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过年的风俗有哪些,包头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更新时间:高考猫

包头关于春节的习俗,为您的节日增添喜庆。

既然是春节专题,自然要从春节谈起。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也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古代过“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蜡日”,也就是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把年移到了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年叫“春节”,因为春节一般都在“立春”前后。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还有上日、三元等别称,意思就是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脸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俗称贴对子,贴对联。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春色满园。“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走,于是有了燃放鞭炮的习俗。

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人儿这时要不远千里万里回到家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团年”。团圆夜,家家户户阖家欢聚,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

“有钱没钱,包饺子过年。”这是流传广泛的一句民谚,说明饺子对于春节有多么重要。过年我们要吃饺子,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音huo)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的意思,又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每到腊月三十晚上,家家包饺子,等到半夜十二点,全家人围桌吃饺子。按照我国十二地支计时法,半夜十二点,也就是第二天的零点,正是午夜子时,有“一夜连双岁,子时分二年”的说法。这个时间正交子时,所以称为“交子”,表示“除旧迎新,更岁交子”。又因为所吃的是食品,便在“交通”的交字旁加了个“食”字旁,就成了“饺子”。

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大扫除。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挂旗、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等 仪 式;正月初一晚辈要向长辈拜年,然后到亲友家拜年,见面时说些“恭贺新喜” “过年好”等话,互相祝贺。

包头往事

听众朋友,我国的传统节日,正月最多,初一春节、十五元宵节自不必说,初五的迎财神,又称破五;初七的火神爷生日,也有说法是人日;初十的老鼠嫁女日、二十的天穿节,也叫女娲节;二十五的填仓节;二十九的孝顺节等等,不一而足。在这众多的节日中,也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饮食风俗。

初一吃饺子,十五吃元宵,在这里我们就不做介绍了。我们介绍一下其他的。

正月初五也要吃饺子,这是因为初五是接财神的日子,财神是干什么的?那是帮你挣钱发财的。接神要吃饺子,接财神的饺子还要煮破,但不能说破了,要说“挣”了,挣钱挣钱嘛,饺子煮“挣”了。就是这个意思。

初七是火神爷的生日,自然要为火神爷祝寿,祝寿吃什么呢?长寿面哪!所以,正月初七要吃面。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说初七是人生日。说的是伏羲、女娲兄妹开天辟地的时候,初一造鸡负责打鸣,告诉人们早晨的时间;初二造犬负责看门,所以民间称狗一般就叫看门狗;初三初四造猪造羊,用来供人们食用;初五初六造牛造马,用来犁田拉车;初七造了人,让人主宰六畜。于是,初七这一天就成了人的生日。祝贺生日自然也要吃长寿面。

正月初十,在我们包头地区有老鼠娶亲,要吃莜面的习俗。根据民间传统,这一天被称为“老鼠娶亲日”,将莜面捏成窝窝蒸着吃,吃莜面是为了讨好鼠爷,祈求新年交好运。而且这一天要早早睡觉,以不影响老鼠的喜事。

二十的天穿节,是一个纪念女娲的节日。相传开天辟地时,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杜绝了天外的洪水。人们为了纪念女娲,就在这天烙饼“熏天”,并由女性主持。所以这天要吃烙饼。

二十五填仓节,值得我们多说两句。填仓节的节期一般是正月二十五日,也有安排在正月二十四的,是我国传统春节民俗活动的尾声,恰好与春节活动的序幕“腊八节”遥相呼应,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中五谷丰登的热切盼望。

民间流传有许多关于填仓节起源的各式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说的是很久以前,天下大旱三年,皇帝不顾人民死活,非但不开仓赈灾,还照旧征粮派赋。有个给皇家看粮的仓官守着满囤满仓的粮食,不忍心父老兄弟饥寒交迫,便自做主张下令开仓,救了许多灾民。到了正月二十五这天,仓里的粮食全发完了,他自知无法交代,于是遣散手下的吏卒,然后一把火烧了仓库,连同他自己也烧死了。第二年的正月二十五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仓官,便用灰炭在院子内外打囤填仓,含义是替他归还粮食,重新将粮仓填满,由此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填仓节。

填仓节流行于农村,主要风俗是打囤填仓。清早起来,先用春节期间生年火留下的草灰,在院子里撒成一个个灰圈儿,象征粮囤,这叫“打囤”。打囤的方式是一手用簸箕或木锨铲上灰,一手用本棒慢慢敲打,让细灰一点点撒下来,随着打囤人熟练地运作,撒画成一个圈,它的原理就像学校里体育教师在操场上用白粉撒画直线和弧线。水平高的打囤人,还能给这一个个灰囤镶上花边,甚至画些上粮囤的梯子之类的图。

在正月二十五的早晨,如果你在农村,就会听到传出的木棒敲打灰簸箕或木锨的响声,“塔塔塔塔”响成一片,很是热闹。

画完了灰囤,再往灰圈内撒些五谷杂粮,这叫“填仓”,象征五谷丰登,仓满囤满。

填仓结束,要做杂面馒头,每个馒头顶上用手指摁个小坑儿,这坑儿叫“天仓”,馒头蒸熟后,揭开笼盖先看“天仓”里水蒸汽满不满,如个个水满,就是丰年象征;如果水不满,就是七八成年景;如果没有水,便叫“干仓”,这是大旱的象征,人们脸上便会布满阴霾。

最后还要画囤祈福,就是往真的米囤粮仓上贴上菱形的红纸,上面写着“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或“吉”、“福”等吉利字。  

正月二十九是孝顺节。要吃杂粮粥。在当天的早晨,儿子要早早起来为父母熬粥,女儿要给自己的父母送粥。

听众朋友,包头往事??春节风俗谈之正月饮食习俗今天就讲到这儿,明天同一时间再见。

听众朋友,我国的传统节日,正月最多,初一春节、十五元宵节自不必说,初五的迎财神,又称破五;初七的火神爷生日,也有说法是人日;初十的老鼠嫁女日、二十的天穿节,也叫女娲节;二十五的填仓节;二十九的孝顺节等等,不一而足。在这众多的节日中,也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饮食风俗。

初一吃饺子,十五吃元宵,在这里我们就不做介绍了。我们介绍一下其他的。

正月初五也要吃饺子,这是因为初五是接财神的日子,财神是干什么的?那是帮你挣钱发财的。接神要吃饺子,接财神的饺子还要煮破,但不能说破了,要说“挣”了,挣钱挣钱嘛,饺子煮“挣”了。就是这个意思。

初七是火神爷的生日,自然要为火神爷祝寿,祝寿吃什么呢?长寿面哪!所以,正月初七要吃面。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说初七是人生日。说的是伏羲、女娲兄妹开天辟地的时候,初一造鸡负责打鸣,告诉人们早晨的时间;初二造犬负责看门,所以民间称狗一般就叫看门狗;初三初四造猪造羊,用来供人们食用;初五初六造牛造马,用来犁田拉车;初七造了人,让人主宰六畜。于是,初七这一天就成了人的生日。祝贺生日自然也要吃长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