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厦门全面二孩最新政策消息
【权威解读】
二孩,真的来了!今年1月1日,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之后,要不要生“二孩”?什么时候生?生了怎么养?成了如今不少市民群众热议的话题之一。那么,二孩生育潮滚滚而来,我市是否会迎来生育高峰?会不会“一床难求”?“二孩”如何登记?高准妈妈们又会承受何等挑战?1月16日,厦门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杨叔禹对此做了一一解答。
【二孩生育登记流程】
生育第一和第二个孩子的夫妻,孕后可持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
受理机构:
一方户籍地或现居住地村(居)或乡(镇、街道)
您需要按以下流程进行登记:
受理机构在接到当事人或委托人(需提供委托书)登记材料后现场进行登记。对于登记对象个别证件不全的,可实行承诺制,具体参照《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改革生育服务证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夫妻确实需要《生育服务证》的,可在登记后当场发证。
流动人口适用本办法。
【问】
为何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杨叔禹:遵循人口发展规律,顺应人民群众期盼
厦门市卫计委主任杨叔禹介绍,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是继单独两孩政策之后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这是中央基于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作出的“关乎长远、关乎全局、关乎千家万户”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目前,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转折性变化,育龄妇女数量逐步减少、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持续偏高。再加上家庭规模缩小,养老抚幼、互助互济等传统功能弱化。这些变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经过专家调研评估后发现,今后几年正是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有利时机,“这是遵循人口发展规律,顺应人民群众期盼的结果。”杨叔禹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有利于满足群众的生育意愿、优化人口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问】
我市是否会迎来生育高峰?
杨叔禹:未来五年我市分娩量或增15万人
根据市卫生计生委的统计,去年一年,我市的新生儿数量在8.5万人左右。“经过调研测算,厦门(包括厦门户籍、居住在厦)符合生育条件的人数大约在30万左右。因此,政策因素可带来分娩量约15万人。”厦门市卫计委主任杨叔禹表示,每个“准妈妈”预计三到五年释放生育势能,每年分娩量新增约3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厦门医疗水平的进步,不少周边地区产妇来厦分娩。目前厦门分娩量中,本地常住人口只占1/3。政策放开后,分娩量可能进一步激增。
【问】
床位和产科医生够多吗?
杨叔禹:我市将增加产科、儿科医护人员
据了解,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共有30家有资质的助产机构、625名妇产科执业医师、开放产科床位数1385张。
厦门市卫计委主任杨叔禹坦言,这些医疗资源还远远无法满足。“‘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加强动态监测,根据实际需求适当调整增加产科床位,以及相应保障,并加强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的引进、培养。在职称评定、薪酬分配等方面加强对助产士、产科医师、儿科医师、护士等给予倾斜,改善在这些岗位工作的医护人员的待遇,增加这些岗位的吸引力。”他说,我市还将合理调整妇产科、儿科、妇幼保健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保健服务价格。
【问】
如何保障高龄孕产妇安全?
杨叔禹:鼓励医疗机构开设“再生育咨询门诊”
据市卫生计生委的前期测算,在符合“全面二孩”政策条件的妇女当中,有60%是超过35岁以上的高龄孕产妇。这些高龄产妇生育二孩将面临怀孕难、容易流产等风险,
厦门市卫计委主任杨叔禹说,为了让高龄产妇生得更安全,厦门已经首先在市妇幼保健院开办“再生育咨询门诊”,为有再生育意愿的家庭提供针对性的孕前再生育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备孕方案。
“35岁以上的女性有生育计划的,一定要找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做好孕前、产前的相关检查。”杨叔禹表示,高龄产妇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将增大。因此,孕前要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遗传咨询、优生筛查,如地贫筛查、甲状腺功能筛查等。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治疗,待病情治愈或稳定后再考虑妊娠。怀孕后,在孕早期、孕中期等时期,根据医生的建议接受相关检查,最大程度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
,市卫计委也已整合了卫生计生资源,实行了免费婚检、孕检一站式服务,群众可享受到包括婚前卫生宣教、孕前优生咨询、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早孕和妊娠结局随访等多项免费服务。
【问】
“二孩”如何登记?
杨叔禹:将进一步简化程序,实行网上登记
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后,按照中央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的部署,对生育两个及两个以内孩子的,不再实行审批,由夫妻自主安排生育,再到户籍地或现居住地村(居)或乡(镇、街道)办理生育登记实行生育服务登记制度。我市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夫妻,孕后可持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到一方户籍地或现居住地办理生育登记。对于登记对象个别证件不全的,可实行承诺制。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试点,海沧区在网上进行生育登记工作已进行得相当顺利。因此,下一步,我市还将进一步简化程序,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网上登记,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