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年产假最新国家规定(工资标准)
昨天下午,河南省卫计委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计生法修订后,对于生育证申领有什么变化、抢生如何处理均一一回应。14个热点问题,9个都是宝姨提的。
而大家最关心的婚假、生育假调整,在《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未修订前,依然依据现有办法。
有关人士透露,《条例》最快有望明年一季度修订。
【背景】
如何执行新《计生法》
通知已发布全省
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下简称《计生法》)的决定,明起就施行。
昨天上午,省卫计委就召开了省、市、县、乡卫生计生部门参加的关于贯彻新修订的《计生法》视频会议,同时印发相关通知,要求各地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昨日下午,省卫计委召开新闻通气会,省卫计委副巡视员、新闻发言人王杰英就热点问题一一回应。
【部分热点问题】
从什么时候起
全面二孩算合法?
新《计生法》自1月1日起施行。这就意味着所有在明天后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均属于合法生育。
抢生是否还会挨罚?
12月31日之前不符合当时规定生育的,仍属于违法生育行为。已作出处理决定并已执行到位的继续有效,维持不变;已作出处理决定但没有执行到位的,按原处理决定执行;还没有作出处理决定的,将依据国务院修订后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再生二孩
独生子女费是否需要退?
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的夫妻,1月1日以后又生育的,停止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其12月31日之前已经领取的奖励费不再退还,之后领取的应予退回。
而对于1月1日以后生育孩子的夫妻,不再给予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将来也不再纳入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
申领二孩流程是否会简化?
不管是生一孩还是二孩,一般情况下,只需要去乡镇或者社区办事大厅,一证(身份证)一照(两寸夫妻合影)一表(申请表)即可,从1月1日起,及时受理生育服务登记工作,特别对已经怀孕第二个子女的夫妻,及时办理生育服务登记。各地办证机构不得以未见到上级具体文件等理由推诿、拒绝登记。
计生家庭奖励和保障政策
如何执行?
对12月31日之前,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按规定的条件、标准、年限继续给予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已享受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或特别扶助的,按有关规定继续给予相应的扶助;已有的独生子女父母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父母,将来符合条件的,继续纳入相应的扶助制度。
婚假和生育假如何调整?
婚假和生育假的调整,需要按照修订后的《条例》等有关规定办理。目前,可以暂按现行《条例》执行,大家担心的晚婚晚育假,在《条例》修订前,仍然有效。有关人士表示,国家已明确延长生育假,我省制定政策是一定会考虑的。
没申领独生子女证的独生子女家庭,是否会影响到晚年领取奖扶金?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12月31日前的独生子女父母,即使没有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也不影响其晚年申请奖扶金。有关人士表示,在河南人口计生条例未修订前,仍按现行办法申领独生子女证。
再婚夫妻各在婚前有一个孩子,能否生育第三个孩子?
是否能生育,需要按照修订后的《条例》办理。但有关人士曾表示,对于这个民意集中的问题,已反映到省政府。
我省《条例》何时修订?
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高度重视《条例》修订工作,多次听取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并要求抓紧研究修改《条例》,做好法律的衔接和政策衔接。
11月,省卫计委申报了的地方立法计划和立法项目,提出了修订《条例》的立法建议。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后,省人大法制委、法工委、教科文卫委、省政府法制办、省卫生计生委共同召开会议,对修改《条例》工作进行了研究协商。
省政府领导两次听取专题汇报。按照立法程序,将由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提出修改《条例》的议案,由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施行。
有关人士透露,《条例》最快有望明年一季度修订。
单独二孩实施情况如何?
河南省单独二孩政策于6月3日开始实施。截至11月30日,全省共受理单独二孩生育申请67999件,发证65003个,生育22008人;其中1月至11月,共受理生育申请36797件,发证35600个,生育13791人。每月申请人数基本稳定在3000多人,申请情况基本符合预期。
全面二孩后,我省是否会出现生育堆积和出生高峰?
根据测算,按户籍人口口径,我省全面二孩政策目标人群(已育一孩按现行政策尚不允许生育二孩的已婚育龄妇女)约420万人。其中,40岁以下和以上妇女各占一半。
“十三五”时期人口总量增长缓慢,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降速较快,是我省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有利时期。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短期内出生人口可能明显增加,至2020年累计增加符合该项政策出生人口130万人左右,年均增加符合该项政策出生人口26万人左右。
公共配套设施
是否能跟上?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短期看,将直接带动住房、教育、健康、家政及日用品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刺激扩大相关领域投资,增加就业。长期看,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更为显著。
而实施全面二孩政策面临一些挑战,是可预期、能应对的。比如,妇幼保健、托幼、教育等公共服务压力增大,短期内,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供需矛盾加剧,特别是孕产妇和高危孕产妇增多,妇幼保健任务加重。女性就业难度加大,就业性别歧视可能会加重。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这些问题是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