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父母该怎样做好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最忌立竿见影

更新时间:高考猫

教育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家长[微博]却总希望孩子的成才立竿见影,这种急功近利想法追求的是一种“短视效应”,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例如,男孩子桐,幼时顽皮淘气,学习成绩总是“中不溜”,显得不求上进,他上的高中学校也是个“二流”的。然而,上高二后,桐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有的老师甚至还怀疑他考试时是否作弊,怎么有这样大的变化?桐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的一所重点大学。又如,女孩莹,从小聪慧好学;但上初中后,学习成绩下降,并非常自卑,她向父母提出不上普通高中,她要去上一个“明星学校”,因为她热爱艺术。她的父母却拿出她从小儿时获得的许多奖状和证书,不解地向心理医生问:“她的聪明都跑到哪里去了?”而莹说:“我是很普通的女孩,父母却总是要求我的成绩名列前茅,活得太累!我要追求自己的理想,有什么错?” 有些孩子学习成绩、课外培训从小都表现不错,各种奖状、考级、竞赛证书等得了一大摞,令父母感到非常高兴、欣慰,认为自己没有白操心,为孩子智力投资也“值得”。但这往往是短期效应,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不再听从家长摆布,就可能像莹一样,虚幻的光环熄灭了,不再为荣誉所陶醉,反而要重新“寻找自我”。

不同的家教方式,不同个性的孩子,不同类型的成才模式,各有其利弊,家长要冷静地认识,认真地对待,以便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如:

1、早慧期:在幼儿期和儿童期比其他孩子掌握知识迅速,学习成绩较好;但要区别,是“填鸭式”早期教育强制灌输的结果,还是好奇心、求知欲极强的“自学探索式”学习。

2、超常型:智力超常,上学跳极容易,可因势利导成才,但要预防心理发育滞后。

3、特长型:在艺术、文学、体育等方面显示出较好的技能,一般数理化相对差一些。

4、偏才型:在数理化或文科方面成绩高,并有浓厚的钻研兴趣,应防止某些素质的缺陷。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