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安徽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从南京财经大学在安徽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南京财经大学在安徽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93分到608分,录取位次在85036名到2752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南京财经大学安徽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安徽录取人数。
一、南京财经大学在安徽历年录取分数线
1、南京财经大学(中外合作)在安徽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6176名;
2、南京财经大学在安徽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5469名;
3、南京财经大学在安徽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85036名;
4、南京财经大学在安徽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0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1871名;
5、南京财经大学在安徽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7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9900名;
二、南京财经大学在安徽历年录取分数线
1、南京财经大学在安徽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2 | 安徽 | 本一 | 553 | 36176 | 7 |
2022 | 安徽 | 本一 | 554 | 35469 | 91 |
2022 | 安徽 | 本一 | 546 | 10061 | 67 |
2、南京财经大学在安徽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1 | 安徽 | 本一 | 493 | 85036 | 114 |
2021 | 安徽 | 本一 | 609 | 4300 | 59 |
3、南京财经大学在安徽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0 | 安徽 | 本一 | 600 | 21871 | 115 |
2020 | 安徽 | 本一 | 586 | 3914 | 64 |
4、南京财经大学在安徽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19 | 安徽 | 本一 | 575 | 19900 | 113 |
2019 | 安徽 | 本一 | 597 | 2962 | 66 |
5、南京财经大学在安徽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18 | 安徽 | 本一 | 588 | 17821 | 116 |
2018 | 安徽 | 本一 | 608 | 2752 | 66 |
三、南京财经大学介绍
南京财经大学始建于1956年的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粮食院校之一。1981年,南京粮食经济学院在原南京粮食学校的基础上建立。1993年,学校更名为南京经济学院。1999年,南京物资学校并入南京经济学院。2000年,南京经济学院、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南京经济学院。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局签约共建南京财经大学。2019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支持学校事业发展。2021年,学校获批审核增列且需要加强建设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B类建设高校。南京财经大学现已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支撑配套、协调发展的江苏高水平大学。历经多年改革发展,学校知名度迅速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声誉全面提升,各项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显现出发展的强劲势头和改革的崭新气象。学校拥有仙林、福建路和桥头3个校区,占地面积120.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1.36万平方米。设有教学机构23个。现有普通本科在校学生16000余人,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学校现拥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与政策”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普通本科专业49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4个。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2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00余人。现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团队7个,江苏省高校科技优秀创新团队7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含培育点)4个。教师中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