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最新河南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
河南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登录网址是什么?下面小编整理了河南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登录网址,欢迎点击登录!
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已惠及55万余名教师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师节设立30年来,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其中提到,去年9月实施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努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下达综合奖励补助资金21.14亿元,惠及403个县的55.26万名乡村教师。
教师节设立30年教师队伍建设成果丰硕全文如下: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教师是关键。教师节设立30年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及全国教师工作大会召开以来,在*、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全面部署下,各地、各部门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历史性的卓越成就。教师地位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不断改善,教师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不断拓宽,教师职业吸引力不断增强。
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国务院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高度重视教师工作,坚持强师兴教,尊师重教,统筹谋划教师队伍发展,建立起了一支数量基本充足、结构日趋合理、素质不断提高的教师队伍。截至2013年,全国有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1476.82万人,他们工作在52万所学校,支撑起了2.57亿在校学生这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2010年7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印发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012年9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个全口径全国教师工作会议;会前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是第一个全面部署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随后,教育部联合相关部委分别出台了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改革的6个配套文件。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教育改革发展时,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开篇,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收笔,确立了教师工作在推进教师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师德水平不断提高
教师素质,师德为魂。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举措。
1.逐步实现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各级各类教育全覆盖。教育部或联合有关部门先后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指出,“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兴旺发达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2013年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出台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目前完成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研制工作,为广大教师履行教师职责提供了行为准则。各地各校都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养、职后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师德考核、监督、奖惩等制度,师德建设全面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2. 表彰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力度。1985年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开展了10次大规模评选表彰活动,共约3万名教师分别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选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通过表彰奖励活动,有力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进一步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促进了全社会尊师重教良好氛围的形成。
3.选树了一大批教师典型。通过媒体宣传了一大批全国重大教师典型,并先后组织了孟二冬、王选、叶志平、张丽莉、侯伯宇、王强等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团以及“全国中小学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重庆开县优秀教师群体先进事迹、郑琦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报告团”等活动。中央领导高度重视报告团活动,每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场报告会前,亲切接见报告团全体成员并作重要讲话。10多年来,报告团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掀起一次又一次宣传学习高潮,报告团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在中华大地上传扬。
三、深化培养培训改革,教师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培养培训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环节。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加强和改进教师培养培训,是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把发展师范教育和培训在职教师作为发展教育的战略措施”。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试办师范学院。”
教师培养方面。一是提高了师范院校办学层次。教师教育的办学层次相应地从中师、大专和本科的“旧三级”向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新三级”转变,师范毕业生学历层次显著提高。二是构建起了现代教师教育体系。调整师范院校布局结构,目前形成了以师范院校为主、综合大学共同参与的教师培养格局。截至2013年,举办教师教育的非师范院校327所,其中综合大学54所、地方综合性学院147所、高职高专87所、独立学院34所、其他院校5所。非师范院校培养的本专科师范生约占48.3%。三是创新了教师培养模式。以提高师范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探索学制改革,实现学科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推行“4+2”模式、“3 年主修专业课程+1 年教师教育课程”等模式。探索高校与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合作培养模式,54所举办教师教育的院校走出“象牙塔”,建立1000多个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和教育实践基地,落实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一学期教育实习制度。探索本科后教师教育模式,全日制教育硕士、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等不同模式的教育硕士培养全面展开,教育博士试点工作开始实施。四是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1997年,原国家教委组织实施“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形成一大批重要项目成果。2011年以来,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启动实施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确定立项建设课程200门,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教师培训方面。一是实现了中小学教师培训全员覆盖。先后出台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建立教师培训每五年一周期制度,明确教师每五年参加培训的时间不少于360学时,推动教师培训走上专业化、制度化轨道。组织实施中小学教育继续教育工程、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国培计划等,以农村为重点,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大规模培训,带动全国各地进行全员培训。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推进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强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先后组织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能力提升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组织60多万名骨干教师和校长参加培训。三是加强高校教师培养培训,出台了《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关于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实施“*”、*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等,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促进一大批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特别是青年英才脱颖而出。
四、全方位打出“组合拳”,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逐步显现
长期以来,农村教师队伍一直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近年来,教育部紧紧抓住培养、培训、补充、交流等环节,全方位打出系列“组合拳”,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高。
1.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为农村培养了一批高质量教师。2007-,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招收近8万名免费师范生,目前已有4.5万名免费师范毕业生走上中小学任教岗位,其中90.8%到中西部任教。在中央政策的示范引领下,全国有22个省(区、市)开展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每年约有3万名师范生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2.实施硕师计划,为农村培养了一批高层次教师。2004年,实施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采取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方式,吸引了8881名优秀应届本科大学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任教,缓解了农村骨干教师紧缺的困难。
3.实施特岗计划,创新了农村教师补充机制。2006年至今,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37.8亿元,招聘43.2万多名特岗教师,覆盖中西部1000多个县30000多所农村学校,为农村学校补充了大批教师。在中央政策的示范引领下,河南等13个省积极推进地方特岗计划,招聘录用数万名地方特岗教师补充到农村学校。
4.推进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农村幼儿园教师缺口。2010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国务院审议通过《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2012年,启动实施“中西部农村偏远地区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工作”,迄今中央财政投入补助资金近1.9亿元,招募志愿者7081人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西部农村偏远地区学前教育师资短缺的问题。
5.部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动缩小城乡师资差距。2013年11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各地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及教育部政策文件制定情况。4月,教育部召开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经验交流视频会,浙江省、成都市等五单位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8月,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要求各地加快建立和不断完善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进校长教师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
6.实施国培计划,不断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是2010年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重点对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截至2013年,中央财政投入42.5亿元,培训教师493万人,其中农村教师473万人,占95.9%。,中央财政投入21.5亿元,实现将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轮训一遍的目标。二是启动实施中小学“校长国培计划”,其中设立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助力工程,组织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校长参加培训。
7.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努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2013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在连片特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通知》,启动实施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截至目前,中央财政下达综合奖励补助资金21.14亿元,惠及403个县的55.26万名乡村教师。
8.加快建设周转宿舍,有效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住房困难。解决好农村教师住房问题,是农村学校留住优秀教师的有力保障。2011年,编制实施了《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规划》,范围覆盖中西部地区1485个县。2010-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108亿元,建设周转宿舍19.8万套。,初步安排33亿元。规划完成后,将建成周转宿舍37万套1296万平方米,受益教高考猫46.4万人。
五、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
随着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的逐步确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教师发展的法律法规,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逐步提升,全社会尊师重教风气日渐浓厚。
1.教师工资稳步增长。《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对保障教师工资水平做了明确规定,特别是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保障,并规定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历次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都对包括教师在内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作了统筹考虑。1985年明确中小学教师加发教龄津贴,并将工资标准提高10%;1993年设立课时津贴,并大力保障教师工资按时发放;2006年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2008年国务院转发《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明确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
2.教师住房条件积极改善。《教师法》颁布以来,经过各级政府的努力,教师住房状况有了明显好转。随着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的全面推进,农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得以有效缓解。例如,云南省玉溪市从2007年开始着手建设农村教师安居工程,三年投入20个亿,建设教师住房10000套,一次性解决教师农村教师住房难问题。四川省把农村教师住房列入灾后重建项目进行规划。湖北省启动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工作。各地积极创新政策举措,为我国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3.教师社会地位明显提升。随着党和国家的关心重视,教师工资待遇的不断提高,优秀教师表彰奖励制度的不断健全,有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应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进一步提升。教师正在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六、教师管理制度逐步健全,教师队伍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教育部不断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打造教师工作管理模式“升级版”,有效激发了广大教师投身教育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实施教师资格制度。1993年《教师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之后,国务院1995年颁布《教师资格条例》,教育部2000年颁布《实施办法》,逐步构建了教师资格制度法律法规体系。2001年,教师资格制度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改革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总体部署,2011年率先在浙江、湖北两省启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与定期注册试点工作,将试点省份扩大到15个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与定期注册试点,是教师队伍建设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改革,对于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和管理产生了积极的政策联动效应。
2.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1986年,《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首次将中小学教师纳入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管理。2008年,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选择山东潍坊、吉林松原、陕西宝鸡3个地市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以来,将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109个地级市,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体系,并将最高职务等级设置到正高级,首次评出806名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进一步激发了中小学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信心。
3.不断加强教师工作信息化建设。启动建设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了1700万教职工基本信息入库工作。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教师、校长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资格考试认定、国培计划等各项业务信息管理平台,教师工作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4.加速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标准是衡量质量的依据。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是保证教师工作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创新政府管理模式的重要举措。2012年,教育部成立了课题组,规划设计了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框架,决定从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培训、管理服务和保障监督四个方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由84个标准或规范组成的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近年来,教育部已经颁布实施了幼儿园、小学、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以及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等一系列填补历史空白的教师标准。目前,我们正在根据轻重缓急、难易程度,快速推进标准体系构建工作,力争2020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