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单一教育模式

更新时间:高考猫

孩子能否接受优质教育成为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一方面,家长和学生削尖脑袋往优质学校里扎;另一方面,优质学校资源稀少,门槛高,难以进入。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就近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解决“入学难”的问题?我市多位专家和教师表示,根源在于改变单一的教育模式和招考形式,全社会转变教育观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家长

孩子上不了好学校教育资源不均衡

“我在高新区买房子,就是为了将来孩子上学。即使房价很高,但与孩子将来的教育费用相比,我觉得还是值得的。”家住高新区、刚刚买房的朱女士说。

“我们家没钱,也没有关系,孩子只能就近上一所普通的学校,好学校是不敢想的。”家住幸福路的李先生靠做小生意维持生计,把儿子从周边农村接到城市上学。

像这样被“入学难”困扰的家庭不在少数。陕师大附中教师赵润会说,造成我市“入学难”现状的根源,还是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和不均衡。同时,一些新建小区、开发区和新社区没有及时建设教育资源,造成很突出的新市民和外来打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虽然近几年我市通过一系列措施缓解了优质资源短缺的尖锐矛盾,但是与西安市城市化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

教师

改变教育评价制度健全综合考评制度

赵润会说:“归根结底,还是单一的教育模式和招考形式造成的。在高考选拔机制的倒逼下,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只有上了好学校才有出路。”赵润会认为,亟须改变教育评价制度,建立健全综合考评制度,全方位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要加大力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增加具有信用、协作、创新的育人功能的试题,增加社会实践和实际能力测试等。

赵润会还认为,我市目前民办学校发展薄弱,也造成教育的选择单一性,加剧了“上学难”问题。他说:“只有各种形式、规模的民办学校发展壮大了,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优质资源不足的问题,也才能带来教育的活力,多样化办学、个性化教育才能实现。同时,大学也应该逐步改变选拔的方式,多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个人素质。”

专家

关注培养孩子性格找到适合孩子的学校

“现在,社会上评价人才的标准大多还是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其实,人才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适合做研究,有的人适合搞体育,有的人适合创业。”著名社会学家、陕西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石英指出,“入学难”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是社会问题。他认为,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全社会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政绩观。“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不能只认成绩,不管育人,孩子的性格培养在今后的社会角色中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只有名牌学校才能育人,而是要找到适合孩子的学校。”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解慧明表示,西安从2012年启动探索实施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实施“九统一”,扩大了优质资源共享共建,有效缓解了“择校热”,但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家门口好学校的渴望还有一段距离。他认为,我市还需进一步深化大学区管理制改革,通过更有针对性和行之有效的方式,使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

学校

取消学校等级评定促进学校内部改革

作为学校管理者的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书记马宏图认为,教育需要良性竞争,这就需要政府发挥办学宏观统筹作用,坚持基础教育公办学校主体地位和公益普惠原则,严格控制民办学校、公办名校办分校、办超级学校的教育发展模式。他建议,教育部门应取消各种以区分等级为目的的各类重点校或“变相的重点校”的评定,借鉴江浙一带经验,开展“特色学校”评比,从而引导学校立足课程改革,走“特色强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建议研究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学校评价办法,不搞“一刀切”,突出评价的主体性、层次性、发展性、多元性和导向性,充分考虑学校原有的基础,用发展程度和教育改革创新程度对学校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估,从而充分调动普通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既有利于逐步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也有利于教育的不断创新,更有利于培养不同特长的学生,真正为社会发展培养不同需求的人才。”他说。

赵润会对此表示赞同。他说,可以效仿其他城市取消示范性学校评比,建设西安市统一的新的规范化的公立学校。从校舍建设、设备设施,师资配备等高标建配。从量和质上扭转教育不足和不均衡的问题,实现西安市新的教育公平生态和态势。

本版稿件记者司文采写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