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二胎政策最新消息补贴,生育二胎补贴什么时候给

更新时间:高考猫

二孩政策,是中国实行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夫妇允许生育“二胎”。因为是二孩政策,故第一胎为多孩时,不可生第二胎。那么生育二胎补贴什么时候给,2022重庆二胎政策最新消息高考猫小编整理如下。

重庆二胎政策最新消息补贴,生育二胎补贴什么时候给

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12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2014重庆二胎新政

从市卫计委获悉,《重庆市再生育特殊情形有关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从本2014年10月9日起实施。其中,单独再婚夫妇的再生育条件有所放宽,比如双方再婚前各生育一个子女的,可申请再生育。

在此次实施的规定中,对于单独再婚夫妇申请再生育有了明确规定,认定符合3种条件之一的,可依据《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

情况

具体来看,这3种情况分别是:单独再婚夫妇双方再婚前各生育一个子女的;独生子女一方未生育也未收养子女,另一方已依法生育两个子女的;以及独生子女一方未生育也未收养子女,另一方已生育一个子女且该子女的监护人为前配偶,双方婚后只生育了一个子女的。

对于此前已生育双胞胎的夫妇,想再生怎么办?对此,《规定》强调,第一次依法生育的双胞胎子女经市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符合以下任一一种条件的,可申请再生育:双胞胎子女均患有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夫妇可提出申请;符合《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部分山区农村居民的双胞胎子女中一个患有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另一个是健康子女的;或者边远高寒大山区农村居民或者少数民族自治区域、聚居区夫妻一方为少数民族农村居民,其双胞胎子女中一个患有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注意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在《规定》中,对于解救回乡的被拐卖妇女也有了“要求”,如果在其被拐卖期间生育的子女没有与其共同生活,可以不计入生育子女数。

此外,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离异后,该子女经法院判决或协议由一方抚养并长期共同生活,且抚养方未再婚或再婚后未生育未收养的,该子女可视为独生子女。

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人口计生法自2002年施行以来,于2015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时进行了修改。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20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人口计生法自2002年施行以来,于2015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时进行了修改。为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此次对这部法律作出了哪些重要修改?

明确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删除相关处分规定,删除与三孩生育政策不适应的规定。

支持优生优育。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针对育龄人群开展优生优育知识宣传教育,对育龄妇女开展围孕期、孕产期保健服务,承担相应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规范开展不孕不育症诊疗。

减轻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教养、教育负担。

新增保障妇女就业合法权益规定。国家保障妇女就业合法权益,为因生育影响就业的妇女提供就业服务。

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明确推动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机构,支持幼儿园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区提供托育服务。

(一).2022年重庆二胎补助政策最新消息,重庆二胎奖励政策规定

重庆二胎政策最新消息补贴,生育二胎补贴什么时候给

生二胎国家补助多少钱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具体以当地实行政策为准。本文高考猫小编帮大家整理了2022年重庆二胎补助政策的相关知识点,仅供参考。重庆全面二孩政策具体内容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政策在我国正式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出台之后,各地根据具体情况修订相关政策、条例,以适应特殊情况家庭的生育问题。截止至目前,全国已经有13个省区市出台了全面二孩的相关配套政策。至于重庆全面二孩...查看更多

(二).2021年重庆产假国家规定多少天,重庆二胎产假最新规定

重庆二胎政策最新消息补贴,生育二胎补贴什么时候给

很多了解的产假可能不全面,本文小编带你全面的了解关于重庆产假的详细知识。根据《重庆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可以将产假分列为以下几项:基本产假98天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产假15天;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产假42天。所以产假不仅仅是片面的顺产假期。下面一起来看看重庆产假的详细规定吧,以及产假工资计算方式...查看更多

(三).2021年重庆产假国家规定多少天,重庆二胎产假最新规定

重庆二胎政策最新消息补贴,生育二胎补贴什么时候给

很多了解的产假可能不全面,本文小编带你全面的了解关于重庆产假的详细知识。根据《重庆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可以将产假分列为以下几项:基本产假98天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产假15天;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产假42天。所以产假不仅仅是片面的顺产假期。下面一起来看看重庆产假的详细规定吧,以及产假工资计算方式...查看更多

(四).2019重庆二胎产假国家规定,重庆二胎产假天数

重庆二胎政策最新消息补贴,生育二胎补贴什么时候给

重庆二胎产假国家相关政策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明确全国统一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修正案草案修改了与全面两孩政策不协调的奖励保障措施。相应地,各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须经地方人大修订。 重庆因地制宜进行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根据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6〕第7号《重庆市人口与计划...查看更多

(五).2019年重庆产假国家规定多少天,重庆产假及二胎产假国家新规定

2017年重庆市产假国家规定多少天,重庆市产假及二胎产假国家新规定重庆市产假,是指重庆市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以下是师大教育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2017年产假休息时间有多少天。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KK2017年重庆市最新产假休息多少天2017年重庆市产假有多...查看更多

(六).重庆二胎产假国家规定,2019年重庆二胎产假多少天

2017年的相关政策还未出台,小编先整理出仅供参考! 4月1日起增加10天《通知》规定,4月1日前,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照原市人事局《关于国家机关、党派、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婚假问题的通知》(渝人发〔1999〕17号)规定,给予婚假五个工作日,符合条件的同时按原《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享受晚婚假。企业职工按照原市劳动局《关于企业职工请婚丧假的处理意...查看更多

(七).2019年重庆二胎有没有生育津贴,二胎有没有护理假和陪产假

1.重庆地区的婚假有多少天?还有晚婚假吗?《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六条: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享受婚假十五日。国家都在鼓励生育了,你还想要晚婚假,门儿都没有。2.重庆地区的产假是多少天?产假修满了可以申请延长吗?延长产假工资待遇怎么发?丈夫有陪产假吗?《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六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女职工,在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增加产假三十日。国家规定的产假为九十八天,也就...查看更多

(八).2019年重庆市二胎产假多少天及国家规定

重庆市卫计委、重庆市人社局23日发布的关于请婚假产假护理假有关规定的通知提出,4月1日以后登记结婚的新人,婚假从以前的5个工作日调整为15个自然日,男方可休护理假。通知规定,4月1日前,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分别按照原规定给予婚假5个工作日,符合条件的同时按原规定享受晚婚假;4月1日后,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享受婚假15个自然日。婚假原则上应在职工本人结婚时享受...查看更多

(九).重庆再婚生育二胎新政策,2019年重庆再婚生育二胎新政策规定

已经生育了两个小孩的夫妻,还可以再生育一个小孩吗?再婚夫妻可以再生育小孩吗? 《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一条有两个子女的夫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  (1)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子女经市或者区县(自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患有非遗传性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2)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子女患有遗传性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是经医学干预后,市或者区县...查看更多

(十).2019年重庆二胎产假天数规定及破腹产产假多少天

重庆二胎政策最新消息补贴,生育二胎补贴什么时候给

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人们都很关注生二胎的相关事宜,尤其是产假,女职工的产假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2016重庆二胎产假规定是怎样的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分享2016国家规定产假有多少天,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一起来看看吧!2016重庆二胎产假规定是怎样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2016重庆...查看更多

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按照规定应当享受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奖励扶助的,继续享有相关奖励扶助,并在老年人福利、养老服务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优先和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