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北京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高考猫

从吉林师范大学在北京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吉林师范大学在北京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18分到542分,录取位次在21295名到5240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吉林师范大学北京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北京录取人数。

吉林师范大学北京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吉林师范大学在北京历年录取分数线

1、吉林师范大学在北京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3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0175名;

2、吉林师范大学在北京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1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1295名;

3、吉林师范大学(四平)在北京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4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8260名;

4、吉林师范大学在北京2019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4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240名;

5、吉林师范大学在北京2018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4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431名;

二、吉林师范大学在北京历年录取分数线

1、吉林师范大学在北京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北京 (不限) 本科 530 20175 2

2、吉林师范大学在北京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北京 (不限) 本科 518 21295 2

3、吉林师范大学在北京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北京 (不限) 本科 548 18260 2

4、吉林师范大学在北京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北京 文科 本科 543 5240 2

5、吉林师范大学在北京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北京 文科 本二 542 6431 2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和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和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和楚雄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西安航空学院和吉林师范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和黑龙江科技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年吉林师范大学江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商丘工学院和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和廊坊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和内蒙古科技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吉林师范大学介绍

吉林师范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58年,经过6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融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和继续教育学生为一体,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现任党委书记王喜库,校长杨小天。学校建有四平、长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校园环境舒适,基础设施完备,功能配套齐全。现有21个学院,1个教学部,46个研究所,182个实验室。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63亿元,固定资产总值17.13亿元。图书馆藏书287.02万册。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7797人,研究生3194人,中国政府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等项目留学生31人,专科生2180人。学校本部现有教职工1639人,其中正高级158人,副高级461人;博士生导师59人,硕士生导师588人;双聘院士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省高级专家3人次,省拔尖创新人才29人次,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5人,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10人,省主讲教授2人,省教学名师15人,省优秀教师9人,省跨世纪学术和科技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省教学新秀4人。学校被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保持本科教学优势特色。现有66个本科专业,覆盖了文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9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院校。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立项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