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罗裙贺铸翻译赏析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高考猫
绿罗裙贺铸翻译赏析阅读答案,这是北宋词人贺铸所创作的一首别后怀念恋人之作,整首词以复杂的思恋心理活动为线索,描写了对恋人执着、坚贞、深厚的痴情。
原文: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
贺铸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
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字词解释:
①柳陌:柳林小路。
②闭月:行云遮月。花房:花瓣的总称,如白居易《画木莲房图寄元郎中》诗:“花房腻似红莲房,艳色鲜如紫牡丹”。
③念:想念。画眉人:所念之人。汉朝张敞和妻子感情很好,常替妻子画眉。有人将此事向皇上禀报。皇帝问及此事,张敞回答:听说夫妻闺房中事比画眉更甚的还不知有多少呢!言下之意:替妻子画眉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以后称自己的妻子或情人为画眉人。以表相亲相爱之深。[2]
④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之如何?”送别之处常称南浦。
⑤青门道:指京城门。青门:为汉长安东南门,此处指京城门。词人曾经在京城春明门东住过。
⑥“记得”二句。绿罗裙、芳草皆指所念之人。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翻译:
天近拂晓,东风微拂,向远处延伸的道路两旁的柳枝摇荡。月落云遮,原野弥漫在晨雾的朦胧中,不像天清月朗时那样开阔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怎么不思念她呢?她一定也像我一样因思念而早起,拂拭着镜子顾影白怜而悲啼。
和她在南浦分别时两人泣不成声、依依惜别的情景历历在目。离开京城后,她的身姿容貌无时不在眼前浮现,特别是那绿色罗裙的样子。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一见到绿茵芳草,便觉得是她穿着绿罗裙飘然而降,无限深情的眷恋也因此稍有依托。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阅读答案:
试题:
(1)上片中词人如何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2)结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是什么意思?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在情感的抒发上有何特色?(6分)
答案:
(1)前两句实写:东风和暖,柳枝婆娑茂密阡陌悠长,轻云蔽月,花儿似隐似现显得不像白天那么饱满(2分)。后两句虚写(想象):远方的恋人此刻应在深深思念着我,清晨拂镜自照时,常会为自己消瘦的面容而悲声啼哭(2分)。
(2)你那身穿绿罗裙的倩影,让我念念不忘;别后的日子里,每每见到芳草绿茵,总会产生爱怜之意,仿佛那荫荫碧草,就是你身着绿罗裙的美丽身影。(2分)蕴含着长久分别后深挚、苦痛的思念和眷恋之情。(2分)词人把现实中的人和自然界中的景紧密结合(移情于景)(2分)。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创作背景:无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赏析:
这是一首别后怀念恋人之作。首两句描绘眼前之景。东风,点明节令乃微风吹拂的春季。东风日吹,气候日暖,柳枝日长,枝叶婆娑茂密起来,渐渐地将阡陌隐蔽起来,再加是在月光朦胧的夜间,往日一览无余的道路,在柳枝的掩映下,似乎变得神秘起来,悠长起来,有如一条无穷无尽的绿带,盘绕于田野,这是白天所见;一片轻云掩映下,月光暗淡多了,在暗月的辉映下,白日盛开的花儿似隐似现,显得不那么饱满了,这是夜晚所见。两句细腻地刻画了春光灿烂时节的美好景象,为下文的伤怀、回首起了铺垫。
“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在这月色朦胧的夜景,满怀羁旅愁情的词人心里不能平静。尤其是当此春风轻拂,柳枝飘摇之时,词人敏感的心灵一阵颤动,不由得想起了远在京城的恋人:此时此刻的她,一定也正陷入对自己的深深怀念中,分别愈久,悲愁愈增,昔日风采当因别后彻夜未眠的相思而黯然失色,以致清晨拂镜自照时,常会因亲睹自己消瘦的面容而悲声啼哭。这两句全从对方设想,写得隐微含蓄,前句写其思,后句写其清晨理妆时的啼,包含无限潜台词和暗场戏,曲曲传达出女主人公幽微隐约的心理。
“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这两句回忆别时情态,兼点恋人所在。前句重写留者,后句重写去者,既写对方,也写自己,层层推衍出上片思念之因。按相思相守多日,故当时分别,深感再逢杳杳无期,留者固情意缠绵,黯然伤神,去者亦恋恋不舍,一步一回首。但去者又不得不去,留者又不能不放,当此之际,那种凄哀悱恻的别离神态于作者的刺激真是太强烈了,以致在头脑中留下了一种永不磨灭的印记,至今尚记忆犹新。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分离已久,可思而不可近,可念而不可即,唯分别时身穿绿罗裙的倩影,最为醒目,最为亲切。羁旅生涯中,每逢随处可见的芳草绿荫,总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亲切感,仿佛那荫荫碧草,就是她那身着绿罗裙的可爱身影,飘飘荡荡,幻化而成。春天的芳草,时时都有,处处可见,所以,这种对恋人深刻的眷恋感,似乎时时处处,都能得倾注,获得满足。这两句,实际源于五代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原句,但牛词中的两句,是作为女主人公与男友分别时的叮嘱语出现的,贺铸原封不动拈用牛词原句,主要是抒发与情人长久分别后男主人公的一种心理活动。他采用巧妙的移情手法,借助于绿色这一特殊的色彩,将现实中的人与自然中的景紧密结合起来,使遥远的空间与悠久的时间借助于想像的翅膀相连结,作者对恋人的思念,亦似乎借助于随处可见的芳草绿荫,得到了一种充分的心理满足。然想像归想像,现实归现实,两者毕竟不是一回事。作者相思的苦痛透过这种貌似轻松的洒脱语而愈显强烈,这也正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的体现。
个人资料: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今河南卫辉市)。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原文: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
贺铸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
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字词解释:
①柳陌:柳林小路。
②闭月:行云遮月。花房:花瓣的总称,如白居易《画木莲房图寄元郎中》诗:“花房腻似红莲房,艳色鲜如紫牡丹”。
③念:想念。画眉人:所念之人。汉朝张敞和妻子感情很好,常替妻子画眉。有人将此事向皇上禀报。皇帝问及此事,张敞回答:听说夫妻闺房中事比画眉更甚的还不知有多少呢!言下之意:替妻子画眉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以后称自己的妻子或情人为画眉人。以表相亲相爱之深。[2]
④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之如何?”送别之处常称南浦。
⑤青门道:指京城门。青门:为汉长安东南门,此处指京城门。词人曾经在京城春明门东住过。
⑥“记得”二句。绿罗裙、芳草皆指所念之人。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翻译:
天近拂晓,东风微拂,向远处延伸的道路两旁的柳枝摇荡。月落云遮,原野弥漫在晨雾的朦胧中,不像天清月朗时那样开阔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怎么不思念她呢?她一定也像我一样因思念而早起,拂拭着镜子顾影白怜而悲啼。
和她在南浦分别时两人泣不成声、依依惜别的情景历历在目。离开京城后,她的身姿容貌无时不在眼前浮现,特别是那绿色罗裙的样子。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一见到绿茵芳草,便觉得是她穿着绿罗裙飘然而降,无限深情的眷恋也因此稍有依托。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阅读答案:
试题:
(1)上片中词人如何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2)结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是什么意思?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在情感的抒发上有何特色?(6分)
答案:
(1)前两句实写:东风和暖,柳枝婆娑茂密阡陌悠长,轻云蔽月,花儿似隐似现显得不像白天那么饱满(2分)。后两句虚写(想象):远方的恋人此刻应在深深思念着我,清晨拂镜自照时,常会为自己消瘦的面容而悲声啼哭(2分)。
(2)你那身穿绿罗裙的倩影,让我念念不忘;别后的日子里,每每见到芳草绿茵,总会产生爱怜之意,仿佛那荫荫碧草,就是你身着绿罗裙的美丽身影。(2分)蕴含着长久分别后深挚、苦痛的思念和眷恋之情。(2分)词人把现实中的人和自然界中的景紧密结合(移情于景)(2分)。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创作背景:无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赏析:
这是一首别后怀念恋人之作。首两句描绘眼前之景。东风,点明节令乃微风吹拂的春季。东风日吹,气候日暖,柳枝日长,枝叶婆娑茂密起来,渐渐地将阡陌隐蔽起来,再加是在月光朦胧的夜间,往日一览无余的道路,在柳枝的掩映下,似乎变得神秘起来,悠长起来,有如一条无穷无尽的绿带,盘绕于田野,这是白天所见;一片轻云掩映下,月光暗淡多了,在暗月的辉映下,白日盛开的花儿似隐似现,显得不那么饱满了,这是夜晚所见。两句细腻地刻画了春光灿烂时节的美好景象,为下文的伤怀、回首起了铺垫。
“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在这月色朦胧的夜景,满怀羁旅愁情的词人心里不能平静。尤其是当此春风轻拂,柳枝飘摇之时,词人敏感的心灵一阵颤动,不由得想起了远在京城的恋人:此时此刻的她,一定也正陷入对自己的深深怀念中,分别愈久,悲愁愈增,昔日风采当因别后彻夜未眠的相思而黯然失色,以致清晨拂镜自照时,常会因亲睹自己消瘦的面容而悲声啼哭。这两句全从对方设想,写得隐微含蓄,前句写其思,后句写其清晨理妆时的啼,包含无限潜台词和暗场戏,曲曲传达出女主人公幽微隐约的心理。
“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这两句回忆别时情态,兼点恋人所在。前句重写留者,后句重写去者,既写对方,也写自己,层层推衍出上片思念之因。按相思相守多日,故当时分别,深感再逢杳杳无期,留者固情意缠绵,黯然伤神,去者亦恋恋不舍,一步一回首。但去者又不得不去,留者又不能不放,当此之际,那种凄哀悱恻的别离神态于作者的刺激真是太强烈了,以致在头脑中留下了一种永不磨灭的印记,至今尚记忆犹新。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分离已久,可思而不可近,可念而不可即,唯分别时身穿绿罗裙的倩影,最为醒目,最为亲切。羁旅生涯中,每逢随处可见的芳草绿荫,总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亲切感,仿佛那荫荫碧草,就是她那身着绿罗裙的可爱身影,飘飘荡荡,幻化而成。春天的芳草,时时都有,处处可见,所以,这种对恋人深刻的眷恋感,似乎时时处处,都能得倾注,获得满足。这两句,实际源于五代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原句,但牛词中的两句,是作为女主人公与男友分别时的叮嘱语出现的,贺铸原封不动拈用牛词原句,主要是抒发与情人长久分别后男主人公的一种心理活动。他采用巧妙的移情手法,借助于绿色这一特殊的色彩,将现实中的人与自然中的景紧密结合起来,使遥远的空间与悠久的时间借助于想像的翅膀相连结,作者对恋人的思念,亦似乎借助于随处可见的芳草绿荫,得到了一种充分的心理满足。然想像归想像,现实归现实,两者毕竟不是一回事。作者相思的苦痛透过这种貌似轻松的洒脱语而愈显强烈,这也正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的体现。
个人资料: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今河南卫辉市)。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