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老阜阳市人春节过年的传统习俗

更新时间:高考猫

安徽阜阳春节习俗一、三十贴春联

在阜阳,贴春联是有讲究的,一家人只有全在家才能贴,少一个不在也不能贴,绝不能让家人贴在门外。所以,一些赶集上店的,走亲访友的,还有外出做活的,必须在天黑之前赶回家。这就是年的魅力,家的魅力,不然现在打工的为啥千里迢迢要在年三十晚赶到家呢?

一些欠债户,三十早上就贴春联了。春联一贴,前来要账的人转身就走了,不论欠多少钱,也不论多么急着用钱,也只有等到出了正月再要。不然那叫“抠”人家的门神眼,对双方都不吉利。一些欠债户,甚至早在二十七八就贴好春联了。

主门上贴好春联后,就贴一些家什上。什么物贴与其相关的字,床上要贴“身体健康”或“身卧福地”等;堂屋后

台上方要贴“赠福财神”或“金玉满堂”等;后台香炉窝上要贴“满斗香火”等;腊台两边上要贴“大吉大利”;箱子柜子上要贴“满箱衣裳”等;锅台墙壁上要先贴请的灶王爷,再在两边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是“一家之主”。水缸上要贴“水泉四海”;石磨上要贴“下面如雪”;院内外树上要贴“满院春光”、“抬头见喜”、“春光明媚”等;猪圈羊圈牛棚上要贴“六畜兴旺”等;架车和自行车上要贴“日行千里”等。如粪堆、红芋窖、柴垛上等,要插上花花绿绿的纸条子。

要是头年家里有老人去世,过年是不贴春联的。第二年,只贴绿纸或蓝纸春联。只有到第三年才贴春联。

安徽阜阳春节习俗二、阜阳旧时对联有讲究

阜阳旧时的对联有许多讲究,各姓有各姓的联话。如姓张的是:“金鉴名臣第,春钱学士家。”姓程的是:“军容周司马,理学宋名儒”。姓宁的是:“科名高北斗,家世本两清”。姓岳的是:“汤阴分世业,颍水振家声”。如果是居丧之家,则是蓝纸对联写:“大地皆春色,吾门独素风。”阜阳城乡习惯,一般中午饭后便开始贴对联,门对一贴,讨债的就不能上门了。

贴对联的同时,旧时还要贴新灶君像,挂年画,挂中堂字画,张堂名灯。堂名灯就是大红灯笼,灯笼上写金字、堂名。堂名灯也是根据姓氏有别的。如陈姓的堂名灯写的是“颍州郡”。姓王的堂名灯是“三槐堂”,姓章的堂名灯是“全城氏”,姓周的堂名灯是“友竹堂“,姓贾的堂名灯是“瑞之堂”。联话(对联、春联)中堂内容,堂名都是根据这一姓,始封地方或本姓最有名望的古人事迹编成的。

堂名灯有两丈多高,顶端是个大红灯,灯罩上写着堂名,红灯里面装有蜡烛,挺直的撑杆是油漆的,下端有底座。在过春节的时候,或要娶媳妇,或过生日的时候,门口就立有一根堂名灯,可以显示这一家的社会地位或声望,一般平民百姓、贫苦人家是没有“堂名灯”的。

安徽阜阳春节习俗三、初一拜年

初一放鞭炮迎来了新年,拜年的大戏就上演了。

已分家单过的男人,天一明就带着妻子儿女去给爷爷奶奶、爹娘拜年。因是至亲,拜年不来虚的,磕头是真磕。拜过后老人要给孙子孙女压岁钱,钱多少根据老人的财力而定。

给自家人拜过后,凡同族的男性都约在一起,由年长点的带队,开始给长辈们逐家逐户拜年。每到一家,大家该叫啥叫啥,一致说道:“请你们上坐,我们都来给您老拜年了。”不等拜者弯腰,被拜者就连忙上前扶起众拜者,连声说:“省了,省了。”于是大伙落坐,被拜者就让这拜年队伍中的自家儿孙敬烟、端瓜子。一会功夫,大家就起身告辞再去另一家拜。

此时,族与族之间拜年的人马乱碰头。族内的拜完后,族与族之间就开始互拜了。就连平时关系不好的也在这互相拜年中矛盾不解自开。

这天最忙的要数庄里年纪最大、辈份最长的人。他们从早七点左右开始接送前来拜年的,要接送到十点多钟。

若给同辈的长兄拜年,进门不说拜年,只说“旺上”。

男人拜年结束后,有的找牌场,有的闲遛,小孩玩夜里拾的炮。

接下来女的拜年就开始了。其拜年的形式和男人拜年差不多。

待女的拜年结束后,都到十一点左右了。

安徽阜阳春节习俗四、过年待客佳肴

过年走亲戚拜年自然受到盛情招待。这里罗列一些阜阳人常见的待客菜:

香菇炖老母鸡。鸡是自家养的土鸡。大火攻,文火煨,香气四溢。炖到提着鸡腿一抖肉即掉为好。每次待客撕些做汤,加上原汤汁,味特美!

猪肉炖萝卜、海带、黄花菜。萝卜,是恋思萝卜,味特厚;黄花菜是从自家地头屋后不老不嫩摘下晒成的。

米粉肉。肉是五花肉,米是糯米烘焙焦黄碾碎。加上八角、葱段、自家酿的甜酱、冰糖,蒸到一定火候出了油,吃时一馏扣放在碟子里,特解馋!

腊肉霉干菜。腊肉是自家腊制的,皮红得发亮,肥瘦合宜;霉干菜更将油吸走并多了干菜味,咬一口,香在心里。

凉调菠菜细粉、凉调蒜苗大白菜心。细粉是自家红芋粉下的;菠菜、蒜苗、大白菜是自己地里长的纯天然绿色食品。淋上香油,色香味俱全。

油焖梅豆干。梅豆干是自家晒的,一点丝也没有。泡好裹着粉面子炸一下,用鸡汤一焖,滑滑的,特好吃。

……喝酒是把酒倒酒壶里,过去人常说:“走,喝一壶去。”就是这个原因。天凉喝了伤胃,一般要热酒。

安徽阜阳春节习俗五、破五的传说

阜阳初五又称破五,又称小年,说明初五是春节期间比较重要的一个节点。这里面有一个传说。

明朝年间,生活贫困捕鱼为业的沈万山冒风雪捕鱼,一连几网里都是同一个瓦盆。他不再往水里扔,拿回了家。妻子告诉他,邻人送给他家一只鸭子过年,夫妻俩把仅有的一点米倒盆里喂鸭子。第二天早晨一看,盆里竟盛满了白米。用家里唯一一枚铜钱放盆里一试,竟是一盆铜钱。又用铜钱换了银子,换了金子珠宝放盆里,沈万山因此成了首富。

明太祖听说此事,将盆据为己有。他找了一颗夜明珠放进去,便有了一盆夜明珠!明太祖抱着聚宝盆想告诉皇后,不料过门槛时跌了一跤,摔碎了聚宝盆。这天是初五,故称为“破五”。这天,商店开门做生意,大放鞭炮庆开市。年,到这天真走了。

安徽阜阳春节习俗六、正月十五大似年

正月十五大似年。这天好多集镇都有传统的古会,早上吃过十四晚包的饺子,放过炮,家家都锁门赶会。从四面八方上会的人像潮水一般,拉车的,骑车、挑挑的、担担的,一眼看不到尽头。

会上更是人山人海,会上有说书的、算命打卦的、唱大戏的、玩杂技的、演歌舞的;牛行、猪行、羊行、农副产品行、生产用品行、烟花炮竹行、衣布行等,会上最多的就卖小孩吃的喝的玩的。

一家之主在会上买春耕用品,女的买家用的物件,男孩买晚上放的花炮,女孩买衣物。

天还没黑下来,村村庄庄就热闹起来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人小孩拥在门前放烟花,烟花有泥筒的,也有纸筒的,喷出来的烟花由低到高,可达两丈多,就像一棵银花树一样。

放过烟花,饭后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打发老灶爷上天。

锅碗涮洗好后,先把灶台打扫干净,男主人就焚香点纸,先把过年时贴的老灶爷和两边对联撕下来烧掉,然后磕头说:“老灶爷,年过完了,今个就打发你上天了,上去后好话多说,孬话别提,再下来时保佑我一家人财两旺,一年里平平安安。”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