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更新时间:高考猫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实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小编整理了鄂州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供大家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鄂州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一、鄂州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

鄂城地区农村的舞龙活动非常盛行,一般每个村都要组织这样的活动,龙灯狮子组合在一起,春节期间,走村串户拜年祈福。

有的地方龙灯很有特色,如燕矶嵩山的“祭(音)龙”,还有泽林镇大塘角头村肖家的龙灯,龙头的口可以张合,口里的舌头可以伸缩,龙鳃可翕动,被人们称之为“塘角头的活码子”,遗憾的是1966年后失传了。

舞龙灯的形式由来已久,历经上下几千年的潜移默化,使之带有一定的封建文化色彩,一些地方习俗流传至今,作为组织者处处小心,不敢懈怠。一条龙灯制作好后,要把它供奉在一个固定的屋内,并且香火不断。该龙灯游三年后,再供奉三年,三年期满后要把龙头火化,曰:送龙上天。其实从制作龙头开始经过“供奉———出巡———归窝———送龙上天”,前前后后都有很浓重的仪式。

龙头是一龙之首,大家关爱有加,不会轻易让它受到碰撞,破头损面是龙灯之大忌。一般情况下,龙灯游到哪个村或湾里拜年,这里的人都会接过龙头舞弄一番,以示大家都讨个吉利。无形之中,主客之间就出现了舞龙头时间长短、花样多少之分。这是个暗中较量的游戏,大家心知肚明,因此都会认真对待,谁输了都不服气,所以,主家都会暗中在龙头上做手脚,加重龙头的分量,增加舞弄的难度。为了求得和气,双方都会见风使舵,使之不出现竞争局面,这就要看对方老大(指舞龙灯队伍的长者)出面否。老大出面立即收场,小伙子一般不敢造次。否则留下祸根,伤了大家的和气,很难弥合,怄气几十年,严重的从此不再往来。

龙灯队伍在行进中难免会出现前后跟进、对面碰头的情况。根据龙身颜色可分辨出是哪个地方的龙灯,大家一般会遵循“和为贵”的祖训,礼让三分。

同向而行时,若后面的龙灯不急着赶路,一般只是保持距离而已。否则老大就会向前面的老大说明情况,请求让路。如果同意,前面的龙灯会放慢速度,双方的老大都会站在前面龙灯的龙头旁,看着后面龙灯的龙头行进。最后双方老大抱拳作揖,以示友好而别。

对面碰头最容易发生矛盾。如果友好相让,则安然无事。若早有积怨,几个小伙子一挑逗,就会惹出好多的麻烦,甚至拳脚相见,大打出手,群殴事件古来有之,屡见不鲜。为此,各地的龙灯都加大了保护措施,如武术队的跟随表演,龙灯内暗藏兵器等。日久天长,舞龙灯、舞狮、武术队三队合一组成玩龙灯的队伍就形成了惯例。

“偷船”

端阳竞渡,“偷船”却是鄂州有别于其他地方过端午节的一种习俗。每年端午节的前几天,渔民们大都要满载鱼虾赶回来,与家人共度佳节。这样,一些渔船有的停靠在湖边,有的则集中在向阳的空旷之地进行涂油暴晒。尤其是那种“柳叶船”(窄长、轻快,平时多用于搅湖草),此时,早就被邻近缺船的竞渡选手们瞅准了。

竞赛的头天晚上,他们悄悄地将船抬走,这时的船主人,即使是听见狗叫或者其他的动静,也不予理睬听之任之。直到次日(初五)选手们操桡奋桨,龙舟竞赛结束,偷船者才将船抬着送还给主人,并送上一罐桐油和其他礼物,然后燃放喜鞭奉上吉言致谢:“借您家的宝舟,我大显身手”、“借您家的宝船,一往无前”。船主人也客气地回答:“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要不是龙舟盛会,你也瞧不起我这一叶小舟”。如果偷船者在竞赛中夺得头标,主人则主动出迎相互祝贺:“恭喜恭喜,独占鳌头”、“托福托福,龙舟保护”,并将一段夺标的红布搭在船头上。

这样,一种平常极易引起纠纷的偷船行为,却在民间习俗的氛围中宽容、友好而又充满喜气的了结。“偷梁”

修建新房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主家当然早就备齐了所需的木料,但对横跨堂屋上方的一根横梁(约四米长,小碗口粗)却十分苛求,并有讲究的。

一是横梁的树不能用枫树、杉树,因为“风、沙”二字的谐音于做屋不利;二是要选用椿树,俗话说:“有钱难买四季春椿。”这当然有“四季如春”、“椿萱并茂”之含意。其实椿树坚细、不翘裂、耐潮腐,是做梁的最佳材料;三是这棵横梁的树要偷。

偷梁就是主家在别人种的树丛中,事先依照所需的长度悄悄选好,一般以直材为佳,也有的地方以稍弧形为好(附会龙形),于“圆山头”(新房左右两方的高墙)之前,偷偷地砍回,并在树桩旁燃放鞭炮,附上“红包”以示酬谢。这种偷砍行为,不仅主人发觉不会追查叫骂,就连行人碰上“红包”也绝不弯腰。树被砍回后,由掌墨师傅刨光或“套红”(涂色)或裹以红布、红纸,上面写着“紫气东来”或“大厦落成”四个大字,任何人不得摸碰,以备吉时上梁之用。

这种偷梁行为一直沿袭至今。民间有三种说法:一是偷来的发旺些;二是把人家的福星、财气偷来了,人家不同意,只好行蛮。三是上辈人传下来的规矩。“偷瓜”

偷瓜,又叫摸秋。中秋夜,几个年轻的俏媳妇相邀在一起,兴冲冲地来到瓜园菜地,满地摸索,她们相互嬉闹,有的摸着扁豆,有的摸着葫芦,有的甚至摸一手刺,但最后必须摸着一个大南瓜。然后,在南瓜上画上小孩的五官,连夜送到婚后不孕的女友床上,使之相伴而眠。

次日,女友将南瓜煮熟食用,预示来年必怀孕得子。有的地方还敲锣打鼓地将南瓜取盖掏空灌水,使瓜翻水溅在女友的身上,预示来年必有婴儿尿床。对于这种偷瓜送瓜活动,即使年轻的媳妇们嬉闹到深夜归家,公婆丈夫也不嗔怪,就连瓜棚主人也乐于相助。

离开了特定的民俗环境,“三偷”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三偷”也有各自的规矩,如“偷船”是“有借有还,桐油礼物相酬”;“偷梁”是“依树付钱,酒肉相谢”,只有好心的媳妇们,为了女友才“偷瓜送子”的。正是这些合乎情理的偷借方式,和人们和睦友好、相互祝愿的美好心灵,使人们将这些民俗活动不断地维系和传承下去。

二、鄂州城市简介

鄂州,湖北之根,武昌之源,旧称吴都、古武昌,湖北省下辖地级市,是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行政总面积1596平方千米,现辖鄂城、华容、梁子湖三个县级行政区和国家级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临空经济区两个功能区。全市常住总人口107.94万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湖北省“七普”数据中,5个人口增长的市州之一,工业化率全省第一,城镇化率全省第二,人均GDP全省第三。

鄂州市帝尧时为“樊国”,夏时为“鄂都”,殷商时为“鄂国”,春秋战国时楚鄂王封地,三国时孙权在此称帝。1949年5月14日,鄂城解放。1983年,撤销鄂城市、鄂城县,将黄冈县黄州镇并入,合并成立省辖鄂州市。1992年,鄂州市与日本三条市、非洲科特迪瓦阿本古努市、澳大利亚怀阿拉市,先后结为友好城市。

鄂州地处全国经济地理中心,是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核心区城市,是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是国家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的聚焦点,具有全国性和区域性双重中心的区位特点。鄂州与武汉地相邻、人相亲、路相通、产相融、水相依,是武汉都市圈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鄂州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无缝衔接。

1956年6月,*巡视南方,畅游长江,写下《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1958年9月,*视察鄂州临江“旭光人民公社临江管理区棉花试验片”。

2013年7月22日,*总书记视察鄂州峒山,再启鄂州发展的新征程。

鄂州市先后荣获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中国武昌鱼美食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部最佳投资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是全国发展潜力百强城市,2020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排名第66。

三、湖北习俗的相关文章分享

一.襄阳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鄂州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二.宜昌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鄂州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三.十堰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鄂州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四.黄石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鄂州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五.武汉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鄂州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六.湖北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鄂州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