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宣传主题标语
第十八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标语口号:
??防聋治聋,精准服务
??建立“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一体化服务模式
??全面实施融合教育,帮助听障儿童回归主流社会
??实施听力残疾人精准康复,共建共享小康社会
??全社会共同关注听力残疾人
??普及爱耳意识,延缓听力减退
??精准的听力康复,聋人的天籁福音
??防聋重在科普,治聋重在科学
??防聋先行,治聋精准
??防聋治聋,贵在精准
??关注听障儿童全面康复
??提高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意识,确保儿童听力健康
??健康聆听,幸福一生
??重视耳科保健,减少耳聋发生
2017全国爱耳日宣传资料:
1.什么是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俗称耳聋,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人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及言语声。其程度包括以下几种:
轻度:听谈话声有困难
中度:听大声说话有困难
重度:对着耳朵大声喊只能听到几个词
极重度:对着耳朵大声喊也听不到任何词
听力障碍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对于儿童,则可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严重者可因聋致哑。
2.哪些是听力障碍高风险人群?
有家族性耳聋病史者
曾有过其他耳病史,如中耳炎、梅尼埃病
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
有耳毒性药物应用史
患有慢性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有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
长期精神压力过大
3.如何预防听力障碍?
根据听力障碍发生的病因、患病人群,可以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如果家族中有耳聋成员,要引起重视,可进行耳聋基因诊断确诊是否为遗传性耳聋,以采取措施避免其他成员出现耳聋。
孕妇孕早期应加强营养、减少感染,孕期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高危孕妇还需加强自身及胎儿监测,以避免新生儿发生听力障碍。
积极预防和治疗中耳炎。防止污水、异物进入外耳道,不要随意掏耳,注意耳部卫生。一旦发生中耳炎,及时就医。
尽量远离噪声或减少噪声暴露时间,预防噪声性耳聋。
老年人应建立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预防老年性耳聋。
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预防药物性耳聋。
4.什么是耳聋产前遗传诊断?
影响新生儿听力的因素有很多,遗传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耳聋产前诊断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发生的手段之一。耳聋产前诊断是利用耳聋基因诊断技术,明确父母所携带的致聋基因以及后代患病风险,在胎儿出生之前,根据不同妊娠期实施相应胎儿组织取材,了解胎儿耳聋基因的情况,从而做出其是否为遗传性耳聋的诊断。如果一对夫妇已经生育过耳聋孩子,准备再次怀孕前一定要对已出生的孩子进行分子诊断,明确诊断后再考虑再孕问题。
目前临床工作中开展的耳聋产前诊断主要是有创产前诊断。根据孕妇来诊时孕周的不同选取不同的部位提取胎儿遗传物质。因耳聋不会危及生命,结合伦理学考虑,超过28周的孕妇不建议行耳聋产前诊断。随着技术的进步,无创产前诊断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应用到临床。
5.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流程是什么?
宝宝出生后72小时左右,应接受听力筛查(初筛)。初筛未通过应在42天左右复筛,复筛未通过的宝宝,月龄3个月内应转诊至听力诊断中心确诊。出生时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如黄疸、缺氧等)、初筛未通过的宝宝,月龄3个月内直接转诊至听力诊断中心确诊。
若宝宝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说明当前听觉功能正常,但不能排除迟发性听力损失的风险,因此,0~6岁的宝宝每年均应该接受儿童保健机构的听力筛查。
6.学前儿童听力筛查有哪些重点年龄?
出生时听力筛查通过的儿童,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有可能会出现听力损失,会对儿童的言语发育和学习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儿童时期的听力筛查必不可少!
2013年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发布《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规定儿童在通过新生儿期听力筛查之后,在健康检查的同时也要进行耳及听力保健,其中6、12、24和36月龄为听力筛查的重点年龄。
7.为什么要关注青少年听力健康?
目前由于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平时不健康的用耳习惯正慢慢侵蚀着青少年的听力,导致不易察觉的高频听力损失,这会对青少年的学习及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于噪声性听力损害,预防最为关键。青少年本身应该提高爱耳护耳的意识,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用耳习惯,提醒并减少噪声暴露,如尽量减少到电动游乐场、KTV的机会,减少使用耳机等。
8.听力障碍确诊后怎么办?
听力障碍确诊后,首先要确定听力障碍的程度、性质、病因,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恢复听力的障碍患者,需尽快选择合适的助听设备及时进行听力障碍康复,这是实现成功康复的前提。一般认为,不能恢复的中度以上听力障碍患者应首选助听器进行听力补偿,还可借助相关的辅听设备,实现更好地聆听与交流;助听器无法获得满意的补偿效果时可考虑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听力重建,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正常参与社会的目的。
9.助听器是什么?选配助听器需要注意什么?
助听器是一种精密的电声放大器,可以帮助听障患者听到原本听不到的声音,通过处理、放大声信号,使听障患者听到、听清声音。选配助听器是目前听障患者常用的康复手段之一。
使用助听器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从出生数周的婴儿到高龄老年听障人士都可使用。选配助听器需注意:
选配前进行全面的听力学检查,根据听力损失性质及程度选配适合的助听器;
在正规的听力康复机构选配助听器,不可自行购买,随意配戴,以免加重听力损失;
听从医嘱,定期调试助听器;
选配助听器后,要进行听觉语言康复训练。
10.人工耳蜗是什么?人工耳蜗植入有哪些注意事项?
当听力损失程度达到重度以上、助听器补偿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植入人工耳蜗以获得听力重建。人工耳蜗是一种替代人耳功能的高科技电子装置,它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直接刺激听神经纤维,从而使人产生听觉。植入人工耳蜗需注意: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前需进行一系列评估,确保听障者适合植入;
人工耳蜗术后的康复效果受植入者年龄、听障病因、病程及术前听觉语言水平等因素影响,不同个体的效果可能差异较大。听障者及其家属应建立合理的期望值;
人工耳蜗开机后需定期调试,同时配合听觉语言康复训练。
11.为何要重视听障儿童的家庭康复?
目前,我国听障儿童康复主要有机构康复和家庭社区康复两种模式,人们常常把家庭康复作为机构康复的辅助和补充。事实上,随着现代听力学技术不断进步,干预时间不断提前,家庭康复越来越重要,家长是听障儿童康复的第一责任人。虽然家庭康复不是对孩子进行正式、系统的听觉言语训练,但它可以立足于日常生活,在真实、丰富的环境中积极回应孩子的交流愿望、鼓励孩子在交流中对他人言语进行模仿和练习,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12.为什么成人听障者也需要康复训练?
听力障碍隔断了听觉-言语回路,成人障碍者在正常的有声语言交流过程中由于不能获得持续的、清晰的、准确的听觉信息反馈,致使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出现了“含混不清”。久而久之听觉与言语能力出现退化,甚至影响到个人认知和社会交往质量。配戴上助听设备,只是改善其对声音的感觉阈,如要提高其对有声语言的感知水平和言语发声能力,只有通过循序、有效的听觉和语言的康复训练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