻了10倍。

攻坚克难,一心为民。张明俊同志始终把情系乡亲、谋事干事作为履职标准,坚持一心为公、迎难而上,体现了农村基层干部的为民情怀。天柱山村3100多人、660多户群众散居在5面山坡、13条沟、15道梁,水电路是群众最迫切的期盼,也是困扰村“两委”班子多年的难题。在任职的第一次全体村民大会上,张明俊庄严承诺,不管多难多苦,都要把吃水、用电、修路的难题解决了。面对山区基础设施建设造价高、施工难度大、群众利益协调难,张明俊积极争项目跑资金,上山梁下沟峁查看线路,带领干部群众一米一米整修,一年接着一年推进。资金短缺时,他主动垫资;劳力不足时,他组织自己的建筑公司义务投劳;群众对修建顺序有争议时,他以身作则,引导村民识大局、明事理、讲和谐。全村累计筹资2100万元,组织群众投劳2万多个,修建集中供水工程5处,铺设管渠37公里,打水窖290口,完成农电网改造15公里,修通、硬化通村、到组、入户道路14条41公里,85%的村民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100%的农户通上了电,98%的农户家门口通了水泥路。张明俊同志用13年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坚持兑现一句承诺,赢得了群众的尊敬和拥戴,天柱山村也先后被评为全省“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好类村、“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村、“水库移民示范村”,安康市“五个好”村党组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

严于律己,乐于助人。张明俊同志始终把淡泊名利、处事公道作为立身做人之本,坚持引领高尚、传承美德,用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的人格力量。他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把一切权力交给村民,先后主持兑现了数千万元政策补助,没有引起群众不满。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坚持把党的政策原原本本兑现给百姓,把党的温暖实实在在送给乡亲,从未优亲厚友、搞特权、谋私利。大哥张明生是2010年“7?18”洪涝灾害的毁房户,有资格享受1.7万元的建房补助,村上讨论补助对象时,张明俊坚决从名单上划掉了大哥的名字,把名额让给了其他群众。13年来,他把全部岗位补贴和公司3%利润用于村上的办公开支,出资40万元为村民修建文化活动广场。他常说荣誉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每次获得奖金,他都发给村里有贡献的老党员、离职村干部和困难群众。5月5日,参加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后一返村,他就把1万元奖金全部拿出来,又贴上5500元积蓄,为村组干部、困难群众发了一笔“特殊奖金”。

张明俊常对村民说“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不办学,富不长远。”他尊师重教,关心资助教育事业,坚持自费慰问教师、资助学生,修缮校舍、捐助设施等,多次看望患血癌的瀛湖一小原老校长,并送去5万多元医药费。他坚持乐善好施、扶弱救困、把群众困苦挂在心上,救助残疾孤老、帮扶困难群众,逢年过节给贫困户送米面油,常年为贫困老人理发买单。张明俊把捐资助学、扶贫济困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据不完全统计,他累计资助贫困学生53名,帮扶贫困户200多户,为村民提供无偿扶助资金70多万元,担保贷款100多万元,资助教育和扶贫公益事业资金110多万元。张明俊把群众困难装在心里,群众自然把他放在心上。张明俊病逝后,3000多名当地干部群众自发为他送行,在外务工的乡亲专程返乡吊唁,数以万计的网民通过各类网络平台转载事迹、评论点赞。群众自发举办追思会、吟诵会,寄托对一名优秀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崇高敬意。张明俊同志胸怀大爱,光明磊落,报答家乡,回馈社会,把他的无私和奉献永远写在天柱山群众的心中。

2024年最新平安家庭申报事迹材料

平安家庭示范户事迹材料精华篇

2024年最新农村平安家庭事迹材料

关于精选平安家庭申报事迹材料

平安家庭事迹材料范文精选

平安家庭事迹材料简介精华篇

关于平安家庭先进事迹材料

2024年最新社区平安家庭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