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从陕西师范大学在内蒙古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陕西师范大学在内蒙古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93分到550分,录取位次在14786名到1659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陕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内蒙古录取人数。
一、陕西师范大学在内蒙古历年录取分数线
1、陕西师范大学(B)在内蒙古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4786名;
2、陕西师范大学(B)在内蒙古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0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2265名;
3、陕西师范大学(B)在内蒙古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3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0310名;
4、陕西师范大学(B)在内蒙古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3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3654名;
5、陕西师范大学(B)在内蒙古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4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1759名;
二、陕西师范大学在内蒙古历年录取分数线
1、陕西师范大学在内蒙古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2 | 内蒙古 | 本一B | 493 | 14786 | 5 |
2022 | 内蒙古 | 本一B | 521 | 2270 | 5 |
2、陕西师范大学在内蒙古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1 | 内蒙古 | 本一B | 508 | 12265 | 5 |
2021 | 内蒙古 | 本一B | 524 | 4164 | 5 |
3、陕西师范大学在内蒙古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0 | 内蒙古 | 本一B | 537 | 10310 | 5 |
2020 | 内蒙古 | 本一B | 585 | 1659 | 5 |
4、陕西师范大学在内蒙古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19 | 内蒙古 | 本一B | 533 | 13654 | 5 |
2019 | 内蒙古 | 本一B | 553 | 3766 | 9 |
5、陕西师范大学在内蒙古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18 | 内蒙古 | 本一B | 543 | 11759 | 5 |
2018 | 内蒙古 | 本一B | 550 | 2446 | 9 |
三、陕西师范大学介绍
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教师的摇篮”。学校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定名为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划归教育部直属。建校70多年来,学校秉承“西部红烛精神”和“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优良传统,立足西部,服务全国,已发展成为一所有重要影响的性一流师范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47.1万余人,形成了“抱道不曲、拥书自雄”的学风和“淳厚博雅、知行合一”的校风。现任党委书记李忠军教授,校长游旭群教授。学校位于古都西安,占地面积2800余亩,建有长安、雁塔两个校区。长安校区是学校的主校区,主要承担本科三、四年级和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任务;雁塔校区主要承担本科一、二年级基础课和通识课教学以及教师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教师干部培训、留学生教育等任务。长安校区现代开放、气势恢宏,雁塔校区古朴典雅、钟灵毓秀。学校先后被教育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校园”称号。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1个学院(部)、1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民族教育学院(预科教育),有70个本科专业,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博士)和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4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90篇博士论文入选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论文,16篇硕士论文入选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有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