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过年的风俗有哪些,榆林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更新时间:高考猫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

“过年”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情怀

每逢年关将至,各家各户就开始忙碌起来

穿新衣,买年货,期待新年的到来

共享新春的欢乐和美好

过年习俗作为一种传统延续至今

过年习俗知多少

年前那几天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很多地方有着吃糖瓜祭灶王爷的习俗。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返回天庭向玉帝禀报你家的情况,于是,家家户户都用糖瓜来祭灶王爷,让他嘴里甜甜蜜蜜上了天庭只说好话,以讨来年越过越甜。

这一天的沈阳人有没有让灶糖跳掉了牙呢😉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为了新年的美好寄托,还没扫房子的你赶紧动起来!🏃🏃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实际上是老北京人在准备春节期间必备的所有“年货”的开始。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谐音,因此豆腐代表着祈“福”。

小编长知识了,决定在二十五这一天多吃点豆腐,来年福气多多!😜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的富裕十足。

“腊月二十七,杀年鸡”。“鸡”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腊月二十七这天杀鸡也是有讲究的。杀好的鸡,不能当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点。因为鸡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春节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这样才算圆满。另外,老理讲究初一不能动刀,所以更要提前准备好了。

“腊月二十八,贴花花”。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等。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以红纸代替桃木张贴春联来祈福避邪的习俗也就约定俗成。

“腊月二十九,提瓶去打酒”。在以前,这一天人们要提着瓶子去打酒,这也是节前最后一次准备年货。买来美酒,配上佳肴,在鞭炮声中全家人把酒言欢。腊月二十九是农家准备年货、“拾遗补阙”的一天。到这一天,该准备的年货基本上都准备好了,只剩一些零碎东西需要买。比如一些食物,准备得早了,容易放坏,如果准备得太晚,到时不一定能买到,选在二十九这天置备那些零碎但也必不可少的年货刚刚好。

还没买全年货的朋友们,趁这一天赶紧去大购物吧!😉

大年三十这一天

大年三十,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除夕”,“除”字是“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的含义。当天晚上一家人主要做三件事:祭祀、吃年夜饭、守岁。年夜饭后,一家人通宵不眠,直到新一年的到来,叫“守岁”。传说是为了防备一种叫做“年”的凶猛野兽。如今,三十夜,全家人坐在一起,或看电视,或打牌等,享受天伦之乐。

新年这几天

大年初一,人们一般会选择出门拜年。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小时候,最期盼的就是拿到压岁钱了!😍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女儿回娘家忌回门礼为单,由于传统上认为单数不吉利,女婿带回娘家的礼物必需成双。

回娘家的女儿可不要空手哦~

正月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大日子,会听到老鼠吱吱叫的声音,为了不打扰老鼠娶亲的好事,在该晚都会尽量提早熄灯就寝,并且在家中的厨房或老鼠常出入的角落,撒上一些米盐、糕饼与老鼠共享新婚的欢乐和一年来的收成,这些东西俗称“米妆”,或称“老鼠分钱”,希望与老鼠打好交道以求今年的鼠害少一些。

初三的时候可要多加注意,以免来年闹鼠害😟

农历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是汉族民间迎神的日子。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这也是汉族民俗中说的“扔穷”。在北方有些农村风俗是大年初四,绑火神,用玉米梗或麦梗帮在棍子上,点燃后从自己家送到河里去,代表一年家里无火灾。相传大年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大年初五,今天习惯称为“破五节”。根据传统习俗,人们认为,很多新年禁忌,在这一天都可以被打破。有几个关于破五节的来源的故事,在这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这一天是财神的诞辰。到了初五这一天,各家商店开市,敞开大门,打开窗户,金锣奏响,爆竹齐鸣,牲醴毕陈,以迎财神。

别忘了,这一天我们还要吃饺子呢,以求吉利顺当,诸事如意。

大年初六,千家送穷鬼。根据传统习俗,家里通常要在这一天送走穷鬼。通过做这些,中国人希望能送走贫穷并且在新的一年迎来幸福和好运。根据传说,几千年前穷鬼是一个皇帝的儿子。他矮小而又瘦弱,并且喜欢穿破烂的衣服,喝稀饭。即使人们送给他新衣服,他也要扯破后才穿。因此,随着时间推移,他被称为了穷子,渐渐地就变成了穷鬼。为了送走穷鬼,人们通常会将自己的破衣服、垃圾和其他脏东西扔掉。这一做法也是为了清洁。

大年初七,又称“人庆节”、“人口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若这一天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若是遇到天阴,则这一年年歉。所以,大年初八人们珍惜粮食,以表示对谷子的敬畏,同时也表达了农民朋友们对来年田地丰收的美好期盼。

就像《锄禾》这首诗里说的一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勤俭节约。

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称”天公生“,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正月初十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由十个小伙子或十个小姑娘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们在这一天宴请子婿。相传,这是因为初九庆祝”天公生“的食物到初十还吃不完,所以,就在十一这天用来请子婿吃饭,娘家也不必再因此破费了。

所以说,老丈人还是要讨好的!!!

正月十二开始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

此时距离元宵节还有三天的时间,通过这三天做好准备,以求万全。

正月十三,这个时候元宵节的准备还在继续。在中国南方,这天要欣赏灯笼。络绎不绝的中国人会在这天去城隍庙赏花灯。而这仅仅是元宵节的序幕。除了传统的红灯笼外,还有许多不同样式的花灯。

在辽宁大连,这一天渔民们会放海灯。各地渔家带着自制的灯船,汇集到渔港岸边,摆设供品,焚香烧纸,祭拜海神娘娘,并将海灯放入大海,祈祷一年的渔事活动平安丰收。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四。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十四这天所有的事都是为了第二天的元宵节。这天,灯会正是开放供市民购买灯笼。为了元宵节,像舞龙和舞狮的表演开始在大街上演习。也有人写灯谜猜灯谜来增加节日欢乐气氛。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是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新春期间的节日活动也将在这一天达到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点起万盏花灯,携亲伴友出门赏灯、逛花市、放焰火,载歌载舞欢度元宵佳节。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