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经济排名及人均GDP数据分析

更新时间:高考猫

度过漫长的寒冬,春天又如约而至。在松原大地,一个个开始施工的项目,就像唤醒大地的春风,为经历转型阵痛的油城,积蓄着化茧成蝶的勇气和力量。

省十次党代会、市五次党代会以来,松原走过了极不平凡的5年。石油量价齐跌的严峻形势,让这座因油而建、因油而兴的城市经受了严峻考验,此外还要面对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体制性束缚凸显出的各种矛盾。“立足石油、谋划‘非油’,多元产业并驾齐驱。”拉伸长板,补齐短板,松原全力答好资源型城市转型这道必考题。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00亿元,比2011年净增439亿元,年均增长7.8%。在地方级涉油收入年均下降15.9%的不可控因素影响下,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50.7亿元,年均增长3.9%,其中地方级非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0亿元,是2011年的1.9倍,年均增长18%。主要经济指标在较高基数上的稳定增长,为松原坚定了发展的信念。舞动经济转型的长袖,让松原实现了发展的华丽转身。

油与“非油”两翼齐飞

松原因油而建、因油而兴。2010年,吉林油田油气当量产量达到了750万吨,建设“千万吨”大油田的梦想,触手可及。

“黑金”涌流,油气开采业成为松原经济当仁不让的主导产业。

如果不是一些煤炭等资源型城市陷入困境的警钟频频敲响,或许,松原的转型之路起步还要更晚一些。

值得庆幸的是,面对“狼来了”的形势,松原人没有选择等待而是做到了未雨绸缪。在松原五次党代会上,他们提出了“壮大石油开采、油气化工、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的多元产业发展思路。

为构筑新的产业优势,“披星戴月抓招商,闻鸡起舞跑项目”成为松原人的工作常态,也成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大推力。

正是有了这种突破束缚的不懈努力,才有了松原经济的化蛹成蝶:

工业逆境突破。盼盼食品、史丹利复合肥、新研牧神农机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农产品加工、化肥、装备制造业形成集群态势,生物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稳步发展。工业园区不断发展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600户,地方工业比重由2011年的64.7%上升到88%。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运营,松原灌区建设全线推进,粮食年产量达到750万吨阶段性水平。绿色农业基地达到190万亩,“三品”认证总量达到159个。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居全省首位。牧业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服务业加速提档升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0%,比2011年提高6.2个百分点。全市旅游年收入突破100亿元。一批高端商贸综合体建成运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蓬勃兴起。金融业发展量质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5年前提升31个百分点。

油与“非油”两翼齐飞,年轻的松原,在发展的道路上开始了加速奔跑。

创新发展 一以贯之

打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内生动力,才能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松原一以贯之地将创新融入到各项发展事业中。

6月,松发集团正式成立。仅半年时间,这一跨行业、多元化、综合性的创新型企业,就累计完成融资90多亿元,为松原破解融资困境、扩大融资总量、降低融资成本、控制债务风险,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五次党代会以来,当地紧扣重点工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创新发展能力,规范工作程序,在行政管理、经济体制、服务机制和社会管理等方面最大限度释放发展潜能,各项工作均取得长足发展。

五年间,松原简政放权实现历史性突破,政府行政职权减少1407项、审批事项清减47%,在全省率先实现非行政许可“零审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达到47.1%。

五年间,在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着力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的同时,松原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工作,农村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了快速发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等全部进展顺利。

五年间,松原共引进域外金融机构14家,新增41家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实现区域全覆盖,中小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实现零的突破。

五年间,松原共累计引进域外资金3671.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5.7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6.3%和10%,招商引资成为全市发展最强音。

五年间,松原共与6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开放型经济初步形成。

……

改革创新,成为激活松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强大引擎。

发展惠民 同步推进

翻开近几年的松原政府工作报告,不难发现,这里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速度的同时,同步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真正做到了转型为了人民、转型依靠人民、转型成果由人民共享。

由于历史原因,松原江南、江北发展很不协调。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一江两岸协调发展,成为松原转型发展过程中着力要解决的难题。

11月7日,松原市天河大桥正式通车。至此,三桥共连江南、江北,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的道路越走越宽。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松原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风貌等40余项专项规划。构建江南九纵五横、江北五纵四横、两岸三桥的城区主干路网。围绕查干湖机场、长白铁路扩能改造、客运交通枢纽与站前综合改造等工程,不断推进现代大交通格局建设,松原也成为全省首个拥有环城高速的地级市。

与路网同步推进的,还有不断推进的中心城区棚户区全面改造工程。目前,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44.8%。

为让百姓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结合松花江沿岸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圣湖补水工程,困扰城市多年的铁南片区无名综合泄支综合整治也正式启动,市中心城区呈现出全新面貌。

五年来,松原市始终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改善倾斜的原则,连续实施民生行动计划,累计完成353个民生项目,城镇登记失业率稳控在3.1%以内,市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73%和120%,整村推进118个贫困村、26.7万农村人口脱贫……松原,也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百强城市”“全国优秀民生改善典范城市”。

转型为了强市,发展为了惠民。勇敢面对困难和压力的背后,是年轻的松原对未来的担当。俯仰过去与未来,松原坚定前行。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就是要依托现有资源,壮大产业,尤其是非资源型产业。只要我们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站位高远谋划发展,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松原的明天一定会更好。”对松原未来的发展,松原市委、市政府领导信心坚定。

往者可鉴,来者可期。我们相信,在转型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行的松原,一定会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松原人均GDP增速排名,松原GDP经济全国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