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最新人口数量统计,年芜湖市人口净流入出来统计表

更新时间:高考猫

芜湖市常住人口365.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1.96%,出生率9.09‰,死亡率5.92‰,人均受教育年限10.01年。

镜湖区常住人口55.5万人,弋江区32.8万人,鸠江区61万人,三山区15万人,芜湖县29.9万人,繁昌县26.8万人,南陵县41.1万人。

安徽省人口基本情况

一、常住人口与城乡人口结构

末,全省常住人口6143.6万人,比上年增加60.7万人,同比增长1.0%;比2010年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增加193.5万人,年均增加38.7万人,年均增长0.6%。

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102.5万人,占总人口的50.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041.1万人,占总人口的49.5%。与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

二、人口城镇化率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能够比较真实的反应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一致性越高,说明该市城镇化质量越真实。该项只有芜湖和淮北高于40%,接近国家十三五发展目标。低于20%的城市7个,亳州仅有9.91%,处于极低水平。合肥的户籍和常住的城镇化率差别较大,体现城镇化质量水分较多。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合肥超过70%,有4个城市处于60%-70%之间。低于40%的有宿州、阜阳、亳州三市。远远低于国家54%左右的平均水平。

三、性别构成与年龄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3112.3万人,占总人口的50.7%;女性为3031.3万人,占总人口的49.3%。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7。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11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21%;15?64岁人口为4304.2万人,占总人口的70.06%,其中16?59岁人口为3892万人,占总人口的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1062.2万人,占总人口的17.2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720.6万人,占总人口的11.73%。与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0.0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0.34个百分点。

四、受教育程度

全省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13.2%,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15.4%,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占63.9%,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06年,比增加0.37年。全省总人口文盲率为5.8%,比下降0.3个百分点。

人均受教育年限:体现总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指标,合肥、芜湖两市高于10年,平均读书到高中二年级,淮北、淮南和蚌埠超过9年,平均达到高中一年级水平。这几个城市的受教育程度较高,除了这些市的教育质量较高以外,也得益于高级人才的融入。

文盲率:铜陵文盲率最高7.14%,有点扎眼。可能跟区划后枞阳人口大批划入有关。铜陵市文盲率为4.60%。

五、人口自然增长

11月1日至10月31日,全省出生人口为79万人,死亡人口为36.3万人,自然增长人口为42.7万人。出生率为12.92‰,死亡率为5.94‰,自然增长率为6.98‰。

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呈现出南低北高和形态,死亡率呈现南高北低的情况,人口自然增长率南北分化严重。因此,皖南地区需要大力吸引人口,否则对发展极为不利。

六、人口净流入与人口回流

人口净流入:安徽有合肥、淮北、铜陵三市人口净流入,枞阳划归铜陵后,仅有合肥和淮北市两市人口净流入。而且这两市人口净流入的比例相比有所提高,彰显出两市经济活力和对周边人口的吸引力。淮北能够在煤炭下滑严重的情况下,连续3年保持人口净流入,实属难得。

人口回流:从净流出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例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市都有一定的人口回流,这是比较好的现象。抛去区划变动的淮南和铜陵,仅有宿州、池州两市未显现出人口回流,的比例要高于。
总结:皖北地区分化严重,两淮一蚌在人口特征方面明显优于宿阜亳。皖南地区也呈现出这种分化,马芜铜等市显著好于安庆池州。皖中合肥独大,滁州处于全省平均水平,六安稍显落后。人口大市(除合肥)城镇化率过低,受农村拖累严重。各项指标普遍偏低,需要政策倾斜。重视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在这些人口大市显得尤为重要。皖南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过低的现象短时间内无法逆转,只能靠吸引人口流入,这方面皖南城市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