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山立足山区现状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

更新时间:高考猫

又到周末,河北省平山县河渠希望小学的王战利老师指导着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画素描,教室里只有孩子们的画笔在纸上涂画的沙沙声。“这些年,县里重视素质教育,不仅给学校专门配备美术室,还在活动经费、业务培训等方面给予很大支持。如今我的梦想,就是尽我所能,教孩子画出美丽世界。”王战利说。

十八大以来,河北省平山县委、县政府按照“促均衡”“提质量”目标,立足山区现状,将教育改革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建设规划、保障民生改善等各项事业统筹规划、同步推进,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高标准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评估验收,走出了一条山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子。

开放办学引进优质资源

秋季开学,古月中学学生李照的父亲把已经从银行取出来的3万元又存了回去,“这3万元本来是给孩子到市里参加美术班准备的,现在学校告诉俺,首都师范大学派研究生来给孩子们上课,还不用花钱,这钱不就省下了。”老李喜滋滋地说。

平山县地处太行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近年来,该县依托独特的政治优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借力京津优质教育资源。

底,该县教育局与首都师范大学开展联合办学,建立了古月、西柏坡两个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每年,首都师大都会组织研究生到这两所学校实习支教,还定期选派硕士生导师到校对艺术特长生进行专项指导和强化训练,这让山区学生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北京教授专家的教导,深受学生家长欢迎。

对此,古月中学校长王祝军感受最深,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学校每年组织艺术特长生到校外进行为期半年的强化训练,每个学生花费在3万元以上。“这对山区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今,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近两年间,平山教育局主动与北京市教委联系,在特色高中建设、素质教育空间拓展、名师名校长培养、学校规划建设等方面实现借力发展:平山中学与北京市101中学开展远程互动,实现资源共享;职教中心与北京吉利大学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打造汽修强势专业;河渠希望小学与北京育英学校结成素质教育联盟,注入教育新理念……

这些合作,使老区平山搭上快车,给当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深化改革激发内动力

平山县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健全教育评价机制,构建以综合素质为导向的评定模式,加大音乐、体育、美术教学比重,以《平山记忆》为范本开发了系列校本课程,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该县大力实施特色办学战略,确定了“一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发展思路,推行本土文化和特色活动进校园,重磅打造了西柏坡希望小学红色教育、古月中学艺术教育、南甸中学古中山国历史文化教育、北冶小学霸王鞭传统体育教育、北望楼小学渔家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等五大校园文化品牌,建成西柏坡、八一、王二小3所红军小学,建成北马冢等教育部确定的7所足球特色学校。

,该县成功承办河北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并在石家庄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连续两年夺得初高中组“双第一”。这些成绩,展现了平山教育改革的诸多新亮点。

另外,平山十分重视山区教师队伍建设。该县按照“退补相当”原则,改革完善了“义务教育阶段招聘特岗教师为主、高中阶段招录本一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为主”的教师补充长效机制。近年来重点补充音乐、体育、美术和计算机等学科人才,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该县连续三年招聘365名特岗教师,为服务期满的319名特岗教师办理入编手续,全部安排到山区任教。还严格执行特岗教师待遇政策,落实工资配套,缴纳“五险一金”,实现了与在编教师同等待遇,使平山成为特岗教师“报考人数最多、录取分数最高、福利待遇最好”的县。

惠民政策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平山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对教育舍得花钱。一系列教育惠民政策的实施,提高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首先,平山县根据本地山区面积大、人口居住分散、校散点多的县域特点,全面实施了“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对全部深山区学生转移安置,实现集中就读。

据统计,近三年间,平山累计投入3亿元用于学校建设,建设面积15.23万平方米,新建和改扩建学校71所。其中,在15个深山区乡镇各建成一所标准化小学。在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中,新建和改扩建46所学校,完成建设面积5.7万平方米,正在扩建6所学校,缩小了乡镇之间、城乡之间、校校之间的差距。

如今在平山,“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已成为现实。

同时,该县积极落实“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困难学生专项补助政策,生活补贴为小学生每人每年176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2400元,交通补贴实报实销,保障了山里娃既能享受优质教育又不增加经济负担。同时,落实贫困生资助政策,2011年以来,共有4万人次得到资助。

从开始,平山县又率先在石家庄市全部免除高中学费,惠及全县近1万名学生。加上已经免除的高中课本费,该县学生基本实现了“县内上学家里不花一分钱”。

老区平山观音堂乡的孟大叔两个孩子在上学,可是他一点也不发愁:大女儿在平山中学上高中,学费和课本费都不用交;二女儿在平山二中上初中,每个月能享受240元的生活补助,回家的路费都是实报实销。孩子们到城里读书,孟大叔一家跟着到县城居住打工。

“党的政策好,让两个孩子来城里上学,我们老俩口也来城里,日子可美哩。”说起目前的生活,孟大叔喜不自禁。(记者周洪松)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