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老衡水市人春节过年的传统习俗

更新时间:高考猫

各位看官请把眼睛擦亮,看看咱衡水春节期间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除了有张贴年画的习俗外,在民间还有许多带有燕赵地方色彩的习俗。

置办年货:一到腊月下半月,农村便充满了年味,碾米磨面、杀猪宰羊,购买鞭炮,添置新衣新帽、蒸年糕、摊煎饼……为把年过得红红火火而做好充分的准备。

清洁扫除: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家家户户清扫房屋院落、糊裱窗户、洗澡理发、清洁餐具、洒扫街道、清理垃圾。至腊月三十(小月二十九)下午,做最后一次扫除。

上坟祭祖:到腊月三十这天,晚辈成群结队地带上鞭炮、纸钱、冥币和丰盛的祭品,纷纷到祖坟上去祭祖,表示对先人的怀念与崇敬;同时,也告慰列祖列宗及亡故的亲人。

除夕晚上:即“年三十晚上”。为春节期间最热闹、男女老少最振奋的一晚。一般离家在外的游子皆于除夕前赶回家中,以求除夕夜之团聚。农村一般在腊月三十的下午即包起五更的饺子。除夕的晚饭习惯吃饺子、面条混煮的所谓“龙戏珠”。在旧时,饭后即开始什么升官图、捻捻转、生肖选仙图、螺旋城、纸牌等游艺娱乐活动。父母、兄弟、祖孙、妯娌,无长幼之分,无男女之别,凑成各种玩局,尝试运气、共同娱乐。被列在局外的,或做热心观众静观战事,或选择最赏心的话题谈天说地,其乐融融。现在此俗大部弃之,少数仍沿续。除夕夜自古到今,最主要的活动为包饺子,放鞭炮。俗话“嘀嘀筋炮仗,三十后晌”,即指为过年而准备的鞭炮主要在除夕夜燃放。旧时,因贫困而虽有此俗,但鞭炮量小,一般为给孩子买两挂鞭,三十晚上既有响动又逗乐了孩子。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到三十晚上常常鞭炮齐鸣,彻夜不息,一派太平盛世之感。除夕,在武强还有彻夜不熄灯之俗。

正月初一:凌晨即起,民间俗称“起五更”,早早地便煮饺子、放鞭炮、上供、祭神。饭后自家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未成年孩子压岁钱。然后,乡邻之间互相走家串户,揖拜贺节。大街上、庭院里,妇女儿童花枝招展、俏丽动人,“恭喜发财”、“四季平安”之吉语不绝,笑声不断,热闹非凡。在走街串户的过程中,互相品评着哪家的年画新奇,看谁家的年画好看。

走亲拜年:从正月初二开始,即走亲拜年。一般习惯初二外甥到外祖父家拜年,初六为女婿到岳父家拜年,其他姑姨等则无定日。

改善生活:春节为一年中生活最好之时,贫穷人家,亦将细粮留至春节吃,富裕人家则可花天酒地。在武强的年俗中,多数人家年三十中午(小月二十九)吃炖肉,要留一部分给拜年的外甥们吃,初一中午吃肉菜,初二初五或早或午亦吃饺子。许多村正月初八有吃饺子的习俗,称这天的饺子可捏住老鼠眼,防止老鼠成灾。

正月初五:谓之财神生日,家家户户摆供品为财神祝寿,祈求财神赐福,保佑来年财源广进。武强年画财神颇多,有关公、比干、范蠡、赵公明、上关下财、五路进财、招财童子等。商号店铺多在此日贴上财神画,宴请伙计、开门营业。

文体娱乐:人们辛勤劳动了一年,趁春节没有农事活动,家家户户、左邻右舍除欢聚在一起打扑克、下象棋、打麻将、看电视聊天之外。有些村还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如扭秧歌、唱大戏等。每到正月十一这天,在武强还有一个特殊的盛会,全县的梅花拳爱好者带着大器械从四面八方集聚到孙庄乡西王庄村,行拜梅花拳祖师大礼之后,即开展一整天的“以拳会友”梅花拳聚会活动,切磋技艺、交流拳术,十里八乡的群众赶来观赏,好像庙会,十分热闹。

元宵节:人们提前做好各种各样的灯,到正月十五晚上燃放、张挂。武强旧时做灯有三种:一是路灯,用苇秆或麻秆缠棉花蘸油而成,插于村外路旁点燃;二是散灯,以棉纸包蓖麻籽浸油而成,家家户户放于院内、胡同、街道上;三是挂灯,以印有戏出和配有各种谜语的薄而透明的画纸糊成灯笼,悬挂于门口或大街两旁,谓之“灯谜”,节日时供人们观赏猜射。前两种是游艺而放,挂灯却是通宵达旦,一连数日。特别引人的就是形状各异的挂灯,灯围的年画和谜语成为了佳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如武强年画《连年吉庆万民乐业》所描绘,庭院街道张灯结彩,火树银花。吃罢元宵的人们自觉组成文娱团体走上街道,扭秧歌、舞狮子、跑旱船、踩高跷,锣鼓喧天,载歌载舞。有的燃放篝火,谓之“烤百病”。游人们观灯猜谜、观看节目,尽情玩耍,一片欢腾。

填仓节:正月二十五。旧时家家清晨起来,用草木灰在场内、院内、屋内画一些大圆圈,中间用砖头压上五谷杂粮和钱,名为“打囤”,取五谷丰登之意。这天家家早饭吃杂面条、小米稀饭,并以此为供品,到所画圈内上供,然后放鞭炮,意为“爆囤”。最后把砖头掀开,供品及粮食喂鸡、鸭。

立春节:到立春那天,农家便把年画《春牛芒神图》适时贴于居室之中。传统农家注重耕作不误农时,此图便有及时提醒、督促春耕之意。芒神穿鞋与光脚表示来年雨水的丰歉,人们借此标志确定来年播种什么作物或研究务农的对策。

春龙节:即农历二月初二,县内过龙抬头节由来以久,其形式较简单。值二月初二黎明,家中老年人用棍敲炕沿、门头等,口念曰:“二月二,敲门头,金银财宝往家流;二月二,敲炕沿,蝎子蚰蜒不见面;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这种形式今多不存,为延续这一节日,只有吃饺子的习惯了。但是,此时正处惊蛰节气,冬眠蛰息的昆虫动物被春雷惊醒,开始出洞活动,民间还以此日为“龙抬头”日,晨忌动刀斧、挑水以免抵触水中龙头招致水旱之灾。在武强,这天有一幅供农家单独张贴的年画,画面上除画有皇帝亲自扶犁耕地的场面,还配写着:“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国母来送饭,五谷丰登太平秋。”这幅刻绘古代帝王带头躬耕的故事,表现了古人从上到下对农耕的重视。

至此,红红火火的春节才算画上了句号。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