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京津冀“非遗进校园”交流会在京举行

更新时间:高考猫

高考猫讯5月19日,第二届京津冀非遗进校园交流会暨海淀区非遗进校园成果展在北京一零一中学举行。

活动现场,海淀中北部传统文化教育联盟宣布成立,北京市海淀区文委陈静主任为北京一零一中学颁发北京市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基地校牌,并向海淀区区级非遗志愿者颁发证书。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各地的中小学生和非遗传承人表演了舞狮、五虎棍、古琴、少林五行八法拳、弦子舞、相声、京剧等非遗项目。

据陈静主任介绍,自2007年首次开展进校园活动以来,海淀区非遗进校园活动日益壮大,开展非遗教学传承的学校从最初的几所发展到目前的38所,已有包括30多个项目的60多位传承人被请进中小学校园开展非遗教学、展演和展示活动,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之所以选择在校园率先开展这个工作,将校园作为非遗传承工作的起始点,主要是考虑到海淀文化大区、教育大区的特点。通过学校教育,可以培养出一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解、有感情的青少年,这对非遗传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陈静主任也表示,通过这两年多的努力,非遗传承在海淀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前景喜人,但任重道远。因此,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在提高非遗传承人待遇、加强区际间交流等方面进行加强。

据了解,北京一零一中学自2011年起,就开始接触“非遗进校园”项目,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各式各样的与非遗相关的活动。在课程设置上,学校每个学期有固定的、多达10余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课程。在校园活动中,各年级组充分利用班会课时间组积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例如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进行专题讲座、进班进行集体授课,自发组建相声社团、京剧社团等。不仅如此,在接待国外友好学校师生来访时,学校还通过太极、茶艺、书法篆刻等非遗课程,让国外友好师生们参与其中,丰富了他们的中国之行,同时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积极的宣传。

对于非遗传承对学生的影响,在北京一零一中学教学处副主任史艺看来,非遗的一些项目凝聚着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同时,非遗传承艺人、匠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于当下学生们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此外,通过课程的引入、活动的开展、社团的组建,学校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中,从初识到了解,从了解到喜爱,从喜爱到保护,也可以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

北方工业大学将举办校园开放日暨高招联合咨询活动

关于校园无烟日策划案

精选2024年廉政文化进校园条幅标语大全

校园6.5世界环境日横幅标语【集锦】

精选最新校园新风广播稿

精选校园安全广播稿最新

有关于环保校园广播稿【汇总】

最新校园重阳节广播稿【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