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南京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解读)

更新时间:高考猫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建设“四个城市”,大力发展“五型经济”,全面展开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的伟大实践,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重生态、惠民生和防风险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稳增长调结构各项政策,制定出台《南京市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措施,注重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增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0亿元,增长9.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8万美元。经济总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副省级城市中位次,分别由2010年第10位跃升为第6位、第7位跃升为第4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跃上千亿元台阶,达到1020亿元,同口径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均实现了五年翻番。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0%。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130亿美元,继续保持全国领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在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增长10%以上。

创新引领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坚持以创新动力推动转型升级,协调推进创新型、服务型、枢纽型、开放型、生态型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以“一区两园”载体,加快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均保持全省第一、跻身全国前列。向中小微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券5500万元。出台“创业南京”人才计划,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办各类众创空间80家,省级以上孵化载体达到79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7.3%,提高1.5个百分点,金融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旅游业收入增长11%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4%。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南京实施方案和南京“互联网+”实施方案,总投资292亿元的中电熊猫G108项目正式投产,智能装备制造、卫星应用、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产值增幅超过15%。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年为企业减免税费81亿元。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生物农业产值达300亿元。节能减排扎实推进,石化、钢铁等高耗能产业占工业比重下降了3.6个百分点,预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煤炭消耗下降1.5%,完成主要污染物“十二五”减排目标任务。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七大类283项重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公布行政审批、行政权力等10张清单,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市新增市场主体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65.3%和60.7%。稳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完成17家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42家企业关闭清算和双集中管理,22家企业(股权)从传统工商领域退出。医改试点及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全面推进,57家公立医院同步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打造对外开放新优势,开发园区加快转型升级,海峡两岸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南京综保区建设步伐加快,启运港退税政策落地实施,南京电子口岸一期投入运行。龙潭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式运营,南京成为全省首个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兼通”城市。正式实施空港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新开14条国际航线,铁路“中亚班列”开通运行。

完善功能提升品质,环境质量明显改观。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江北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完成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新区建设全面启动。河西城市新中心发展框架基本形成,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南部新城加快建设,大校场机场顺利搬迁,鼓楼滨江、铁北、燕子矶、铁心桥?西善桥、麒麟等片区改造全面实施。轨道交通实现网络化运营,地铁3号线建成通车,5条轨道交通线路同步建设,运营里程达到225公里,位居全国第4。扬子江隧道顺利建成,成为五年来建成的第5条过江通道。模范西路改造、红山南路东延等一批城市道路工程加快建设,城市综合路网体系进一步健全。城市文化形象不断提升,建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牛首山文化旅游区、金陵大报恩寺遗址景区开放运行,圆满举办佛顶骨舍利供奉大典,成功举办首届南京国际马拉松赛。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街巷停车、交通秩序得到好转,交通拥堵指数从全国第21位下降至第28位。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城市管护机制逐步健全。全面实施烟花爆竹禁放。江南、江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餐厨垃圾处理厂建成运营,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实现新突破。优化调整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基本建成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000多平方公里示范区,绿化造林4.2万亩。污染治理力度持续加大,实施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大幅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全面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措施。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全部淘汰。金陵石化及周边、大厂、梅山和长江大桥地区等四大片区工业布局调整有序展开。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35天,较上年增加45天。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26.9%,降幅居全省第一。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98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1.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1%,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民生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7.7%,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缩小,人均纯收入低于6500元农户全部脱贫。全力促进创业就业,启动实施“创业助推行动”,培育自主创业者1.6万人,带动就业12.3万人,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2.2万人,其中大学以上人员占比达57.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顺利实现“五险”市级统筹,启动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城乡低保和居民基础养老金实现全城同标。促进住房保障体系转型,推进公共租赁住房与廉租房并轨运行。新开工各类保障房301万平方米,竣工296万平方米,累计有13.6万户居民入住保障房,完成城中村、危旧房改造254万平方米。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推进学前教育“增量、提优、普惠”工程,省、市优质园比例达到84%。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办法,就近入学率超过90%。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河西儿童医院投入使用,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100%。推进“医养融合”,新增养老机构床位4771张。新增、更新公交车1243辆,新增公共自行车2.2万辆,主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50%,领先全国同类城市。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提高到2.8平方米。基本实现全市主要公共区域WIFI网络免费向公众开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新建40家街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扎实做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访稳定、防汛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妥善处置“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善后工作。平安南京、法治南京建设不断深化,公众安全感达93%。民族、宗教、双拥、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档案、史志、参事、仲裁、残疾人、慈善事业取得新业绩。

各位代表,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的五年,是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的五年,是创新和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城市发展活力显著提升的五年,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乡建设水平显著提升的五年,是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经历了一系列大事要事难事,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风险挑战,成功举办了2013年亚青会、夏季青奥会,有效保障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

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倾力支持,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在各行各业辛勤劳动的全体市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宁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支持南京建设与发展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正面对着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仍然偏重,稳增长、调结构任重道远;科技、人才与产业结合度不够紧,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转换;资源约束趋紧,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环境治理及城市长效管理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居民增收压力较大,就业、养老、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等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努力在破除瓶颈、补齐短板上取得明显进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正面对着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仍然偏重,稳增长、调结构任重道远;科技、人才与产业结合度不够紧,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转换;资源约束趋紧,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环境治理及城市长效管理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居民增收压力较大,就业、养老、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等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努力在破除瓶颈、补齐短板上取得明显进展。

二、“十三五”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南京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蓄势待发。同时,全球投资贸易增长持续乏力,外部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新常态下的全国经济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从我市情况看,当前正面临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以及国家级江北新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时机,为我们开辟了更大发展空间。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充分认识新一轮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清醒认识面临的诸多挑战,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不断开创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制定了“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已经提请大会审议。南京“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记“两个率先”光荣使命,坚持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城市定位,瞄准建设“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门户城市、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奋斗目标,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五个迈上新台阶”为重点任务,以对接落实全省“八项工程”为主要抓手,以发展创新型、服务型、枢纽型、开放型、生态型经济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着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南京,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在“建设新江苏”的奋进之路上走在前列、争当排头兵。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江北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5个百分点以上,提前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基本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基本确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地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52.5%。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达到90%以上。基本形成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长10%,境外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初步确立“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地位,城市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

??科技创新能力和活力明显提高。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以上水平。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确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在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进程中走在前列。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2%,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市经济同步增长,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1个百分点左右。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符合标准的低收入人口全面脱贫、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就业层次持续提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五年新增城镇就业70万人。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和健康名城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8%以上。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3%以上。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全面完成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任务,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质量明显提升,城市空间格局和生产力布局更加合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加科学,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备,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9%。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长江经济带门户城市功能进一步健全。

??生态环境和宜居程度明显改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明显提升,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建设用地逐步实现减量化,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格局基本形成。绿色南京建设持续推进,生态产品供给持续增加,林木覆盖率达到30%。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大幅提升,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基本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和地表水优于Ⅲ类水质的比例达到省定标准,基本实现污水全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全覆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环境意识显著增强。

??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高。中国梦和*深入人心,个人品德显著提高,社会诚信体系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以上,文化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公共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公众安全感保持在92%以上。法治政府基本建立,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分别达到98%和96%,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率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全省前列。

“十三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将成为市政府未来五年的施政依据,我们将以饱满的精神、充足的干劲、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我们坚信,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十三五”规划目标一定能够全面实现。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外贸出口、利用外资保持正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1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达到省定标准,公众安全感保持在92%以上。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切实践行“五大理念”,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大力发展“五型经济”,围绕结构性改革这一重点,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着力稳定经济增长,着力推进转型升级,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以“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南京”的优异成绩,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今年我们将切实做好以下六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强化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促进科技创新与“五型经济”紧密结合,加快构建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

缪瑞林: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基地,加快创新型经济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加快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8%,建设1?2家市级重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新建60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创新载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一区两园”示范引领作用,加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开发园区向创新园区转型,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深入实施“创业南京”人才计划,创新人才服务方式,重点集聚10名科技顶尖专家,培育40名创新型企业家,引进480名高层次创业人才,引领3800名青年大学生创业。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加快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实现科技服务业总收入480亿元。

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人才、技术、管理等创新要素配置,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实现新发展。以创新释放消费需求,持续推进智慧城市、健康名城、畅游南京建设,用好国家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等机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培育服务消费、信息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类做好“去库存”工作,扩大普通住房土地供应,调整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逐步扩大公租房供应范围,有效释放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以创新优化投资结构,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投资有效性,重点加大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投资,改进考核办法,完善奖惩机制,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以创新提升出口水平,实施优进优出计划,大力发展新兴外贸业态,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进口试点,扩大自主品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提升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打好“降成本”组合拳,落实国家、省减税清费政策,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认真做好“去杠杆”工作,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各类融资行为,遏制非法集资,加强风险监测预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的导向,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落实“中国制造2025”南京实施方案,全面实施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计划、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实施智能工厂培育计划,前瞻性布局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智能制造技术,启动20家智能工厂创建工作,推进智能工厂示范城市建设。落实南京“互联网+”实施方案,促进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融合创新。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技术升级、设备更新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七大类14个重点领域,加快推进LG新能源产业基地、中电熊猫电子装备产业基地、中航南京航空装备产业基地、中船海洋装备机电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提高产业集聚规模,加快建设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基地。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智慧物流等高端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全力打造中国软件名城、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和长江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扎实做好“去产能”工作,积极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继续化解钢铁、水泥等过剩产能,加快淘汰建材、铅蓄电池、铸造、化工等落后产能。启动南化转型发展实施计划,实施扬子石化延长产业链提质增效、金陵石化油品升级改造计划。围绕今后五年每年减少钢铁产能100万吨的目标,引导南钢、梅钢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节能环保标准。

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动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向园区集聚。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参加规范的专业合作社比重达75%,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5万人。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新增高标准农田10万亩、设施农业3.5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5.5%。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有机结合,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达50亿元。实施“互联网+农业”工程,积极培育一批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示范主体,农业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30%。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