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针对共性问题健全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形成长效机制
针对共性问题健全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形成长效机制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全面推进我局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和发挥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高机关党组织及广大党员的教育决策和管理能力,提升民政工作的新水平,现结合局党委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规定和中央、省市委关于加强党的建设一系列重要决定,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紧密联系民政事业的发展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实际,着眼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建立完善机关党建制度和工作措施,形成党建工作常抓不懈的长效机制,促进党员不断增强先进性意识,明确先进性标准,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先进性形象,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品德高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党员队伍,为加快民政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主要内容
围绕民政工作目标任务,选准党建工作载体,找准党建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结合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领导班子、基层组织、党员队伍和作风效能建设的新途径,构建党建工作新机制,推进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一)建立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执政水平的长效机制
1.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严格按照职责范围、议事规则、议事程序办事。始终坚持集体领导,不搞一言堂,紧紧围绕民政工作抓大事、议大事,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按照建立健全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的要求,完善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措施,进一步规范议事范围、决策程序。班子团结协调,战斗力强,认真落实正确的政绩观,确保无重大决策失误。按照《丹阳市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暂行办法》的要求,每年高质量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每半年党委书记分别与其他党委委员谈心一次。
2.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体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有意见、有组织、有活动、有典型。
3.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领导班子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和领导成员调研制度。中心组学习有组织、有制度、有计划、有记录、有档案,每年学习不少于12次或15天。党委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民政工作需要,确定一定数量的调研课题,分配到各中心组成员及各科室。每个中心组成员一般每月调研时间不少于一天,每年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不少于一篇。机关各科室也要从工作实际出发,确定调研课题,落实到人,限期完成。
4.重视党校建设,强化党员的培训教育。要充分利用党校、职工之家、电化教育等阵地和设施,强化对党员和机关干部的培训。基层党校要按照“八有一关键”要求,每年办班4期以上,参训率在90%以上。
5.认真贯彻《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镇发[2006]73号)要求,落实抓基层党建工作的10条措施,党委(支部)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并通过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形成上下联创、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要健全完善党委会定期议党、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党建工作协调会议、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党建工作检查考核等五项管党制度,切实抓好各项制度落实,建立长抓不懈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6.领导干部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分工明确、职责明确,严格抓好惩防体系和重要权力节点内控机制的构建和实施,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四大纪律”、“五个不许”,班子成员无违法违纪行为。
(二)建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活力的长效机制
1.制定下发党建工作意见,党委与各党支部签订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局党委充分发挥核心作用,领导和支持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依照各自章程独立开展工作。工会、团委、妇联等要向局党委报告工作,对于重要问题及时请示,取得工作支持。开展好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
2.党委和各支部要建立党员活动室或电教室,建立党务、政务公开栏,配备“两机一柜”或可上网的电脑设备,建立工作台帐,每年组织党员收看电教片不少于8部。
3.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其中支委会和党小组会每月不少于1次,支部党员大会、党课每年均不少于4次。
4.建立和完善述职评议和工作报告制度。每年局党委要向全体党员大会述职,支委会向支部党员大会述职,并组织党员对党委、支部党建工作进行评议。支部遇有重大问题和超越职权范围的问题,必须请示上级党组织,遇有特殊情况及时报告,党建工作情况每年报告一次。
5.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强化“凝聚力工程”,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考核。积极组织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各类本级党建工作示范点占同类党组织数的5%以上,党委委员联系点普遍建成示范点;创新党建工作活动内容和形式,积极争创党建工作品牌。
6.结合工作性质和特点,建立党支部和党员定期活动日制度;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评定党员格次,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党员参评率达95%以上;推行“不作为”党员告诫制,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
7.贯彻市委有关文件精神,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视人才培养,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逐步提高-干部人事工作民-主、公开、竞争程度,扩大任前公示、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的适用范围;加强中层干部的交流轮岗,努力为干部早成材、快成材创造良好条件。进一步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对基本素质好、实绩突出、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在加强教育、严格管理的同时,重点交任务、压担子,并充实到重要岗位上进行重点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8.根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按期进行党支部换届,选举产生支委会成员和出席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并制定有关具体办法和程序,保障党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三)建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党员素质的长效机制
1.党委(支部)建有设置合理的党务工作机构。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配备专兼职相结合的党务干部队伍,重点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基层单位党政班子成员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0%以上,45岁以下的占60%以上。其中,企业专兼职党务干部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少于1%,政治经济待遇应与同一层次经营管理人员相同。
2.建立基层干部分级培训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基层干部培训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以提升能力素质为重点,采取岗位培训、学历教育、实践锻炼等形式,每三年左右时间将基层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其中,对中层以上干部分期分批搞好理论培训,保证每年普遍培训一遍;对普通党员,采取党委培训与支部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保证两年普遍培训一遍;普通机关干部争取三年普遍培训一次。培训活动做到党建工作与民政业务学习统筹安排,在时间、内容、人员、效果上“四落实”。要制定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学政治、学时事、学业务、学传统、学历史”等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和内容,努力提高培训学习的针对性、趣味性。
3.研究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把坚持标准作为前提,把保证质量作为关键,严格审查,不搞突击,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建立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制度,全面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思想觉悟、政治品质和工作表现,广泛听取党内外同志的反映和评价;建立健全发展党员的民-主推荐、跟踪考察、培养教育、谈心谈话、党委审批等制度,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工作的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严把党员队伍“入口”关。
4.加强和改进党员管理方式方法,实施党员分类管理。对退休(内退)、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实施属地管理,加强对离休干部党员管理,对非公企业党员实施学分制管理,对流动党员实施跟踪管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率达100%,建立老党员信息库和流动党员信息库。无党员参加邪教组织。
5.开展“党员进万家”、无职党员设岗定职等主题活动,做好“两节”走访慰问。探索建立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三服务”工作机制,开展党员自我形象设计,推行党员亮牌服务,实行党员服务承诺制。深入社区开展“党员义工”活动,在职党员每年从事社区义工时间不少于5次或不低于40小时。
6.党员及时、足额缴纳党费,各党组织认真做好党费收缴工作,党费管理制度健全,单独建帐,帐目规范,使用合理。
(四)建立加强作风效能建设,提升服务基层和群众能力的长效机制
1.党委每年兴办2-3件群众关心的实事,党委班子成员每人挂钩帮扶1户困难户并定期走访群众;党员干部作风良好,在为基层和群众服务过程中,勤政为民,务实高效,群众满意率确保在85%以上。
2.开展“三争三创”效能建设主题活动,加强机关效能革命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效能考核绩效管理机制,营造政治清明、政风清新、政通人和的良好环境。
3.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维护群众利益,对群众各类来信来访及时处理,无因处理不当引发的越级访、5人以上的集体访事件。
4.重视老干部工作。坚持半年向老干部通报情况制度,确保离休干部离休费及时发放和医疗统筹资金按时足额上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局党委要加强党建工作的领导,制订党建工作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经常听取党建工作汇报,对党建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各党支部也要制订年度工作计划,经常向局党委汇报工作,取得支持,并建立党务工作与民政业务工作协调一致的工作运行机制,切实做到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要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配备专兼职党建工作人员,做到党建工作有人负责、有人抓落实。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强化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三)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加强政治理论、党风廉政建设和民政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使党员思想及时跟上形势和时代发展。要鼓励党员干部结合本职工作,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学用结合,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提升民政干部队伍素质,提高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感,更好地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党员的先进性。
针对共性问题健全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形成长效机制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兰州市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落细落实规定动作,同时结合实际,务实创新,探索建立七项长效机制,创载体帮学助教,建机制固化成效。
开通“空中课堂”手机平台,建立新媒体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将学习教育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发挥手机开放性、互动性、便捷性优势,在全国率先开通首家市级学习教育手机APP平台,设置了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学做动态、专题党课、心得体会、互动交流、风采录、学习测试等8个栏目,为党员创建了可听、可看、可交流、可测试、可监测的“掌上课堂”,进一步解决了传统学习教育中存在的人员分散集中难、形式简单见效慢等问题,从而将党员“联在网上”,将学习教育“开展在掌上”,目前已有45791名党员下载应用、占全市党员总数的28.4%,上传学习资料900多篇、160多万字,点击量达到39.5万多人次,成为兰州市全体党员活学好用的“信息港”、提神醒脑的“思想库”、硕果累累的“精神树”。
开通兰州电视台党建频道,形成电视学习常态化机制。以“弘扬时代旋律,传播党的声音,教育党员干部,推动党建工作,服务兰州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为定位,将兰州电视台生活经济频道变更为党建频道,设置了《党建播报》《热点聚焦》《先锋引领》《基层视线》《微型党课》《电视党校》六个特色栏目,目前已开播2个多月,全面展现全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投身实践的新风采,形成了大党建、大宣传、大教育良好格局。
实行领导干部上讲台,形成以上率下领学长效机制。出台了《兰州市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具体规定了领导干部每年要定期到党校、所在联系点讲党课,讲稿要亲自撰写,从市级领导做起,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示范作用。年初,市委举办了全市领导干部学党章党规、学系列重要讲话培训班,市委主要领导、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带头讲党课。各级领导干部以上率下,深入联系点和分管部门讲党课、抓督导,带动市四大班子和市直部门共开展学习970余场次。
推行党员积分管理考核,建立党员教育管理考核量化公开机制。针对“三会一课”制度没有坚持好、民主评议党员没有科学依据等问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制定下发了《兰州市党员积分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党员管理考核量化,考核内容主要是党员履行党员基本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情况。党员积分由基本分、先锋分和扣分三部分组成,党员积分一年为一个周期,每半年公示一次,并作为党员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着力构建党员学习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探索建立“流动党员E支部”和专门档案“一证一卡一档案”管理机制,逐步形成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针对流动党员组织学习难、参加组织生活难、党费收缴难的共性问题,探索建立了“流动党员E支部”和专门档案“一证一卡一档案”管理制度。对流动党员实行网络化管理,利用网络发挥实体支部在流动党员教育、培训、服务等方面的功能,构建了“实体支部网络化,网络支部实体化”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新模式,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程度全面提升。
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抓党建促扶贫攻坚”深度融合,构建基层党建实体化机制。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扶贫攻坚统筹推进,将非贫困村的103名大学生村官全部调整到建档立卡贫困村工作,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全覆盖。组织开展了“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全市120个试点村有6293户加入互助资金协会,3444户农户借款6135.7万元,其中贫困户1153户,资金使用产生经济效益874万元,以扶贫攻坚的实际成效体现学习教育成果。
建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长效督导机制,形成严督实导长效机制。定期召开督导指导工作会议,听取各督导组、指导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通报,并视情开展约谈和问责,既追究学习教育开展单位的责任,也追究联系领导和督导组的责任。着力在举一反三、建章立制上下功夫,针对个别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不严不实的问题,在全市进行了通报,督促全市各级党组织认真开展“回头看”工作,仔细查找整改问题不足,积极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严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