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春节放假安排年通知

更新时间:高考猫

2016春节放假时间通知:

2月7日至2月13日调休,放假7日。

2月7日(星期日,农历除夕)、2月8日(星期一,农历正月初一)、2月9日(星期二,农历正月初二)为法定节假日

2月6日、2月14日(星期日)公休调至2月11日(星期四),2月12日(星期五)

2月6日(星期六)、2月14(星期日)日照常上班

【春节习俗】

1、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非常凶猛的怪兽叫“年”,本来它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每逢新年之际,便出来糟踏壮稼,伤害人和动物们,人们非常痛苦。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子里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得狼狈而逃。于是人们知道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于是每到新年时,人们就在家门口贴上红对联、放鞭炮、挂灯笼,院子里烧柴火、用刀剁肉,发出声音来把“年”吓跑。

2、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食物,深受人们的欢迎,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佳肴。

(1)三国时期,记载那时就有像月牙一样的食物,叫做“馄饨”,和现在的饺子外形差不多。

(2)到南北朝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有些地方的人们吃饺子时,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3)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经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到半夜时吃,吃饺子有“喜庆团聚”和“吉详如意”的意思。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物,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利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经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蜜,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3、过年为什么要出去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流动,是到亲朋挚友家和邻里祝贺新春,称为拜年。我国拜年的习俗已经传承很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祝贺新年如意等内容。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预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脸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利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挚友亦相互登门拜年。

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电子邮件拜年,短信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4、过年为什么要发压岁钱?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烧。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儿。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与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发出一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跑“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由于“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5、大年和小年的由来

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参见讨论页中的说明),送灶王爷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画火化),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王爷和他的太太灶王奶)供在厨房。画的两侧通常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

大年: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说法。

6、为什么要贴春联?

春联,又称对联、门对,它用红纸书写,贴在门上很有一番喜庆、热闹的过年气氛。过年要贴春联,这与古代的“桃符”驱鬼避邪有关。古人科技水平有限,认为人间的疾病灾害是鬼魅造成的。为了抵抗它们在过年期间的侵扰,人们便用具有避邪作用的桃木板挂在门旁,同时在桃木板上分别写上门神神茶、郁垒的名字(也有画上它们图像的)。这样,为非作歹的鬼魅邪恶就不敢上门了。这些桃木板就叫“桃符”,它以后被红纸所取代,写上字就成了春联。现在,尽管人们已经知道没什么鬼魅作崇了,但仍保留了春节贴春联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只是春联内容越来越表现*的生活观念了。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传统贴春联的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另一种是常用的贴法。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若是将两种春联贴法“混合使用”,就不太妥当。

7、为什么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8、为什么要垒旺火?

垒旺火是中国北方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风俗习惯,主要以山西为主,河北、内蒙古等地也有庆祝。

每逢春节除夕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外面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单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看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

公司春节放假安排通知

今年春节放假安排通知

春节放假安排法定节假日通知

学生春节放假安排通知

幼儿园春节放假安排通知模板

股市春节放假安排通知

法定春节放假安排通知

春节放假安排高速免费通知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