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科技学院浙江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从华北科技学院在浙江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华北科技学院在浙江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04分到550分,录取位次在150202名到94794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华北科技学院浙江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浙江录取人数。
一、华北科技学院在浙江历年录取分数线
1、华北科技学院在浙江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3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24823名;
2、华北科技学院在浙江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2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26323名;
3、华北科技学院在浙江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名;
4、华北科技学院在浙江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0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49126名;
5、华北科技学院在浙江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0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50202名;
二、华北科技学院在浙江历年录取分数线
1、华北科技学院在浙江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选科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2 | 浙江 | 1段 | 536 | 124823 | 85 |
2、华北科技学院在浙江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选科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1 | 浙江 | 1段 | 526 | 126323 | 85 |
3、华北科技学院在浙江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选科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0 | 浙江 | 1段 | - | - | 85 | |
2020 | 浙江 | 2段 | 506 | 149126 | 85 | |
2020 | 浙江 | 3段 | 504 | 150202 | 1 |
4、华北科技学院在浙江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选科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19 | 浙江 | 1段 | - | - | 85 | |
2019 | 浙江 | 2段 | 553 | 99046 | 85 | |
2019 | 浙江 | 3段 | 556 | 94908 | 1 |
5、华北科技学院在浙江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选科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18 | 浙江 | 1段 | - | - | 85 | |
2018 | 浙江 | 2段 | 550 | 94794 | 85 |
三、华北科技学院介绍
华北科技学院是应急管理部直属高校,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中央燃料工业部干部学校;1955年划归煤炭部,更名为煤炭工业部干部学校;1982年升格为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1984年在燕郊兴建了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分院;1993年转制为普通高等学校,更名为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华北科技学院;2011年获得工程硕士(安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学校把服务支撑大国应急管理事业作为第一面向,坚持立足应急管理、面向公共安全、服务经济社会,着力打造服务应急管理事业需要的人才培养高地、科技创新高地、教育培训高地,逐步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和短期培训多层次、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位于河北燕郊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毗邻北京城市副中心,全校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部委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创新高地等。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48万册,电子图书146万种,各类中外文数据库39个。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科研和培训中广泛应用,学校是中国教育科研网城市节点单位。学校下设14个二级学院,2个系部,全日制在校生约1.7万人。有56个本科专业,涉及工、理、文、法、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八大学科门类。现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门精品课程,3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发展学科、品牌特色专业。2019年安全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千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近5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近90%。学校柔性引进院士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