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95周年科学发展观思想汇报

更新时间:高考猫

尊敬的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1日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如果说党的十三大的重要贡献是提出*理论,那么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当前出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的认识,则是对我国国情认识新的深化。中远总裁魏家福代表说,十七大报告中列举的我国现阶段8个方面的新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这些新特征都呈现出事物的两个方面,从中可以看出,我们既有有利的条件,但更多地表现出问题和挑战,这符合中央关于我国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交错的判断,也更加证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性。

历史与现实向人们昭示: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十七大*,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领亿万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踏上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征程。

一、深刻把握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不意味着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更不意味着经济建设不重要了。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没有过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长,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

我们既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不能否定经济建设这个党的工作中心。我们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在党的*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来的。首先,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的中心就是要满足人民的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其次,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只是经济的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最后,注重以人为本,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3、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中央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科学发展观问题的,它表明,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言,造成许多现实问题与矛盾的原因固然不少,但关键的一点还是市场经济体制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因此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按“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来深化改革,致力于*的不断完善。

4、“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将是今后几十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保持比较发达的地区快速发展的势头和扶持落后地区的发展,都是国家的既定政策。地区差距问题要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得到解决;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是人均资源比较少的国家,资源约束是伴随工业化、现代化全过程的大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技术政策的选择,乃至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都必须考虑资源约束和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实质,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正在发生带有根本性的变化。我们现在面临着和改革开放初期甚至和十年前完全不同的外部环境。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坚持发展,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稳定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2、正确处理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者的关系。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大力促进物质文明发展,也大力促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并努力使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3、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社会发展则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目的和保障。只有经济不断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才能有条件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三、当代大学生要以实际行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在我国,发展的落脚点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制度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最好的社会环境。这是因为*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事业是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这就为人由片面到全面、由欠缺到完善、由贫穷到富裕、由潜在的到现实的各方面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

1、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一方面我们要扩大自我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以人民、国家的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社会利益,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要在肩负起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勤奋学习的社会责任的同时,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深入社会大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与社会调查、科普宣传、专业知识宣传、文化下乡和智力扶贫,积极开展杜区服务等活动,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追求的一种需要,并努力实践之。另一方面,又要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创造丰富多彩的、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把聪明才智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2、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既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学会做人,又要提高文化业务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学会做事,二者绝不可偏废。大学生尤其是要求进步的同学要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念的认同感、与人民的亲切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中国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3、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竞争激烈,更要求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果不明确这一点,就会偏离学习的根本目的,单纯为了掌握书本知识,为了考试和分数而学,就可能导致“高分低能”或“混文凭”的结果。其次,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和提高。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不可能形成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我们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4、我们要向身心健康努力,既要科学地生活,锻炼,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又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尽可能地爱护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同时,人又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自尊、独立、平等、自信、自律、坚强、宽容、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现代,心理是否健康已成为衡量健康的一方面标准。即使一个人身体残疾或患有疾病,但只要有健康的心理,不自卑,不自暴自弃,照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可以生活得快乐,幸福。相反,即使一个人有健康的体魄,但心理不健康,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调节能力弱,他的生活不会开心,甚至可能逐渐损害身体健康。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年××月××日

尊敬的党组织: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使我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实质上是一个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反映着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深刻把握这些特质,并自觉遵循之,对于我们党来说,意味着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有效转变,而对于广大青年来讲,也将有利于校正人生航向,优化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保证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有效改善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道理不难理解。正像科学工作者没有科学精神的支撑,科学知识的不当运用,也可能把人引向科学的反面。简言之,只有确立起科学发展观,我们才拥有了把握时代发展的能力,才能够以宽阔的视野、辩证的思维去看世界,同时有效处理一切矛盾和问题。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人生方向,进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这同样不难理解。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随着思想认识的提高,我们逐步明白一个真理: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只有坚持为人民的利益去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戴。

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与价值标准完全可以直接运用于当代青年的成长和价值追求上来。就当代青年而言,若在某一发展阶段因主客观的原因,出现与以人为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上的偏离,就会斤斤计较于个人眼前的得失,被一时的挫折轻易击垮,丧失向上的动力。只有将科学发展观内化为追求积极向上的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才能保证你获得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这也是人类走向进步的内在动因。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说明,我们每个人既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同时我们还有一个推动社会前进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负起由我们该承担的责任。事实上,也只有拥有了这种担当精神,才能为社会所接受,才有可能实现更大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诚然,处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时代,我们承认追求个人利益的满足也是多元价值观中的一种,但过度着眼个人的利益,则很难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这是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决定的。

一方面,一个社会总要倡导一种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这种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一定不属于媚俗的那一部分,必然属于崇高。也就是说,价值判断与价值追求在表现上有五个层次:弘扬的、要求的、允许的、抑制的、取缔的。在历史提供青年成长的舞台上,历史一定是在具有崇高精神境界的人中做选择。另一方面,社会大众所接受的也一定是适度放弃私利的人,即便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对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人,大众才会肯定。同时,就青年本身来讲,将人生视作一切围绕自己的利益设计,必无限放大物欲,其结果必然不能享受丰富的人生。

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丰富而又持久的幸福感,并不在物欲的无限满足。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更主要的还是反映其精神空间的开拓。无法获得精神提升力的人,他的人生境界不会很高,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都不会获得更大实现。简言之,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个人人生的发展,也是我们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保障所在。

以上是我近期学习科学发展观之后并结合自己的现实,所提的几点感想,由于知识的有限性,我深知自己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加入中国共产党,希望党组织认真考核,不要因为我的这点不足抛弃我,早日让我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党员。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年××月××日

敬爱的党组织: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虽然提出的比较早,但是我对其的本质了解不是很透彻。近期,我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到了深入的学习。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是现阶段我们党制定大政方针、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遵循。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心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我理解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正如胡锦涛*指出的那样,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取得明显成效。实践表明,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有没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是不是具备谋划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不断进步各级党组织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造就一支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有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党员干部队伍,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加强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深刻总结世界各类政党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总结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的时代性课题。08年,在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难、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几场重大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和党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同时也必须看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发展*考验将是长期的、复杂的,管党治党的任务比过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始终做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始终做到富有活力、团结和谐,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虽然我目前还是入党积极分子,但我依然时刻关注我党的党政建设,并且努力思考党的理论政策,使自己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始终和党员保持一致的步伐。同时在以后的日子里,也恳请党组织给予我多多的批评和帮助。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年××月××日

2024年七一建党95周年积极分子入党思想汇报

2024年建党95周年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两学一做

2024年入党积极分子建党95周年思想汇报两学一做

2024年建党95周年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2024年7月1日建党95周年思想汇报

2024年党员纪念建党95周年思想汇报

2024年建党95周年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2024年建党95周年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