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过年的风俗有哪些,宿州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更新时间:高考猫

在宿州地区,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百姓就开始准备年货。还要蒸馒头、炸出各式的面制小糕点。

第一锅馒头出炉后要燃放鞭炮以祭灶神。

在大年三十的中午吃团圆饭,饭前会放一串鞭炮,菜相当丰盛,但不一定有米饭也可以是稀饭,晚饭却很简单,只是吃些面条或元宵,晚饭后开始捏扁食,全家动手。

扁食是作为年初一的早饭,素馅,主要以青菜、鸡蛋末、粉丝末作为原料,包制时随机放进一些硬币、一元、一角、五角等。

扁食完工后,会有一个自愿“守岁”的家人照看。

初一早饭时,谁吃到包有硬币的扁食,就代表谁会在这一年里财运亨通,而且硬币面值越大,就证明赚的钱越多。

在宿州地区,拜年是在年底进行,大家提着礼品看望亲戚。而在正月初二、四、六等双日期的日子里,晚辈再到长辈家,这时还会收到长辈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

宿州人过春节俗称过年,大年三十晚上,无论身在何方,是一定要回家和家人吃一顿团圆饭的,一家人吃吃闹闹,这才是过年,这段时间,大人会聚在一起打打麻将,长辈们会凑在一起聊聊家常,小孩子会成群结伴的一起玩擦炮、一起闹,整个铜陵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按照现在的生活水平,年夜饭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珍贵”、“丰盛”,年夜饭在过年前几天就要开始准备了,买黑猪肉、买瓜子开心果,做茶叶蛋、灌香肠……下午四五点钟,是吃团圆饭的点,铜陵人吃团圆饭前必须要放鞭炮、贴春联,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是炖的鸡和红烧鱼。吃完之后就要祭祖了,祭祖仪式相当讲究,要上鱼,蛋,白酒等等。

除夕,家里的长辈要用红纸包钱给每个孩子,称为“压岁钱”,这是孩子最开心的时候了!饭后,孩子们成群结伴的一起放烟花,到了时间,全家人就会围在一起,边吃瓜子、花生、糖果一边聊天,看着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直到天明,这就是“守岁”。

一般在年初一凌晨一点,刚好在跨年的时间,有人就开始放鞭炮了,宿州人讲究:初一不出门、初二回娘家,初八之后人们可以正常活动了。初一这天不能扫地,茶水也要倒在专备的盆中,不泼出门,意思是不把财气扫(泼)出去,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天一般不劳动,因而有“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的说法。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大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直到正月十五,这天也就是俗称的“元宵节”,全家人要在一起吃元宵,除此之外,还要送花灯,这个习俗现在在宿州很少见了,小编小时候收到过,大概7、8岁的样子吧,灯都是长辈亲手用酒盒子做的,想来也有很多年没有见到了,那些花灯也不知道丢哪了,有点可惜。

宿州市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老宿州市人春节过年的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