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眼中留守儿童共同特点:敏感害怕过节
更新时间:高考猫
记者近日在农村学校采访时发现,在很多农村教育工作者眼中,留守儿童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敏感、害怕过节。
父亲节到了,本来是家庭团圆、庆祝节日的日子,但吉林省通榆县新发小学的留守儿童张明轩却高兴不起来,父母离异之后,爸爸一直在内蒙古打工,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学校放假前,她打电话问爸爸在哪儿过节?回答是“你和跟爷爷奶奶一起过吧”。她把平时的零钱积攒着,想给爸爸买条毛巾作礼物,却送不出去。
班主任曲姗姗表示,像张明轩这样的留守儿童每个班级都有,他们班就有7个,他们一部分是父母外出打工,一部分是父母离异,由其他亲属监护。像李嬴和他弟弟,父母离婚后没有能力再管他们,兄弟俩只能寄居在三伯父家,但伯父本身还有孩子,因此经济非常紧张。“学校为他们免去寄宿和校车费用,我们也经常给他们买一些衣服和生活用品。”曲姗姗说。“但最让我担心的还是他们的精神成长。”
从留守儿童的性格来看,他们多数较为敏感,喜欢引人注意,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教师除了平时要做家访外,还要经常和这些孩子谈心。六年级班主任吴敬荣经常安排留守儿童做值日班长,以此来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
一些农村教育工作者表示,孩子成长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三者结合,而很多留守儿童面临的是家庭的缺失。“每次开家长会都是爷爷奶奶来,回家之后除了给些零钱外,对于孩子的教育几乎是没有的,因此学校教育的压力就很大。”新发学校校长白敬杰说。“这就需要学校和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以此弥补亲情缺失造成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