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内蒙古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从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在内蒙古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在内蒙古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47分到579分,录取位次在6713名到680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内蒙古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内蒙古录取人数。
一、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在内蒙古历年录取分数线
1、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在内蒙古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4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755名;
2、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在内蒙古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717名;
3、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在内蒙古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7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090名;
4、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在内蒙古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7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430名;
5、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在内蒙古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7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713名;
二、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在内蒙古历年录取分数线
1、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在内蒙古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2 | 内蒙古 | 本一A | 547 | 5755 | 35 |
2022 | 内蒙古 | 本一A | 549 | 968 | 13 |
2、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在内蒙古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1 | 内蒙古 | 本一A | 556 | 5717 | 38 |
2021 | 内蒙古 | 本一A | 576 | 1194 | 15 |
3、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在内蒙古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0 | 内蒙古 | 本一A | 575 | 5090 | 40 |
2020 | 内蒙古 | 本一A | 610 | 680 | 17 |
4、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在内蒙古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19 | 内蒙古 | 本一A | 576 | 6430 | 43 |
2019 | 内蒙古 | 本一A | 604 | 736 | 20 |
5、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在内蒙古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18 | 内蒙古 | 本一A | 577 | 6713 | 43 |
2018 | 内蒙古 | 本一A | 579 | 918 | 20 |
三、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介绍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性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威海校区创建于1984年,是山东大学与威海市政府联合共建的多学科、开放式、性大学校区。她的诞生,开创了我国名校异地办学的先河;她的成长,印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与科学发展的光辉历程。校区现有12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涵盖文学、艺术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和医学等八大学科门类,设置37个本科招生专业,可在24个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18个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同时可在17个一级学科招收博士后,已形成了培养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国际学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现有全日制统招本科生14600余人,国际学生近400人,博硕士研究生2000余人;教职工近1300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8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73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82人。基础教学设施完备。图书馆拥有中外文藏书170万册,各类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200余个,是集文献服务、知识服务、个性化服务于一体的多类型、多层次、全开放式管理的现代化图书馆,配备查询、借还、选座等自助设备,建有信息共享空间、学者研讨室等功能空间。教学、科研实验室317个,语音室及公共机房20个,多媒体教室58个,并建有先进的常态化录播智慧教室137个、研讨型智慧教室3个和同声传译实验室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万余台(套),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1.9万多个。在山东大学一体发展框架下,威海校区坚持“一项计划、两大战略、三型校区”的发展规划,即深入实施“学术提升计划”,贯彻落实“特色立校战略和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异地办学的示范性校区、坚持特色发展的高水平校区、加强国际合作的开放式校区”,不断提升校区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加快建设成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