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陕西省公共机构节能八项绿色行动

更新时间:高考猫

 陕西省公共机构节能八项绿色行动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我省将开展八项绿色行动,实施六项重点工程,将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335万吨标准煤以内,用水总量控制在1.8亿立方米以内。以能源资源消耗为基数,到2020年人均综合能耗下降11%,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0%,人均用水量下降15%。

据介绍,八项绿色行动包括绿色建筑行动、绿色办公行动、绿色照明行动、绿色采购行动、绿色出行行动、绿色食堂行动、绿色信息行动、绿色文化行动。其中,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将加强对新建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的节能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和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开展绿色采购行动将严格执行节能环保产品强制采购制度,优先采购节能、节水、节材产品。开展绿色食堂行动将推广应用节能节水餐饮设施设备,具备条件的公共机构要安装餐厨废弃物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开展绿色文化行动将加强节约能源资源和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引导,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明道德。

此外,我省还将实施六项节能重点工程: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加快整治小型燃煤锅炉,城市热力管网覆盖区域的公共机构纳入城市集中供热;实施可再生能源应用工程,推广太阳能光伏、光热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加强废旧商品、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的分类收集,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实施节水节地工程,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推进落实公共机构土地规划和有关法规政策,节约集约使用各类土地;实施节能计量统计基础工程,公共机构的行政、业务、后勤服务及其他功能区域分区计量器具的配备率达到100%;推进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信息化建设;实施试点示范工程,继续做好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工作,探索建立公共机构节能“领跑者”制度。

【相关新闻】

把扶贫变成快乐的绿色行动

走出扶贫者的困境

巫燕飞是在末乐平公益基金会??生态信任农业发展论坛上成为“网红”的,但确切说在这之前她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在论坛上,她递给藤田和芳先生一袋沉甸甸的凝聚着600多位扶贫志愿者梦想和希望的大米。“我要感谢藤田和芳先生的《一根萝卜的革命》,正是书中守护大地的经验,让我找到了一种快乐扶贫的工作方法,把工作当成事业一样去努力。”

巫燕飞在论坛上的自我介绍是浙江省衢州富平志愿者协会发起人,其实她也是衢州农办(扶贫办)的一个处长,一名国家公务员。当她如倒豆子一样分享志愿者协会的绿色生态扶贫经验时,一种快乐、自信的情绪徐徐流露,这种情绪十分感染人。

巫燕飞爱笑,在和她交谈时,时不时会听到她爆发的欢乐笑声。大概只有天性乐观的人,才会有这样阳光的情绪。然而,笑声背后是她对扶贫问题的反思:“在扶贫岗位上12年,常常被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所困绕。”

为什么青山绿水留不住农民外出打工的脚步?农产品为什么会难卖?面对农业农村的困境只能束手无策吗?

巫燕飞一直思考着这些问题。她在下乡时关注到一个远近闻名的生姜种植村,十多年来,种植面积成倍增长的同时,亩均产量也从1000斤增长到3000斤,最高可达6000斤。但近年来生姜经常滞销,农民们不仅没增收,反而减收。村民说,化肥农药成本年年涨,现在的生姜和以前不用农药化肥的生姜相比,更容易腐烂,每年的储存成本也高了不少。“市场缺的是绿色生姜,大规模种植求量,势必不能精细化管理。如果改重产量为重质量,那么就能充分发挥扶贫重点村的生态优势了。”

“农药化肥,既是化解人类饥饿、护航粮食安全的利器,也是一柄影响环境的双刃剑。”巫燕飞援引了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新近发布的《农村绿皮书》中的观点。

作为一个参加工作25年,一直和农村、农民打交道的扶贫人,巫燕飞很想找到一条能激发贫困农民内生动力、可持续的、依靠一方水土就能脱贫的道路。

3月15日,在总结多年扶贫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她和其他5位志同道合者共同发起了富平(扶贫)志愿者行动。藤田和芳的《一根萝卜的革命》,更让她豁然开朗。

“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启示,一是农村贫困有深层次的原因。以前我认为是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难以避免,但从来没有从文化层面理解农村的贫困。实际上工业社会所推崇的拥有大量物质即为幸福的价值观,给我们的农业、给环境带来了危害。二是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有机可以改变世界。三是我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办法,就是我引以自豪的扶贫志愿者行动。”

对待农产品就像对待孩子一样

巫燕飞谈扶贫工作,总爱把有尊严的扶贫挂在嘴边,她认为贫困对象是有能力的,只是没有被激发。

这个观点源自她和朋友们连续3年精准帮扶的一位低保户陈地泉的脱贫故事。

陈地泉当时61岁,是一位吃了10年低保的低保户。和很多的贫困农民一样,家里破破烂烂,房子只有三面泥墙,一面是山壁。怎样对他进行帮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陈地泉无法进行大强度的种植生产,但是他所在的万川村,有大片荒芜桔园、荒坡草地,适合养羊。“养羊是陈地泉自己选择的,他还是蛮会因地制宜的。”巫燕飞笑着介绍说,2013年陈地泉之所以敢走上养羊脱贫路,就是因为当时驻村指导员对他承诺,“不管你种什么养什么,都会帮你卖。”

从此,陈地泉对扶贫干部的话言听计从,学习技术主动积极,遇到困难虚心向镇农技员请教。巫燕飞说:“从事绿色农业的人,对待农产品就像对待孩子一样。生态农业不是工业生产,不是流水线。”

陈地泉之前从来没有养过羊,但他对羊的照顾十分细心。1月,市出入境检疫局检测中心对陈地泉的羊进行了质量抽检,结果显示,各项指标都非常好。他为此每年能够稳稳增收5万元(毛收入),这是他这辈子挣得最多的钱。

3年前,陈地泉见人不敢大声说话,说自己是个没用的人;3年后,他因为自己拥有养羊的技术,“过年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3年前,陈地泉的女儿见人不爱说话,也不爱笑;3年后,小女孩阳光开朗很多,灿烂笑脸是自家羊的广告形象代言人。

陈地泉的改变,被写进了巫燕飞“扶贫在路上”的工作日记。她写道,事实证明,难以外出就业的农村贫困者甚至体弱残疾的低保户人群,他们是有能力生产出优质的绿色农产品的。他们没有资金、信息、技术等优势,但他们大多生活在生态环境优美的山区里,拥有优质的自然资源和大把的时间,他们有从事精细化生态农业的优势。只要给他们信心,补长销售的短板,就可以实现脱贫致富,这是最有尊严的、可持续的扶贫方式。

让普通的农民也能种出绿色好大米

3月15日,践行“社会支持农业”扶贫志愿者行动的富平志愿群正式成立,巫燕飞说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富平,谐音“扶贫”。受“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和藤田和芳守护大地协会的经验启迪,她认为应该把党团组织、公益组织、社会各种组织资源都尽量整合到扶贫工作中来,提出“社会支持农业”扶贫志愿者行动,探寻一条有特色的绿色扶贫之路。

巫燕飞留意到,既要粮食丰收,又要涵养生态,中国农民用一种“稻田养鱼法”就轻松破解了难题。喜欢中国哲学文化的巫燕飞坚信,她的农民朋友一定可以用东方智慧去破解农民增收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一开始,“社会支持农业”扶贫志愿者行动进行得并不顺利。首先是如何确定帮扶项目?考虑到农民第一次从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巫燕飞认为起步阶段信心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选择农民熟悉的种养殖项目,同时又是消费者最需要的农产品项目。这样农民种养殖成功率高,农产品销售压力小,转型容易成功。

在扶贫志愿者的推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扶贫行动选择在钱江源头、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化齐溪镇岭里村推行种植绿色生态大米众筹项目。不施化肥和除草剂,既

保护了源头的水、土和环境,也保证了大家能吃上绿色健康的大米。

但对此质疑声不断。有人认为种植过程没有农药化肥根本不可能,“稻鱼共生”只是一个传说;也有人质疑农民不会种,还有人认为生态大米产量超低、成本超高,根本消费不起。

面对这些质疑,也为了促进绿色生态技术的分享交流,巫燕飞组织了本地有机农场“一亩耘心”和开化岭里农民的绿色大米种植PK赛。有十多年有机种植经验的台湾农人和零基础零经验的岭里农民的PK赛究竟谁能羸?在富平(扶贫)志愿者的全程见证下,最终结果是两者均达到了国家绿色标准以上,其中在5种有害重金属含量的严格指标面前,岭里大米更胜一筹。这无疑证明了只要生态好,普通农民也能种出好大米,质疑就这样变成了信任。

岭里村“化学种植”和“绿色种植”的“竞赛”也在同步进行。农民朋友和志愿者们发现,用农药化肥耕种的稻田,墨色深沉。不施化肥和除草剂的稻田,青翠淡雅,拨开稻株,青蛙和石斑鱼在清澈见底的水中自在畅游,被志愿者们亲切称为“没有化妆的稻田”。

近些年,有机农业悄然兴起,却很难被大多数消费者接受。除了价格过高外,最重要的是缺乏消费者的信任。巫燕飞说,发展生态农业,“信任”比“种”还难。富平协会要求所有被帮扶的农户承诺,公开生产地点、技术、过程,因为这是“没有秘密的食材”。富平志愿者全程参与生产过程,与贫困农户建立精准帮扶关系,以轻松快乐的方式,实现了既帮助贫困户种又帮贫困户销,最终形成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的良性互动。

“要让农民无后顾之忧,他们才会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去改变生产方式。”巫燕飞说:“短期来看,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好像成本比普通农业高,可要是算上环境成本、健康成本,还会是这样吗?”

巫燕飞谈到此前在新华网上看到一篇《丹麦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与经验》的文章。文章提到,许多丹麦人在日常生活中倾向于购买完全不用农药和化肥的有机食品,宁肯多花钱也要为环保尽一己之力。她现在也开始力所能及地行动起来。

去年10月,岭里村25亩零化肥零除草剂的稻米成熟了,亩产650斤,近9000斤大米,10元一斤供不应求。大米的销售收入加上志愿者体验带给农民的其他收入等,共计增收近10万元。志愿者们欣喜不已,希望能借参加生态信任农业发展论坛之机,面谢倡导生态信任农业的藤田和芳先生,于是有了开篇的一幕。

富平,是扶贫工作新的长征路,也是人生的修身路

富平给巫燕飞带来很多扶贫的快乐。扶贫路上的同志越来越多,力量越来越大。特别是以前对农业从不感兴趣的人积极参与农业,关注农村贫困群体。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干一件有意义的事,这种快乐和甜蜜是从未有过的体验。

“快乐是很重要的,因为扶贫就像有机农业一样,是一件长久的事情,如果没有快乐实在是无法坚持的。我觉得人需要物质满足,也离不开精神需求。有机农业在不断提供美味的同时,更是一个东方文化的集合,我们要把有机农业文化的集合优势发挥出来。”

谈起精神的力量,巫燕飞说每一个绿色扶贫的故事都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周三快乐聚、公益演出、旗袍秀、公益烘焙等,富平快乐文化吸引更多人参与绿色扶贫。不到一年的时间,富平志愿者群从52名成员,发展到629名;70多名志愿者放弃休息时间赶来参加富平大会,参与讨论。这说明富平的路既顺应市场需求,又顺应人心向善的社会发展规律。

“做富平协会还有一种快乐叫学以致用。”巫燕飞热爱阅读,除了《一根萝卜的革命》,她还经常向朋友们推荐梁漱溟的书,以及《跟*同志学工作方法》。她说从梁漱溟那里学习如何独立思考、知行合一,沉下心来做好乡村工作。同时用*同志的工作方法应对扶贫路上的问题和挑战。

巫燕飞还说,富平是她扶贫工作新的长征路,也是她人生的修身路。她把全国扶贫模范赵亚夫奉为自己的榜样,因为赵亚夫说,只要生态农业做好了,扶贫是自然而然的事。她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们应该更关注山水,关注生态,而不应只对扶贫成果感兴趣。

巫燕飞感性,能写出《十里春风不如你??爱生活就是最美的诗》这样的文章;她也理性,用一篇《选择一条不平坦的路,你后悔吗?》回应一些人的质疑。爱富平(扶贫)源于爱自然、爱生活,这是把扶贫变成绿色行动的动因所在。

2024年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总结

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知识竞赛题库

2024年粮食局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总结

2024年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总结3篇

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管理暂行办法

2024年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总结

2024年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总结

2024年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