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不是变形金刚

更新时间:高考猫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哲学的基本命题所有人都不陌生。但做为一个企业的基本文化理念,是变还是不变,如何变,变什么,现实中却仍然是个问题。

  我们接触和服务的多家大型企业,领导层对文化的重视与日俱增,但近来却频频听到具体文化工作部门的抱怨和困惑。集中的问题有三:

搞运动

  一个领导一个思想,随着领导层的更迭,企业的文化理念口号也随之变化,有时领导层调整频繁,文化理念、工作思路也如走马灯似变幻无常。没有长期规划,难以形成持续积淀,干部员工深受其累,无所适从。

部门化

  文化管理成了文化工作部门的事,绩效导向的整体氛围下,从上到下,更愿关注与绩效提升直接相关的业务工作,文化宣贯文化管理被边缘化,抽象上重视,现实中忽略。文化管理单纯成了文化工作部门的任务,难以推动,流于形式,雷声大雨点校

两张皮

  文化理念与制度建设不统一,不匹配,不同步。文化软约束不能与制度硬约束有机结合,制度建设过程中不能体现文化导向,文化建设中不能以制度形式固化。说得与做得不一样,甚至相互矛盾。使得所宣贯的文化理念,在员工心中难以有公信力和权威感。

  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会让文化工作形式化、表面化、功利化。尤其是文化理念的朝令夕改,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管理,伤害很大,影响深远。有必要在理论上、实践上深入探讨,寻找到适合中国企业体制特征的,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与运行策略。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通常可分为两个层次:核心理念与应用理念。核心理念即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愿景,是指导企业成长的基本哲学和灵魂。应用理念是在核心理念基础上延伸出的,在各个业务领域的运用和表现,如市场理念、人才理念、服务理念等等。

  核心理念决定了一个企业精神层面的基本基因,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社会属性和团队个性。它应该是固定的、稳态的、持续的。随意的变化,就会破坏企业的社会认知和团队认同。更不能“一朝君子一朝臣”,随着领导层人选的变化而变化。这个问题对民民企业来说,也许不是问题,所有制结构的稳定,决定了决策层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可以保持起码的连续性和相对的稳定性。但在委托代理机制下运营的国有企业,却是一个棘手的现实难题。

  经常听到一句话:企业文化首先是老板文化,老板的文化决定了企业的文化。这似乎成了公理。确实,企业的创始人、大股东、决策者,对一个企业的文化形成起着关键性决定作用。他们的高度、视野、倾向,对企业文化的内涵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所有制形式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外部环境不同、员工结构不同,老板文化对企业文化的作用机理就会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常说“没有张瑞敏就没有海尔”,“没有柳传志联想就不是今天的样子。”创业初期和民营企业,核心领导者是企业的灵魂,是文化的总设计师,企业文化无可回避地体现出强烈的个人化色彩,把领导层的个人风格直接转化成团队共同意志,也是顺理成章。但企业进入到规范化、组织化阶段,核心领导者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在文化建设中更多应该是推动者、示范者和践行者。

  尤其是国有企业的领导,因为委托代理关系和任期制的限制,如果一味从传统的“立功立言”思维出来,非要在自己的任期内推出有强烈个人风格的理念口号,“城头变幻大王旗”,后任推翻前任,形式大于内容,常常会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我们不止一次看到,某领导上任,便推出一套自己的理念口号,可很快就另有任用,结果下面的基层单位刚刚把各样看板弄上墙,却立即又要换新的,造成巨大浪费和思想混乱。

  领导人如果认准方向,坚定不移地把既定的思想方针践行到位,不过分看重形式,对文化软实力形成做出切实的努力和推进,功莫大焉。美国总统任期最高只有两届,我们几乎从未见过,哪个总统上台就会推出一套新文化口号,但美国的文化凝聚力和穿透力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个中原因,恰是有一个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内涵的叫“美国梦”的核心理念,始终没有动摇过,通过一代一代的持续传播,已经成了美国的精神象征。

  文化核心理念的稳定和持续,是文化影响力巩固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意味着文化理念的僵化和机械化。外部环境总是在不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转折天天存在,文化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文化理念之变,是变在核心理念在特定形势下的具体表现,是核心价值观在当前环境下的重点要求,是共同愿景的阶段性目标呈现,变化在应用层面,不变在根本追求。

  每一次战略格局的重大变化都必然影响指导思想的深刻变革。每一次精神层面的升华和突破都会引发极大力量而创造历史。

  让文化的生命力常青,让文化成为团队的灵魂,关键就在于保持文化核心理念的恒久追求,同时与外部环境要求的良性互动,使文化理念的应用体现更具有时代特征与创造力。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