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养老金还会提高吗,中国养老储备空间还有得提升吗

更新时间:高考猫

中国养老储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养老金制度亟需于持续和充足中寻求平衡

近日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多家机构发布的《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下称“中保协报告”)显示,中国大中城市职工养老储备指数为59.7分,接近评价基础标准,表明目前状况基本满足了城市职工养老储备要求,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事实上,不仅中国,全球养老金制度均面临巨大的挑战,未来亟需于在持续和充足中寻求平衡。”资深养老金专家、来自安联集团的国际养老金负责人米毕嘉(BrigitteMiksa)在昨日召开的以欧洲养老金管理及商业保险价值运用为主题的专题学术研讨会上表示。

“有研究数据显示,到2040年,中国领退休金的人口将超过美国国家人口。”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良表示。

而同时,根据安联集团的研究,中国的养老可持续指数和退休收入充足指数在全球范围内仍处较低水平。“一方面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很快。另一方面,中国养老金体系的储备程度和覆盖面还是不足的,未来养老金的支出会对中国的公共财政支出造成比较大的压力。这意味着中国的养老金制度改革需求较为强烈。”米毕嘉表示。

安联集团的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在2000年呈现老龄化状态,并且很快将在2040年左右进入超级老龄化阶段。而法国这一过程用了超过150年。

那已普遍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欧洲地区是如何应对的?“从目前正在施行的欧洲经验而言,结合世界人口发展趋势和老龄化结构的变化,其核心在于达到可持续性和充足性的平衡,这才是面向未来所设计的养老体制。其中,可持续性源于多支柱的养老体系实现风险分散,同时向前端固定缴款模式靠拢提升财务可持续性;而充足性则需要确保参与率和缴费。”米毕嘉称。

事实上,中国也已建立了包括基本养老、企业年金以及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三支柱”的养老体系,“不过目前中国第二、第三支柱发展还不够,使得整个退休收入充足率偏低。”米毕嘉表示。

根据中保协报告数据,商业保险的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扩展。企业年金计划和各种商业性保险(养老和医疗等)是职工养老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报告受访者中,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职工人数比例仅为33.5%,而购买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人数占比为41.3%。另外,企业没有提供重大疾病保险、商业意外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中任何一项的受访者高达38.3%;而个人没有购买上述任何保险产品的比例为42.0%。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田素华教授表示:“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中国老龄人口比重增加迅猛,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的现实国情。人口老龄化将改变中国现有的劳动用工制度、养老金制度、居民消费模式、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老年用品需求、社会保障用品需求将增加显著。中国未富先老使得我们的养老保险工作有点措手不及,研究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和经验,对我国养老事业发展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那德国是怎么做的?米毕嘉介绍称,2001年德国政府开始全面推行由前德国劳工部长里斯特提议的养老金改革方案,被称为“里斯特改革”。其改革意图通过税收补贴、税收优惠和税收延缴等方式提高基金积累制的第二和第三支柱比例,减轻公共养老金的资金压力。其中,税收方面的优惠是针对高收入人群的,而财政补贴则是针对中低收入人群的。

根据安联集团统计数据,对于在德国平均收入线之下的有小孩家庭,在养老金中政府缴费占比最高超过90%。目前,里斯特养老体系覆盖了约40%的有资格家庭,“里斯特”储蓄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社保养老金的下降。

米毕嘉建议,从整个社会来讲,在需求养老体制在可持续性和充足性的平衡方面,政府需要关注三大因素,首先是要适当降低养老的公共支出压力以保证可持续性,同时尽量推动私人退休储蓄,确保高参与率与一定的缴费水平来进行补充。此外,要加强相关健康和长期护理等配套服务。

而针对中国养老体系的具体问题,中保协报告也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很有必要,同时路径选择上下功夫,抓住改革重点;二是提高职工养老储备水平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尤其是尽快推出“税延个人养老账户”,让职工自己参加账户投资增值;三是重构家庭大类资产配置有利于提升职工养老储备水平,需要完善资产市场,并进行文化塑造。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