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过年的风俗有哪些,武汉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更新时间:高考猫

男人:这天要把水缸挑满,保证3天有水用,这叫“福水长流,子孙富足”(有自来水后,该习俗无形废止)。然后要收拾屋子,换春联,贴门神。黄昏时开始祭社,过小年(腊月二十四)时请灶神“上天言好事”,除夕时灶神已回来,欢迎他“下地降吉祥”。

女人:不管多忙,到这天一定要做好全家人的新鞋,这叫“过年穿新鞋(Hai),喜事一起来”。然后要将牲畜喂饱,嘱咐狗不要乱吠,以免吓跑财神。

年饭:先放鞭驱邪,天亮前吃年饭,“越吃越亮”,吃时鱼不能动筷,要“年年有鱼(余)”。其间长辈给晚辈“压祟”钱(今之压岁钱其实是讹传)。

守岁:年饭后全家围炉喝茶聊天,据说这天如果午夜前入睡,鬼魂就会附体。守岁时家里灯都要亮着,午夜一过,家家鞭炮齐鸣(武汉1994年开始禁鞭)。

初一:

听动静:五更时鸟雀鸣叫则主丰年,群狗乱吠则主乱象。

观天色:风宜北,谚曰“北风吹到南,无钱也去担,南北吹到北(Be),有钱也没得”。

出方:初一起来,衣冠整齐,以酒酹地,拜天地家神,年幼拜尊长,然后燃鞭出门,向喜神方拜,称为“出方”。

热闹流滴??踩莲船

武汉社会科学院民俗专家张笃勤提到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年俗??彩莲船。他说,制作彩莲船时,用几根细竹竿扎成船形,然后用白皮纸粘糊,再用彩色纸剪出吉祥如意的花样装点,船上粘着龙凤吉祥花,挂上五彩缤纷的彩球,船头贴着大红“福”字,扎两朵鲜艳莲花灯,船舱后板粘着一尾大鲤鱼,一只造型精致的彩莲船就做成了。

开始行船时,有鼓乐队、撑船能手、坐船姑娘和艄婆,还要有能唱能和的歌手,一路上,乐队齐奏,彩船紧跟,舞女伴随,所到之处,周围群众均携带家人蜂拥而至,一派热闹景象。

大年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是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妇走娘家的规矩多。比如说带的礼物都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元宵习俗??五龙朝贺

“春节吃‘年饭’,元宵吃‘汤圆’,春节侧重‘家人团圆’,元宵侧重‘闹’,走出家门,进入社区,与邻居、乡亲们一同欢庆”,张笃勤如是形容春节与元宵习俗的差别。

文史专家、号称武汉“活字典”的徐明庭介绍了“五龙朝贺”,这是一种在武汉地区传统的元宵习俗。他说,在清代最后一座黄鹤楼焚毁以前,每年正月初七,江夏县(今武昌)有头面的绅商照例到黄鹤楼集会,商谈“五龙朝贺”事项,把这当作一年一度的盛典。

正月十五的午时,在黄鹤楼正门前的场地上摆设香案,五条长龙并列其前,黄龙居中,右边是红龙、蓝龙,左边是白龙,黑龙,一对青狮蹲伏在龙灯和香案之间。宣布“良辰吉日已到”后,锣鼓齐鸣,一曲罢,狮子婆娑起舞,彩词一泻而下,接着,狮子就地蹲伏,摇头摆尾作聆听之状,长龙则在原地掉头,不停地曲折回环而不挥舞。说完整段迎神彩,就进行求福仪式。随后,人们向龙头献帛时,狮子翩跹起舞,同时有人朗诵福彩。在抑扬顿挫的彩声中,人们有的帮腔,有的用升子装着谷米,一把一把地对龙头撒去,有的一串接一串放鞭炮,整个仪式达到高潮。

四官殿的??活的

俗话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每逢元宵节,武汉街头就有一些小贩提着纸糊篾扎的各式各样的灯笼,孩子们举着点燃了的灯笼,欢天喜地,成群结队。

在武汉地区,卖灯最有名的地方,要数四官殿了。小贩们从这里批购出花灯,用苇秆或竹竿举着,挂着,走街串巷叫卖“活的,活的”,五颜六色的形如青蛙、鱼……之类。由于这些“活的”来自四官殿,所以称之为“四官殿的”,甚至产生了谚语:“四官殿的??活的。”

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中有详细记载:“四官殿与存仁巷,灯挂长竿样样全,夹道齐声呼活的,谁家不费买灯钱!”

年味儿变淡,是时代变迁的产物

“五芳斋前,排长队买汤圆的景象很难见到了,汤圆成了超市里随时可见的食品。”

张笃勤说,年味儿变淡是无可奈何的,由几个原因所致??

情人节、圣诞节等节日进入我国后,节日越来越多,导致人们对节日期盼的分散;

农耕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春节的文化认同感更强,而这种旧的社会模式已被打破;

过去物资匮乏,过年“穿新衣戴新帽”,都盼着过年,现在生活水平高了,冲淡了这种期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